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人口普查精神


弘扬人口普查精神  

全力以赴做好人口普查后续工作

邵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周符波

(2011年12月  日)

同志们:

邵阳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自20109月启动以来,顺利完成了普查准备、宣传动员、入户登记、数据处理和发布公报等各项任务,取得可喜的阶段性成果,这是政府高度重视、统计部门发挥牵头作用、有关部门密切配合、6万普查工作者辛勤工作的结果,普查成果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要在实践中充分运用,做好资料的开发应用和分析研究,对人普资料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和深度挖掘,力争开发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高层次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民生。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总结表彰,对荣获国家、省、市、县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要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人民政府,就人口普查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全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邵阳市是湖南省第一人口大市,这次人口普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摸清目前的人口状况,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发展意义重大。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各族人民和社会各界积极配合下,我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取得圆满成功。我市这次人口普查工作是高水平的,人口普查数据是高质量的,人口普查结果是反映客观实际的,这次普查得到了国务院人普办、省人普办和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这次人口普查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快速推进,经济往来和人员流动日益频繁的情况下开展的,普查环境非常复杂,普查对象非常庞大,普查内容多,涉及面广,普查难度前所未有。全市790多万人分布在2.08万多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有的工作在繁华都市,有的居住在大山深处,要在10天内完成对所有人的逐一登记,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全市有100万之多流动人口,人口居住地与户籍地分离现象十分普遍,如何确定普查对象,做到不重不漏,工作极其艰巨。社会公众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不愿意向外人透露职业、婚姻、住房等情况,首次把常住我市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纳入普查对象,沟通理解存在难度,如何获取真实的个体资料,面临巨大的挑战。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地区、各相关部门和各级普查机构,科学组织、统筹协调,克服困难、连续作战,密切合作、扎实推动,高质量完成了各项普查任务。

    1.建立了完备高效的普查机构。市政府成立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地方各级政府设立相应的普查机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都成立了普查小组,构建起了功能齐全、分工明确、协调顺畅、执行有力、覆盖全市的组织体系。这一体系涉及层级之多,构成单位之广,运行效率之高,在我市普查史上都是空前的,这为高质量完成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组建了高素质的普查队伍。在全市范围内共选聘6万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加上其他普查工作人员,组建了一支普查大军。自上而下、逐级逐层对所有普查人员进行了职业道德、普查制度、行为规范、调查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3.高质量完成了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首次以遥感图像为底图,结合实地调查,绘制了覆盖全市所有区域建筑物的电子化普查地图。认真开展户口整顿和入户摸底,查清了各建筑物人口和居住情况,编制了普查小区各户户主姓名底册,完成了对公安、计生、民政、教育、卫生、建设等部门人口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准备了相应的资金和物资。

    4.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动员。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组织宣传月活动,采取政府负责人发表电视广播讲话、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户外广告牌、宣传画、宣传栏、手机短信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形成全方位、广覆盖、多角度、立体式的宣传态势,广泛宣传普查的重要意义、工作要求和普查政策法规,做到了人人了解、户户皆知,使普查利国利民的理念深入人心,为普查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5.扎实开展了普查登记和数据处理发布工作。广大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根据普查小区图和户主姓名底册及事先安排的登记时间和顺序,在短短的10天内,逐街逐巷、逐门逐户、逐人逐项对200多万个家庭、790多万人口进行了访问登记,获得了近亿笔真实的原始数据。采用光电录入技术,精确完成海量数据的录入审核汇总和处理。及时发布了全市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这次普查实现了方案设计的所有目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是查清了人口总量和基本结构。通过普查,摸清了我市常住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等人口总量;查清了性别、年龄、民族、行业职业、城乡地区分布等人口结构;摸准了受教育程度等人口素质情况;查实了婚姻、生育、社会保障、住房等生活情况以及人员迁移流动状况,取得了我市社会和人口发展状况的大量基础信息和翔实数据。这次人口普查抽查复核后认定的误差率仅为0.04%,表明我市人口普查的数据是高质量的。

    二是掌握了当前我市人口发展的新情况。从总量看,我市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已得到有效控制;从结构看,我市城镇化进程加快;从素质看,全社会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从迁移看,我市经济活力不断增强。这充分彰显了市委、市政府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提升人的素质、统筹城乡发展的显著成效。

    三是揭示出我市人口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人口老龄化趋势在加快,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生性别比仍然偏高,这将对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成功实施和圆满完成,为更好地组织实施各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1.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是普查成功的根本。胡锦涛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坚持科学普查、依法普查,努力把普查工作做好,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这次人口普查任务。”国务院制定了《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成立了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 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20多个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强有力的普查工作领导机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经常过问人口普查工作,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吉平先后多次亲自召开各县市区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统计局局长、人口普查办公室主任会议,对人口普查前期准备工作、综合试点工作、“两员”培训工作、入户摸底、普查登记、普查表的光电录入、数据处理等关键阶段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指导,深入社区、建筑工地和居民家中考察指导普查登记工作,为普查工作指明了方向,极大鼓舞了普查工作者的士气。这是普查成功的根本。

    2.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是普查成功的保障。市委宣传部下发了人口普查宣传工作方案,召开了人口普查宣传工作会议,对人口普查宣传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广电局精心组织新闻媒体开展宣传动员;邵阳日报、邵阳电视台、邵阳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积极宣传人口普查。公安局认真做好户口整顿,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切实做好入户登记的治安保卫工作。人口计生委认真组织提供相关人口行政记录资料,全力指导各地人口计生部门配合普查机构查准出生人口。财政局及时落实市级人口普查经费,特别是克服各种困难,安排专项转移支付经费用于补助贫困地区,推动各地落实人口普查经费,重点是落实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劳动报酬。国土资源局及时组织提供人口普查制图所需的地理信息和资料。公安局、民政局、人口计生委、国土资源局、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先后出台了人口普查政策性文件,为破解超生人口漏报等难点问题创造了条件。外侨办、公安局、司法局、解放军、武警等部门和单位很好地完成了对特殊人群的普查工作。民宗委、监察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农业局、卫生局、工商局、法制办、研究室、台办等部门和单位对普查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正是由于各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密切配合,为普查成功开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3.地方各级政府的有力组织是普查成功的前提。地方各级政府专门印发了做好人口普查的通知,多次组织召开普查工作会议,对本地区普查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推动。层层签订并认真落实普查目标责任书,许多地方党政一把手亲自过问指导普查工作,分管普查的负责人亲自带队督促检查组织实施情况。积极将普查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各地安排了相应的普查经费。认真选调和选聘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高质量完成了普查队伍的组建。按时按质完成了普查基础资料整理、普查区划图绘制、户口整顿、摸底调查、宣传动员、入户登记等组织实施任务。正是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有力领导、精心组织,保证了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4.普查人员的无私奉献是普查成功的关键。广大普查人员特别是县乡两级普查机构工作人员、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以为国为民普查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放弃许多节假日和休息时间,认真学习普查知识和技能,认真学习各项普查法规、政策和制度,高质量完成了普查基础信息整理、普查小区区划图绘制、宣传动员等工作,为普查的顺利开展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在调查摸底和入户登记阶段,披星戴月,风雨无阻,竭尽全力,精益求精,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有的带病坚持工作,有的家人需要照顾还坚守岗位,有的为登记一户上门十多次,有的为见到普查对象在住户楼门外坚守到深夜,有的在普查过程中受伤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广大普查人员做到了“见人就登”、“见户籍就登”,成功应对了流动人口比例大、人户分离现象普遍等挑战,实现了区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广大普查人员的无私奉献,创造了我市人口普查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

    5.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普查成功的基础。这次人口普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无论是在户口整顿、摸底调查中,还是在入户登记中,全市各族人民都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和极大的支持。广大普查对象不怕打扰,挤出时间,积极敞开家门,热情接待普查人员,认真备齐相关证件资料,耐心细致回答普查员的询问,主动提供普查所需的个体真实资料,郑重地在普查表上签名确认,涌现出许多感人事例。有的积极为人口普查建言献策,有的争当普查义务宣传员,有的主动联系普查人员申报信息,有的热心协助普查人员敲开邻里家门,有的耐心说服亲朋好友参与普查。这些都集中展现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高度信任,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充分体现出政府强大的动员能力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我们的普查具备了其他国家所无法具有的优势。这是确保普查圆满成功最重要、最坚实的基础。

    6.坚持依法科学普查是普查成功的核心。各级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人员认真贯彻执行统计法和人口普查条例,严格依法履行独立普查、独立报告职责,严格依法组织实施普查,严格依法保护普查对象个人单项资料。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普查全部过程和所有环节作出了全面严密的规定。制定了普查工作进度表和业务流程图,建立实施了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了计算机审核和人工交叉审核机制,设立了专门的数据质量控制小组,指定专人负责数据质量工作,认真组织科学实施事后质量抽查,对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入户登记以及数据录入、处理、上报、汇总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这些措施确保了普查工作的科学规范,确保了普查过程的和谐有序,确保了普查数据的客观真实。

    二、弘扬人口普查精神,为邵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统计服务

    第六次人口普查以来,广大统计工作者和普查人员以对党、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勤勤恳恳工作,兢兢业业普查,达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关于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的要求,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求实、特别能奉献的普查精神。

    一是表现出为国普查、倾力配合的大局意识。各地区、各部门都从人口问题关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人口普查数据是现代信息社会重要战略资源出发,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以查实、查准、查清人口底数这一最重要国情市情为己任,按照“全市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自觉服务人口普查大局,积极主动开展普查工作,相互支持,通力协作。

    二是表现出不计得失、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为了普查数据的真实准确,广大普查人员不计得失,不求名利,以苦为乐,无怨无悔。特别是县乡两级普查机构工作人员、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舍小家、顾大家,加班加点,不畏困难,勇于牺牲,奔波于乡间田野、深山大川之间,穿梭于大街小巷之中,深入千家万户,为普查圆满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是表现出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广大普查工作者始终把确保普查数据质量作为最高准则和根本追求,立足国情市情,充分借鉴历次普查的做法和经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反复试点,深入研究,不断探索,制定了科学严谨的普查流程,形成了一套确保普查数据质量的科学管理方法。

    四是表现出顽强拼搏、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几十万普查人员斗志昂扬、敢打善战,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努力克服入户难、与普查对象见面难、政策外生育人员登记难等诸多困难,精心实施,认真登记,细心审核,圆满完成了这项党和人民交给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第六次人口普查已经取得重要成果。我们要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善始善终地做好普查的各项后续工作。要认真做好普查资料的整理、编辑和出版工作,加大普查资料开发利用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普查资料的作用。要认真总结我市普查经验,使今后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更加科学、便捷和有效。要深入做好人口普查资料的开发利用。人口普查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于普查资料的开发利用。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在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充分组织调动政府有关部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等各方力量,制定开发规划,明确开发重点,把普查资料的开发利用和课题研究相结合,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拿出一批反映邵阳市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社会发展关系,具有前瞻性、战略性、高层次的研究成果,为各级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制定和调整有关政策、加强人口管理等提供决策服务,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普查资料,让普查资料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同时,要按照《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对人口普查对象提供的资料依法予以保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作为对人口普查对象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不得用于普查以外的目的。

同志们,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后期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完成。让我们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全力以赴做好人口普查后续工作,确保我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