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经常用“宴会高潮时,酒杯却被拿走”的比喻形容谨慎的货币政策。在今天货币多发的市场内,很多人被货币灌得酩町大醉。如果中国股市继续不振,债市还是难以形成相当的规模,国资所在的垄断领域依旧不放开,民营资本继续难以进入,那么各种富余的资金,不在“粮市”就在“文市”,势必要狂欢。“酒鬼们”大都百炼成仙,转战四方——他们炒完黄金,炒菜篮子,再炒奢侈品,最后炒艺术。在我的新著《秀水街与华尔街的探戈》一书中探讨过这个问题。
艺术品有很多种炒法。人文的科技作品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挂得不少,但"酒鬼们"不炒。欧美拍卖行模式,他们觉得不过瘾。他们执意要采用股市“爆炒”的方式。于是,文交所横空出世。显然,中央政府对于时下文交所这个创新还没有拿定如何管制的主意。借此空档,这个行业的分管者从群众的热情中看到了投资的欲望。文交所,集中了货币,嫁接了资本和艺术,真乃一杯好酒。于是,分管者们绅士般地举起了酒杯,宴会在温柔的微笑里拉开序幕。
积蓄了十多年能量的收藏界为资本大开闸门。一切不出所料,大大小小的民间资本为文交所的出现而雀跃。在资金的快速而强烈冲击下,文交所俨然成了资本盛宴中的醉客。他们想,现在我们也金融创新了,过去西方搞了一个证交所、期交所,什么纳斯达克,我们现在搞一个文交所,哪里是佳士得可以比拟的?
中央政府还在观察。虽然其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其实却是睁着眼打盹。地方政府变换着花样对付各种质疑和检查,都希望造成既成事实,尾大不掉。
2011年3月11日,对于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的投资者来说,中国记者们广泛地报道了他们的一场饕餮盛宴。第一批上市交易的两件藏品《黄河咆哮》、《燕塞秋》在短短不到30个交易日内,成交价格已经由最初的1元最高时分别涨至10.12元、10元,两件艺术品的净投资回报率超过了900%。
文交所进行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具体是指将文化艺术品等额拆分,拆分后按份额享有的所有权公开上市交易,借用交易所的电子交易平台进行T+0交易,文交所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从最初的300户发展到47860户。指定的招商银行金卡的开户规定,客户必须存有5万元现金,才能具备开卡资格。
据说投资者大都来自北京、江苏、宁波、温州、四川等地,大致可为三类:经营艺术品收藏的机构投资者、艺术品收藏者、期货或者股票投资者。第一类投资者不仅参与艺术品投资及拍卖等交易,而且可以通过参与市场的交易,遇见值得购买的艺术品时,可以进行要约收购;第二类艺术品收藏者参与市场具有双重属性,他们既是市场的投资者,同时也可能会成为新品种上市标的的提供者;第三类是市场追逐者,只会频繁地追涨杀跌。
艺术品份额交易与股票交易的诸多规定和操作如出一辙:艺术品上市有一套规范的流程;一般资产交易所的风险规避措施,如涨跌幅限制、停盘复盘制度、大户报告制度等,文交所都有所规定;股市用到的K线和技术指标,同样也在艺术品份额交易中适用;标的物可以根据投资者要求退市……
种种设计不可谓不细致,对此依然充满疑问。
早先在设计技术交易所曾遇到这样的困惑:对于一件不可分割的技术,由于它不是独立的法人,如果不能公共信托保管,一定要分割,那么如何分割呢?不能分割,如何退市呢?如果协商不成,继续下去保管如何办呢?最后如果还得拍卖的话,交易价格如何保证呢?
此外,文交所到底是平台,还是可经营的法人实体?对于文交所其信用分配具有全国性影响,到底由中央还是由地方监管、审批?交易所股东构成、资本金足额不明晰,对于交易所抵抗风险如何把握?对于不可分割的物权,上面所说的分割问题,实质涉及到对于交易标的物的标准化如何规范的问题?是不是像纸黄金一样来个账面单位呢?一些大的媒体还注意到文交所的保证金归属和管理权之间的模糊,可能演变为"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争议?这些文化艺术品或许在10年甚至20年后才会公开拍卖,除去期间为数不多的管理费用,对于集聚过来的这笔资金长期沉淀的投资收益,如何分配管理?对于文交所艺术品保真要求,还没有完善的法规,对于类似IPO的询价也没有机制……
尽管问题重重,天津文交所依然成为政策的“特保儿”——天津文交所于2009年9月17日在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金融区正式成立公司,项目被纳入天津市2009年金融创新改革20项重点工程之一。文交所在不少法规模糊地带徘徊,似乎还享受一定的法外治权。
很多国人毫不吝啬地把华尔街想象成觊觎自己财富的变相强盗,如果他们真是强盗的话,必定会喜欢文交所的纷乱景象。笔者不喜欢强盗,禁不住想提醒文交所及其监管者和醉生梦死的追随者们:
第一,赌无疑对经济不好,对于家庭、社会、个人也不好,但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赌?一是大多数中国人没有受到宗教的规劝,二是没有小赌怡情的引导,三没有其他投资渠道,四是没有基本的社保,贪财心理太重,五是别人都暴富,自己攀比也希望一夜暴富。中国遍地文交所,目前除了天津文交所外,还有深圳文交所、郑州文交所,另外,上海、福建、湖北、江苏、浙江等都在筹建。其实这违反了金融集约化的特性,集散高度的集约化是金融中心的核心。
第二,能够在拍卖场与收藏市场获得认可的一流画家不可能把画作拿到文交所进行拍卖。进入市场的主流群体基本可以确定,大都是习惯于在泡沫中生存、追逐T+0交易的风险投资者,他们将吞噬抵挡不住诱惑入市的普通投资者。
第三,进入文交所的,交易所与代理商为了中间费用必然提高估价,鼓励市场炒作。高估值只是疯狂的开始,庞氏骗局的连环套正在形成。
第四,对于交易所模式,其实是分配信用的一个现代工具,在中国高科技、三农、社保等基础设施还没有完善前,有限的信用不能乱发,任意超支,或者不统一规划,都会影响实体经济的建设,而且信用分散对于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难以形成拳头。
第五,对于时下的文交所,一可鼓励特色,二要主张封闭,三是鼓励多种形式的探索,四是鼓励联合兼并,也许这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从资本、金融天生具有强烈的集散功能角度而言,鼓励兼并和重组,才能更好地配置资源、发现价格、规范管理、协调秩序、实现差序化地集约化。
第六,目前人人都认为中央政府没有出手,没有管理,就等于是默认,于是大家都想上,几乎是家家希望建一个赌场,中央政府必须迅速明确正确的指导思想。
第七,对于是否集中到上海,这是一个市场自然选择过程,人为的规定难以服众,需要鼓励竞争。1920-1930年代,上海的电影、出版、演艺等曾经很辉煌。当年上海是开放的租界,机制最灵活。近年来,上海国家动漫游戏产权交易中心是特色,已有500个左右项目进入了产权交易流程,10%来自海外,主要是来自日本、韩国的动漫类、演艺类项目。
第八,对于目前一拥而上的乱局,其实背后也有个尊重知识产权的问题,一个没有尊重首创精神的市场,可能热闹,但是背后更多的是纷乱。份额交易办法,如果是天交所首创,那么后来者就要尊重。只有这种真正的尊重,才会有更多的创新,同时也会避免更多的纷乱。
更多分析,详见我的新著《秀水街与华尔街的探戈》
沉迷在资本盛宴中的文交所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