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费的罪恶在于牟利动机
相较于大陆学界将版面费问题全归结为期刊肆意妄为,笔者更愿意接纳姜义军教授的执中之问,“如果一个知识分子在公布他的研究成果时需要先数数兜里的钱,如果一个兜里有几个钱的人可以随意占用宝贵的学术资源,那么,该如何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站在更高一点的角度来讲,版面费不过是期刊分级为学术期刊挖掘的坟墓,它扼杀了许多学术期刊行谊端正的可能性。按照期刊分级制定单位南京大学朱剑教授的看法,当今大陆学界,尚无法找到比“以刊评文”更好的学术评价办法,被《中国法治蓝皮书》鞭挞的野蛮的“期刊分级制”,还将继续把持学术生产,可以这样认为,版面费不过是期刊分级释放出来的幽魔而已。
但期刊分级并非万恶之源,版面费也绝非“断送学术前程”的唯一刽子手,期刊分级在甄别学术成果、量化成果管理方面肯定有其积极意义。作为量化评价的期刊分级之所以会大行其道,是因为我们对作为本真同行评议的质化评价已经置若罔闻,学界似乎对同行评议制度已经群体失忆甚至谈之色变。这一观点并非笔者原创,学界早已达成共识,只不过笔者认为,虽然有不少刊物实行匿名评审,但依旧没有改变我国大陆根本没有实行同行评议制度这一事实。
反观台湾,有学者呼唤投稿者付费,这个付费,可以理解为缴纳版面费。但此概念与姜教授所言有所出入,因为前者是自愿、性质积极,而后者是被迫、性质恶劣。之所以台湾学者会有此提法,实际上是基于台湾学术期刊普遍的同行评审即匿名审查制度,不少刊物为保证高质量的学术产品,导致高退稿率的产生,从而增大了出刊成本。学者们希望通过投稿人付费,资助期刊寻找更多的匿名审查人,以此增加投稿人受专业审查的机会。
这样的观点着实让人击节!首先,台湾学界同仁莫不用审慎的态度防止不良学术成果的发表。而期待优秀学术成果为学界共享,他们拥有的是建立诚信、严谨、公正、弥封的学术审查与监督环境,而不是纯粹的“以刊评文”的期刊分级制。其次,投稿人主动付费的精神,虽然也是为了使成果得以发表,但本质在于投稿人要求与期刊在良性学术互动中集体成长。与之相比的大陆学界,投稿人缴纳版面费是为了躲避同侪评审而赤裸裸的以钱换文,我们难道不该在台湾学者的这种气节面前感到羞愧?
当我们将大陆与台湾学术评价进行共同省思时,不难发现,版面费问题归根到底来讲,不仅是学术评价的问题,更是我们在学术生产互动中成长方向的问题。有台湾学者这样评述他们的同行评议制度:我们将这种制度建立在普遍的信赖基础上,我们在某种程度上相信作者不会造假或篡改资料,与此同时我们任何一方都会维护这一制度,就像车道与红绿灯是所有路人必须维护的,如此才能顺畅、安全、方便。笔者认为,作为学术共同体内的学界同仁,有了这样的见识,版面费的性质或许会发生根本性的颠覆,而作为污染学术空气的版面费现象,也会由此变成让学术生产更加芳香、透明的空气清新剂。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