市场经济不姓"资"


  

 市场经济不姓“资”。
 
按西方的经典说法是中国模式是一个“自由经济”与专制的“政党体制”混合体。因为我们也是“通过雇用大量劳动力在机械工厂进行大批量生产的方式,来谋取利润的资本主义。”但是邓小平说过,资本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我们应该怎样来理解这一论断?
 
人类的历史就是人与自然的斗争史。人类的生产劳动就是人创造出产品,使外在物适合自己的需要,即是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的生产劳动。简单地说,人类的生产活动是生产社会的使价值的活动;是不同质、不同效用的劳动产品的生产、交换活动。商品即具有某种使用价值、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生产活动中人的力量的耗费,是在生产者不知道的情况下由社会确定,由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起决定作用的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不姓“资“,也不姓”社“。因价值规律作而引发的”劳动产品差异收入,属于由不同质的劳动引起的收入,不应有剥削之嫌。人类是群居的,人们的劳动始终是社会劳动。劳动有质的差异,收入也应有所区别。在一般情况下,这是正常的经济行为。虽然生产者生产时动机是“赚钱”,但是他生产的产品必须符合买者的需要,让买者喜欢,又在买者经济可忍受的范围内,所以说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互惠互利的活动。要说人类劳动具有两重性,既互惠互利,又充满了竞争,但互惠互利居首要地位。在人类的进化史中,要取得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有多种的选择;或平均分配,或掠夺;但是最公平、最合理的,还是不同质、不同效劳动产品的等价交换。即是用不同质、不同效用劳动产品交换的办法,来解决各人的衣食住行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曾设想用计划生产、计划分配的办法来解决人们的衣、食、住、行问题,没有完全成功。党的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决定,这表明我们决心启动人们追求利益的积极性、不同质、不同效用劳动产品等价交换的办法来解决人类的衣、食、住、行问题,效果是好的。
 商品生产既是为他人生产使用价值的生产活动,生产出来的商品必须符合别人的需要、让别人喜欢并且买得起,所以商品经济是互惠互利经济,不是自私自利经济。商品经济是中性的。
 
商品生产与人们在商品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之间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预计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通过使价值的大批量生产、交换来解决人们需要的生产形式也不会改变。商品可能是个人生产的,也可能是集体生产的;是用机器生产的,也可是手工生产的;是某个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也可能是中国的某个国有企业生产的。即是说人们在商品生产、交换中的社会关系是变化着的。使用价值生产与社会关系是一种“嫁接关系”,而不是“连体”关系。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英国的撒切尔政权和美国的里根政权大力推进以自由放任为基础的经济政策。主张让那只“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来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和稳定。当出现商品不足时,市场就会涨价,企业就会增产,消费者就会控制购买,从而使供求关系自动得到调整;这样一来资源就会自动实现有效配置;因此只要市场能够顺利运转,类似恐慌的那种“不稳定”状态就会消除。而事实是全球化与技术的迅猛发展正让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社会制度没能适应这一变化。在过去的35年里,绝大部分的美国财富流入到1%美国富人得口袋里。就是在当前的经济困难时期,情况依旧如此。美国国会最新独立调查表明,他们认为2008年的这场金融危机是可避免的,是因为美联储的行为导致危机爆发。其实2008年的金融危机不是美联储一机构造成的,还有很多机构导致了美国的失败。美联储的过失在于没有能够对银行系统进行适当的监管。除了美联储,美国的银行、美国的评级机构都有责。那些评级机构为了获利与生存,屈从华尔街银行。利益链条上每个的个人都是贪婪的,不仅是美联储,事实上还有美国政府和私营部门的精英们都有牵连!准确地说是它的游戏规则和它的社会制度。我们现在要改革的不是改革“为他人生产使用价值的生产形式,而是要换掉嫁接在这种生产形式上的社会制度和某些游戏规则。现在中国正在这样做:保持使用价值的生产形式,保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而要改变撒切尔政权和里根政权所推行的那套经济政策、制度和必要的游戏规则。让那只“看得见的手”来消除“看不见的手”所造成或将要造成的“不合理行为”,促进经济均衡、平稳发展。不是把追求剩余价值作为唯一目标,而是主张“以人为本,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既然商品生产有一个进化过程,人们在商品生产、交换中的社会关系也会有一个演要变过程。人类曾把效不同的劳动产品交换方式嫁接在资本主义制度上,形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它创造了商品经济的鼎盛时期。但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把资本的本性推到极点。贪得无厌地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积累的最大化、自由的最大化,其结果:世界繁荣了,两极分化也愈演愈烈,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与劳动产品的社会性矛盾也因而加深;因生产与消费失调,引发了经济危机。我们现在想换掉嫁接商品生产上的“社会制度”,把嫁接“为他人生产使用价值”这种生产形式嫁接在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上,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是我们的实验。
我的结论是:
市场经济是中性的,不姓“资”;
把商品生产这种形式嫁接在资本主义的制度上,叫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
把商品生产这种形式嫁接在社会主义制度上,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造成经济危机的不是市场经济,而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姓“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