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缘到惜缘,从冲动到成熟


 

都市中人来人往,有人在安静地独处,有人在人群中欢畅地交流,独处的人享受一个人的时光,或者百无聊赖地打发时间;交流的人畅快而愉悦,发挥着自己的魅力。这样的时候,任何外人的打扰都显得鲁莽而不礼貌。

不管是在会场,还是在车站等车的时候,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时候,面对那么多的人,身边总是会有美女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她们旁若无人地说着原本应该属于私房话的那些内容。不知道是为了显示她们自己的魅力,还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寂寞与孤独。

其实如果是在年轻的时候,肯定是会主动上前搭讪的,但终于在理性之下,压抑住了自己的冲动。因为不是每一次美丽,都值得邂逅;更多的时候安静地欣赏也是一种享受。

冲动被压抑的原因一方面大约是觉得没有什么意义,另一方面大约是担心被人家拒绝,或者是出于自我保护的故作矜持。对方拒绝自己,与对方对自己表示欢迎的态度,都会让自己有淡淡的失落感。前者让自己感觉没有颜面,而后者总是会让人感觉有来者不拒的嫌疑。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情不自禁地跟有姿色、有内涵、有气质的人搭讪,在人群中寻找让自己惊鸿一瞥,值得收藏的情缘。

即使搭讪仅仅是记忆的一个碎片,即使不会有什么完整与完美的故事,我们都倾向于在一时冲动之下与陌生人相识,然后在短暂的相处之后分手,甚至当时的冲动仅仅满足锻炼自己勇气的方式,搭讪之后就再也不相往来。

上了些年纪,就会理性一些,即使惊艳或者难得的情缘真的在眼前,我们也倾向于闭上眼让自己回归内心世界,让自己在等待中期待奇迹,即使是开始一段情缘,也不希望是自己主动说第一句话,似乎说第一句话的注定是受伤更重的那个人。

 

虽然我们身边不缺乏人,也不缺乏与人相识并交往的机会,但我们依然在孤独与寂寞中饱受煎熬。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认识一个人(结缘),与一个人交往(续缘),吵架之后不分手(惜缘),并一直走下去(终生之缘),任何时候的冲动都仅仅是分分钟之间。

 

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微妙的动作、一声无言的叹息,都会让我们有一段美丽的邂逅,放任冲动就会有一段情缘,但我们偏偏要让自己理性一些,矜持一些,让自己等待下一个机会,假如能把打招呼的时间拖得更久一些,那么就更像是奇迹了,同时告诉自己:为了创造奇迹的发生,任何等待都是值得的。

我们等待对方跟我们说第一句话,希望自己是被动的,被动之下的接受让自己在取舍上更有主动权;被动之下的拒绝让自己显得更高贵一些。

我们总是给自己设定了许多障碍,比如“我还没有准备好”“我的状态不是最佳的”,“TA更有理由跟我说第一句话”等等。

我们期待有奇迹,但又不相信有奇迹;我们期待邂逅,却又一次次地让邂逅从身边溜走。

我们放任自己的孤独感,让不安全感蔓延,期待有人与我们同行,却又担心自己受到伤害。一个人的时候,或许会更缺乏安全感,同时也更有孤独感,却任由厚重的壳子,把自己包裹在其中。

 

我们并不缺乏结缘的机会,而只是缺乏抓住缘分的情分。

所谓情分其实在很多时候都是一时冲动。而冲动就会相识,相知、就会相伴。

恰恰是在年轻的时候,我们往往会为自己的冲动寻找借口,而找到了许多错误的缘;而随着受到伤害次数的加深,或者是内心的顾虑重重,或者是内心缺乏安全感,所以就会为自己压抑冲动寻找借口。但成熟了之后,就会用理性与现实压抑自己的冲动,错过缘,断了缘。

 

对方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不愿意去打扰,因为那样显得自己不像是好人;对方是两个人或者多个人在一起的时候,自己插不上嘴,即使插嘴都有可能会是让人讨厌的人;所以,当对方从孤单转变为跟别人说说笑笑,或者是对方从跟别人说说笑笑变得沉默寡言,我们似乎都没有理由去搭讪。

因为总是会让对方感觉自己“居心叵测”,第一印象会跟随人一辈子,虽然一直在暗中观察,急迫地想要认识,却又有很多顾虑,给自己创造出更多的理由,压抑住自己主动搭讪并创造邂逅机会的冲动。

我们总是为自己设想了很多尴尬,拒绝甚至悲剧的结果,但其实那不过是自己跟自己内心的纠结。假如你希望让自己感觉起来更成熟,那么就不要太冲动;而假如你在内心保持年轻而冲动的内心,还是放开一些,通过搭讪去邂逅更多的美丽吧。

 

贾春宝

20111223日星期五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