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策略应对新挑战


  近年来,网络等新媒体快速发展,纸媒等传统媒体受到挑战,市场份额不断下降。据美国报纸发行量稽核局2006年10月公布的数据表明,美国主要大报发行量连续两年下滑。在与新媒体竞争中,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传统报业为了寻求发展,走向多元经营。不论是美国芝加哥论坛报所采取的跨媒体经营或者是英国报业走向地铁免费报的竞争,都是报业寻求发展的手段,值得我们参考。在科技更精进的今天,

  新媒体中网络媒体的经营模式会根据科技的演变而逐渐有新的模式,曾经是全球第一大网络公司的美国在线的发展动向也值得我们深思。这个大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大致相同。因为发展的差异,国外媒体先于国内遇到了新挑战,也先于国内进行了新的发展策略探索。

  多元经营――芝加哥论坛报的制胜之道

  美国的报业集团化早在19世纪末就开始形成。近几年,美国的报业发展当然也因新媒体的影响有所波动, 对报业经营而言,

  必须有所突破。笔者曾在国际媒体管理学会、美国西北大学媒体管理中心的安排下, 前往芝加哥论坛报参观访问,眼见美国一城一报的经营模式。令人印象深刻的,

  还是其顺势发展的策略。

  论坛报是以报纸起家的,成立于1847年,由Joseph Medill创办,

  其报道曾获普利策奖项,约发行170万份,周日约有270万份。进入芝加哥论坛报的报业大厦所见到的,

  不仅是一个报业集团的规模,其所涉及到的产业包括广播、电视、报纸(RED EYE及Hoy)、杂志(Chicago

  Magazine内容包括餐馆、购物及活动)及网络(ChicagoSports.com、Chicagotribune.com),但仍以新闻、娱乐为主。

  20世纪前半叶,芝加哥论坛报在美国新闻学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芝加哥论坛报在McCormick的领导下,

  也从单一的报纸向广播及电视延伸。

  现在的芝加哥论坛报在报业新闻编辑室中, 直接设置了电视新闻演播厅,主播直接到报纸的编辑部播报新闻,

  只要有最新的新闻便直接由主编审过后由主播播出。在新闻的竞争中, 美国的新闻专业频道如CNN及Fox在地区的新闻上都无法超越芝加哥的这个频道。电视新闻频道的经营,

  突出区域性的新闻, 在地方上也有一定的收视率及广告。

  除此之外, 芝加哥论坛报还有几份定位不同的专业报纸及杂志,如针对年轻人的《RED

  EYE》报纸及以西班牙语为主的《Hoy》等,在芝加哥市也占了一定的发行量。随着网络的发展, 芝加哥论坛报业大楼的底层成为网络技术的基地,

  服务芝加哥地区的居民,提供上网及网络电视。

  为了与日新月异的传播发展接轨,芝加哥论坛报十分重视人员的培训。对于必须面对现场播出的主播,

  都必须经过新闻业务的严格训练,对于新闻判断必须有一定的素质。多数的主管到了一定的时间,就会到学校进修,吸取新观念。

  因此,该报与当地的美国西北大学有很好的关系,高层主管也多是美国西北大学的校友。在这样的联系下,

  美国西北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及媒体管理中心,成为美国芝加哥论坛报的培训中心,西北大学同学制作的节目,在芝加哥论坛报的频道中,也有时段播出,可见产业与学界的交流十分频繁。媒体资源、社会资源及教育资源结合紧密,也是产学研一体化的一个实例。

  在媒体日益竞争激烈的环境中, 结合各种资源, 多元化的发展是媒体经营上的趋势。科技的发展让媒介性质的界线模糊,

  如网络报纸与纸质报纸、网络电视与电视频道之间媒介已有融合的趋势,单一媒体的呈现, 在现代科技发展形势下显得单薄, 利用多元的呈现及渠道,

  内容才有最终胜出的机会。

  在发展快速的传播业中, 从业人员需要时时地更新观念,与学校的联系及人员的在职培训,

  成为现代媒介经营不可获缺的一环。只有学习型的组织, 才能应变快速发展的传播及创意产业。

  免费报――伦敦报业的新战场

  在火车上、地铁上阅读是多数英国人的生活习惯。因此出版地铁报, 供乘客自由取阅, 已成为英国伦敦地铁的一项文化特色。过去半年,

  英国的免费报竞争十分激烈。原本地铁免费报主要是以《Metro》为主,近半年又多了3份免费报。

  《Metro》创刊于1999年,由英国联合报业集团(Associated Newspapers)出版, 发行点以地铁站为主,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地铁站内的报箱里拿到,长期以来受到伦敦人的欢迎。实际上英国地铁公司在考虑创办地铁报的时候, 因为自身缺乏资金,

  因而找了英国联合报业集团签下10年的独家派发合约,

  由该集团出版经营《Metro》这份报纸。这个合约包括了伦敦地铁的全日派报权,其它免费日晚报都无权驻进伦敦地铁站, 《Metro》自然垄断了地铁免费报市场。

  《Metro》以社会、生活新闻为主,与主流报纸有明显的区别,

  但新闻量不如主流报纸。由于是免费报,搭地铁的人还是会人手一份,在途中阅读, 传阅率还算高。如果9点半以后的非交通颠峰时间到达地铁站, 就很难拿到《Metro》,

  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去年9月,默多克的新闻集团也加入英国伦敦的免费报纸市场,推出《thelondonpaper》,

  主打年轻上班族群。默多克在英国已拥有主要的两大报, 一份是伦敦《泰晤士报》, 另一份是《太阳报》,

  除此之外还有卫星电视及数字电视。靠着媒体资源庞大,默多克加入免费报市场, 将英国的免费报市场从无人问津炒到热闹非凡。联合报业集团为了与默多克抗衡,

  又出版了一份免费报《London Lite》, 两份报纸的发行量大约都在40万份左右。英国金融时报也出版了《City A.M.》, 是一份财经类的免费报,

  发行方式则是雇用大批的发行代表在繁华的金融区做定点发行。

  然而,《thelondonpaper》的发行,却遇到瓶颈,因为英国地铁公司已将10年的地铁报派报权给了联合报业集团,所以《thelondonpaper》无法在地铁站发行。为此,

  《thelondonpaper》招聘了一批发报生在地铁的站外发报,成为伦敦市区另一种景象。由于报纸讨论的内容跟伦敦市民切身相关, 报纸还算受欢迎。

  从英国地铁报纸的发展可以预见免费报市场的未来。对于主流报纸而言, 免费报将会分食广告市场,

  对于经营形势较为严峻的主流报纸而言,是雪上加霜。金融时报投入免费报市场,直接影响了财经类报纸的生存。

  在国内, 羊城晚报集团已开始发行地铁免费报, 看过的人大都觉得耳目一新, 内容也颇吸引人。所以发行初期,

  大家给予的评价颇高。长期经营下来, 必能打下一片天空。在上海, 免费报早已先行, 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推出。但英国文化与我国的文化有所不同,

  我国的地铁免费报可能遇到几个问题:

  国人的阅读习惯不同。不是多数人习惯在火车、地铁上阅读。这与长期的文化习惯有关,阅报率是否会跟英国伦敦的发展相同, 尚有疑议之处。

  广告主是否对免费报有认识。免费报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广告。免费报的形式在国内并不多见,主要是传单形式,广告主对于免费报的认识需要一段时间。

  报纸的质量必须保持上佳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吸引阅报人群。免费报纸虽然免费,但仍须一流的编采人员运作,才能编出一份好报纸,吸引读者阅读,不能因为报纸免费,

  就粗制滥造, 这样才能在报业市场中掀起炫目之风并保持持久的吸引力,从而达到征服广告主的目的。

  另外,地铁免费报只能在都市及人口密集的地区发展,其它地方并不适合。

  英国伦敦地铁免费报的发展,让英国报业市场又燃起一片竞争的战火。香港的免费报已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而我国的地铁免费报正在起步,正好给我们一个参考,

  对于业界的发展,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地铁报会造成广告分流, 主流报纸应该有所认识,也应有相应的措施,否则报业的冬天会更加寒冷。

  重组业务模式――新媒体的增收策略

  自1999年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AOL)合并以来,

  被外界看好的联姻却因为长期的亏损而貌合神离。美国在线为了改善处于劣势的地位,大规模重组业务模式,降低营运成本,采取新战略想办法转亏为盈,

  这些做法倒是可以给网络经营者一些启示。

  AOL是美国最大的互联网拨号上网服务提供商,但拨号上网的速度比宽带慢,容易流失客户。自2006年上半年,AOL停止销售拨号互联网服务,提供多项的免费服务,利用免费的娱乐及信息服务,

  包括电子邮箱、在线视频等来吸引网民。这样,付费的用户会自然地转移到免费的服务中,客户不会流失, 也可能吸引其它网民。根据AOL的数据, 在新的互联网用户中,

  有40%不是先前的用户, 显示对AOL提供服务有所需求的用户, 已超过了现有的基本用户,

  市场还有开发的空间。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还是推动在线广告的销售。这样的策略, 使时代华纳的在线广告收入增长了46%。

  在此之前,

  AOL仔细地研究了业务重组后的人力资源。去年10月,AOL在美国削减了2200名员工,到年底总共削减了遍布全球的5000名,

  占总员工数的26%。人力缩减后,可以大量节省营运成本。同时,AOL关闭了3个呼叫中心,并将其出售,也会影响约400名员工。

  AOL的策略还不仅于此,AOL去年出售了法国与英国互联网拨接业务, 今年则将出售德国业务,

  但不会出售美国互联网业务。2007年AOL的工作重点在于广告技术的开发,尤其是广告的插播技术;同时,

  继续收购互联网,去年AOL收购了视频游戏新闻和评论网站GameDaily及金融新闻搜索公司Relegence。

  时代华纳在去年底公布财务报表,数据显示AOL的战略使广告销售增加。时代华纳AOL部门营业收入为18.56亿美元,同比下滑5%。其中AOL广告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1%,但付费用户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3%。广告营业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广告、第三方网站广告和付费搜索业务的高速发展,AOL付费用户营业收入下滑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国内AOL宽带用户人数减少。

  从近两年AOL的工作重点,可以看出AOL在业务方面的战略稍有成效。总结可以看出:

  拨接业务上网需较长时间, 容易流失客户, 已逐渐不符合科技发展方向, 在战略上AOL采取舍弃方式, 不再拓展拨接业务。

  免费服务还是网络的主流,提供免费服务还有其必要性。

  有偿服务必须视其市场性,提供专业的服务,还是有很高的利润。

  广告的插播技术及网络广告的拓展是网络重要的收入来源。

  网络在人力资源上与其它媒体一样, 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人力资源的调配极为重要。

  对于营业项目的拓展,采用战略联盟与并购,是一条快捷方式。

  AOL曾是全球最大的网络服务供应商,在历经网络泡沫化到现今的网络互动服务时代,不断地改善其经营模式与其他媒体竞争,是值得传媒经营者研究及注意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