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从国情的角度做进一步的分析,还要正视和回答这样的问题:远程教育首先为谁服务?办什么样的教育是最急迫的?
远程教育的定位涉及“对象”问题。目前大学适龄人口18-24岁约接近有1亿人,但需要接受高等教育的并不仅仅是这些人。我国还有6-7亿从业人员,他们由于多种原因没能接受高等教育。由于工作和择业的需要,企业发展、人才市场竞争的需求,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希望接受不同程度的、相当于高等教育水平的教育,希望接受学历教育,希望接受继续教育,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培训。现代远程教育在确定当前的发展重点时,应当把眼光放得更远一点,不要只局限在应届高中生中没能考上大学的那部分,而应首先看到和注重6-7亿这个更广大的人才市场。应该说,为在职从业人员服务,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显得更急迫一些。如果说高中毕业后上大学的途径已经逐渐多了起来,政府对解决大学适龄人口的受教育问题也采取了多种措施的话,在职的这些人不能脱产学习,接受高等教育的现有途径更少,怎样为他们服务,是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目标。
远程教育的定位还涉及“面向”问题。我一贯主张要“四个面向”,即应当首先面向地方的需求,面向基层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面向广大农村亟须提高人口素质的需求,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的需求。对于经济、教育都不发达的地方,远程教育更应该提供服务。这应当是比较明确的。如果把远程教育只办在中心城市,甚至把学生招进来,集中脱产学习,就等于是在变相扩招。把远程教育变成扩招的一种手段当然是不对的。
搞学历教育的确是一种需求,而且需求量相当大,在现有用人机制范围内、在文凭起相当大作用的情况下,远程教育搞学历教育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学历教育主要面向谁、培养谁?内容如何?远程教育的对象、范围不同,需求是不一样的。应该针对学习者的需求搞远程教育,不能把高等教育的课程照搬过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需要进行变革,适应基层的需求。这种需求不单指知识的需求,还有一个在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上适应基层需求的问题。当然,还有非学历教育,即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等,这显然也是远程教育的重点所在。远程教育应该把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起来。
这里有一个分工问题。不同层次、基础不同的学校,发展远程教育的任务应该有适当的分工。比如,电大系统以往搞的是大众化教育,更多地面向基层,培养应用性人才,应该把为基层培养适用性的、实用性的人才作为重点;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流高校,同样是面向基层企事业单位,就应该重点培养较高层次的人才,更多地开展本科后、大学后、研究生、培训班等的教育。
远程教育定位2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