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很多经济学家对现有的世界经济模式有了更深的研究与探讨,很多国家的学者也在反思其中的利弊得失,由于各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不同导致的经济模式差异较大,所以观点各不相同。在原有的经济体系中,美国占主导地位,美国的超强金融中心地位主导了全球生产与贸易,虚拟杠杆经济影响了生产价格,推高了经济总量,而实际的生产供给并没有达到,货币指数提供了各个经济体的购买力强弱,实际的应该表示的是当前货币供应量与生产价值的关系,货币的真实价值应该只是实际生产价值,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货币指数围绕生产价值波动,在全体经济一体化完成后,美元成为全球占主导的流通货币,获得了较大的杠杆价值,而美国实际的生产价值却由于生产的外移不断减少,导致美元的价值中枢不断下移,造成美元的长期贬值,而在可预见的将来,如果美国国内的实际生产价值不能得到提升,那么美元将还有一个较长时间的价值回归的过程。原有的体系是基于美国大举借债的消费经济模式,除非美元能保持稳定的购买力,不然美元的不断价值回归,必将不断减弱美国的购买力,为增加购买力而发行过量的美元又不断降低美元的价值,促进美元的贬值,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真实的稳定美元的行动可能是增加美国自身的生产价值,而美元的长期趋势将基于美国实际生产价值与发行货币量的关系,据我观察,美国可能也注意到了自身的问题,奥巴马总统近期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有很大部分倾向于实际生产,是短期经济刺激政策还是长期政策,由于美国总统的换届可能产生的不连续性还不确定。那么美国如果争强生产能力,那么会产生什么影响,首先应该搞清楚美国可能的生产能力基于什么模式,是技术进步产生的新兴产业,还是现有产业的同质竞争,如果前者,那么全球经济规模的扩大会产生全球经济的一个飞跃,所有人可能都会或多或少的获益;如果是后者,那么谁给美国切蛋糕?让我们大概地分析一下,美国与其他国家的生产成本对比决定了未来可能是高端产业的竞争的加强,那么会影响到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日本等国家受到的打击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美元贬值造成的外汇储备的缩水,二是生产的竞争增强,而后者影响更大,当然相对购买力得增加会抵消一部分损失。而对中国来说,可能影响不如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大,虽然巨额的外汇储备会可能缩水,但实体经济长期影响可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短期内可能由于全球的不景气而艰难。美国与中国的经济互补决定了美国的生产不会过多地与中国竞争,当美元由于美国的生产从其他发达国家切了蛋糕后,趋于稳定,购买力不再减弱,那么中国的低附加值生产将又有了市场,只是如果长期居于生产的低端,将不可能真正的参与全球经济的最高端竞争。还是相信那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世界经济格局会改变吗?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