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竖一
2011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换届莫换树》的文章。该文章指出,“很多地方领导一换届,树也跟着换届。无论哪种树种,一般长得慢,都要等10年,很多领导等不及,看不到树的效果,就很快换掉它,这样不好。”一名林业局局长近日直言地批评,传达了民众的心声。现实生活中,“上任挖沟下任填,上任栽树现任砍”的现象并不少见,甚至出现领导换届规划也“换届”、甚至房屋颜色也“换届”等问题。“领导换届树也换届”是错误的政绩观在作祟。
毫无疑问,“领导换届树也换届”等类似现象,是极其荒诞的。然众所周知,催生此类现象的政绩观,不但遍布当下中华大地,而且历史悠久。不过,这种错误政绩观显而易见,故笔者在此不再赘言。
事实上,在中国公权力体系的现实运作中,还有一种极其常见而危害性更大的错误政绩观,那就是简单地把经济总量、发展速度等作为评价干部政绩的主要依据。此种错误的政绩观及其造就的诸多问题,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而往往让大家一时难以看清,或不易割舍。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当代中国的基本路线。
然而,我们同时也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当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理应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齐头并进。也就是说,如果只是一味地片面追求物质文明,或者说只是侧重于追求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等,则必然是畸形的,而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强大。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之所以多次指出中国社会道德严重滑坡等现实问题,事实上正是基于此的清醒认识。换言之,一个健康的社会,不仅要有丰富的物质、一定的经济总量等作为保障,而且不能“缺德”。否则,就是一个畸形的社会。而就一定意义来讲,“缺德”这种导致社会畸形发展的不健康因子,目前正在中华大地上滋生蔓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毋容置疑,如今欧美经济前景依然较差,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而受出口贸易下滑、“中国下调房价”政策——“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政策不动摇,以及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一定的考验。
另外,2012年中国部分省区市党委将进行换届,地方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工作也将全面展开。
在这样的经济和政治之大背景下,多年来已经习惯于追求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等的有关部门或者相关领导,一般更会继续坚持简单地把经济总量、发展速度等作为评价干部政绩的主要依据之错误政绩观,并一如既往地以此作为其“主政指南”和“行动目标”。
其实,面对当下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各级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大可不必过于担忧经济下滑可能会导致出现的问题。
中国出口贸易下滑,确实会影响创汇,甚至会造成就业压力等问题,但就一定意义而言,“扩大内需”,不仅是应对出口贸易下滑的法器,而且更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点,中央多次提及,而12月14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指出,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也就是说,以往的那种过于依赖出口的发展思路该做重大调整了。
中国政府此番进行的房地产调控,客观上的确会对土地财政、经济总量的提升等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中国房地产多年来的畸形发展,不仅异化了中国社会伦理道德,而导致中国经济结构等问题日益严重,且恶化了民生问题。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2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故此,中国各级领导干部,以及相关部门,都应站在纵观全局、展望未来的高度,积极地贯彻执行“中国下调房价”——“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之政策,积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而不该为了眼前或者局部利益“弱化”,甚至“对抗”国家的房地产调控,并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之任务要求相悖。
至于房价下降会影响社会稳定等说辞,基本上都是杞人忧天,或者房地产开发商及其商用专家等既得利益者的瞎忽悠。
还有,12月14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推动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也就是说,中央已经为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把好了脉,且开好了药方。作为地方各级领导干部,以及有关部门,理当深刻领会中央有关精神,并积极予以落实,而对症下药,且不要墨守成规。
而据2011年12月18日新华网报道,全国组织部长会议12月1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考察干部的才,要注重考察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防止简单地把经济总量、发展速度等作为评价干部政绩的主要依据。
换言之,中央已经为进一步扫除错误的政绩观作出了明确的指示。
综上所述,各级领导,以及有关部门,亟须转变以经济总量等为主要依据的政绩观,而不必担心消除固有的错误政绩观会影响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