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社保相关法规处真空期


  深圳社保相关法规处真空期


  养老保险如何延缴延退?退休金公式设置如此复杂为哪般?法律法规真空期对参保人有无影响?昨日上午,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局长秦群力、医疗保险处处长沈华亮、新闻发言人黄险峰走上“民心桥”节目,就深圳社保工作的思路及政策的修订解读,为市民答疑解惑。

  法律真空期▶▶

  参保人相关待遇不受影响

  据悉,《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于今年7月1日开始施行,而由于地方立法、地方规章的起草、审议需要一定周期,深圳市相关的法规和规章的出台时间会略晚于国家社保法的实施时间。

  昨日,有市民来电询问,在国家政策已经颁布而深圳市条例尚未出台的过渡期,参保人的社保待遇会否受到影响?

  秦群力解释,在此“法律真空期”期间,即7月1日起至深圳相关政策出台期间,社保局将提请市人大、市政府在审议条例、规章之时增加补充性规定,进行追溯,使参保人相关待遇不受影响。他希望在此特殊阶段,请市民对社保局的工作给予理解与支持。

  雇主不缴纳社保▶▶

  举报有效期为两年 昨日,市民周先生介绍,其在工厂工作多年,今年4月份雇主才开始帮其缴纳社保。他想补缴之前的养老保险也向工厂提交了申请,但雇主一直没有落实,不知道该怎么办。

  对此,黄险峰表示,目前社保法规定,每个月用人单位有义务将其缴纳社会保险的明细向员工通报,如果员工没有收到企业的参保情况通报,可以主动向企业查询也可以向社保部门举报;如果企业没有参保或者缴费不足的,也可以向社保部门举报。

  但社保局提醒参保人,举报必须及时,因为根据目前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没有被举报、没有被发现的,超过两年的部分,劳动保障部门是不再查处的。也就是说,两年内没有缴纳的社保可以查处补缴,超过两年将无效。

  经济困难人员▶▶

  可转回内地参保 据悉,对于市民们关心的养老保险延缴延退的问题,在上月31日,深圳社保局已透露,过去退休时累计缴费不足15年,可领取一次性养老保险待遇将取消,转为个人可申请延缴延退。

  昨日,市民李女士咨询,她已经50多岁即将退休,目前已在深圳缴纳了12年社保,但还差3年才满15年,养老保险该如何延缴。

  针对李女士的问题,黄险峰表示,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首先明确了转移规则,即各地参加保险的年限都是可转移、可延续的。其次,明确了退休地的确认原则,职工在多地参保,最后在哪个地方退休,也给出了明确的退休圈地。

  黄险峰进一步说明,如个人符合选择深圳作为退休待遇圈地的条件,就可以把各地的社保转入深圳,缴费满15年的个人立刻享受按月领取养老保险的待遇。如不满15年,可以申请延迟退休继续缴费,直至缴满年限。

  “但是继续缴费这一部分的支出,是需要个人缴纳的,与工作单位无关。缴足年限之后,就可以按月领取退休金。”黄险峰提醒,如果当事人经济困难,没有足够的资金缴纳此费,可以把深圳的保险关系转回内地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或新农保。城镇居民保险和新农保也是终身待遇,虽然整体的待遇水平较职工待遇水平低一点,但在经济困难的前提下,个人转回内地参加户籍所在地的居民保险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退休金待遇▶▶

  每年7月定期调整 退休金问题一样引人关注。网友“wywnt”咨询:“请问目前深圳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一般是多少?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现在物价节节攀升,不知深圳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是否会上调?”

  而网友“亦苒妈”也表示,虽然每个月都按时缴纳社保,但真不知道退休后能拿多少退休金。自己也看过社保局的有关文件,公式很复杂,没法搞清楚。希望社保局相关文件里可以附带一个一步到位的计算方式。

  对此,秦群力与黄险峰均坦言,退休金多寡是一个很难说清楚道明白的问题。“目前的养老保险是实行与缴费挂钩的模式,同时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挂钩的。”秦群力指出,退休金要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一般来讲,市民的收入水平要比物价跑得快得多。

  黄险峰具体介绍了复杂的退休金计算公式。其称,对于建立个人账户之前有原有工龄的人员有一套计算方式,而无原有工龄的人员又是另一种不同的计算方式。其中还涉及了退休前的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缴纳保费多少等一系列变量,所以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换算表来计算。

  那么对于如此复杂的计算方法,发生计算错误的概率是否也会随之提高?黄险峰强调,所有养老待遇的计算都是通过系统完成,把参保人数据输入系统,电脑会自行统一计算。

  “同时,我们会给退休人员提供一份待遇决定书附带一份明细表,参保人可以自行检查,如果参数无误,一般是不会出现错误的。”黄险峰进一步解释,养老金并不是长期不变的。社保局会根据物价和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的比例,每年7月做一次定期调整。如果国家有特殊规定的,例如前几年国家规定每年以10%的幅度增长,社保局也会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与/杜啸天合作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