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经济学者眼中的年度十大事件


  从一个经济学者的视角来回眸2011年的年度大事一、723高铁追尾事故。

  直接导致了对高铁高速发展的反思以及对铁道部体制的反思,对铁路运行速度的适当下调。“铁老大”将何去何从?

  二、价格持续走高与抑制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

  以猪肉价格不断创新高为代表,价格水平不断走高。或是走向“高价格”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台阶。此外,通货膨胀问题导致了对2008年应对金融危机政策的反思。房价调控政策紧绷,略有下跌。

  三、网络主导舆论话题的趋势走强。

  网络主导的话题,舆论格局或有重要转变。网络主导的话题:如,药家鑫事件、云南版药家鑫事件、郭美美与慈善相关的事件、故宫N重门事件、倪萍与“脊梁奖”事件、中石油高价购茅台(600519,股吧)事件、不敢扶的跌倒路人、校车车祸引发反思、问责官员约100%复出…….

  四、国际事件对中国的波及影响越来越大。

  国人已经是地球村中一员,无论你愿意不愿意。对中国影响的他国事件,如:美国国债降级事件以及欧债的波及效应、日本大地震引发核泄漏的影响、利比亚危机引发的大撤侨行动等。

  五、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成功。中国航母终下水。

  追赶路上的一步,任重而道远。

  六、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民意滔滔及立法的峰回路转。

  此事可能成为今后立法程序改变的一个标志。以往的立法多由行政部门主导,今后对草案征求民众意见以及民众广泛参与将可能成为常态,适当顾及民意而由立法部门主导修改也将成为常态。

  七、各部委晒三公消费,现一地鸡毛。

  公布三公消费总算走出了第一步,公布总比不公布好。国人缴纳了税费,总该清清楚楚地知道是怎样花出去的。应成为强制性制度、规范并可信。

  八、郭美美事件及对慈善事业的拷问。

  不仅是国有部门、国有企业问题多多,而一些半官方的机构、一些协会也是问题多多(如红十字会、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等)。凡是有利益的地方,都会有“局”;凡是有“公”的地方,都会出现“公有地悲剧”。

  九、路人跌倒不敢扶,引发道德滑坡的讨论。

  幸福与文明,并非总是与收入水平同步增进。

  十、发改委开始调查大型国企的垄断问题。

  成效未知若何,国人翘盼“公益性国企”真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