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 中国公司准备好了吗


  几年前,一位在某通信公司工作的朋友开玩笑说:现在老外打不过我们,所以他们的策略就是撑死我们。当时觉得这句话只是好玩,没有当真。后来,另一位外企的高管朋友谈到中国企业的竞争时,他认为中国企业在后面(追赶)的时候很厉害,等到前面(超过对手)了,反而很容易就出现危机了,并列举了他们行业的很多实例作为证明。他的这番话提醒了我,让我回想起朋友说的话可能并不完全是玩笑,外国竞争对手虽然不会轻易把市场份额让出来,但是如果吃得太多长得太大,的确有可能被“撑死”——为什么?因为中国公司还没有准备好做世界第一。

  道理很简单,中国公司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不过是最近10多年来的事情,由于一直扮演追赶国外竞争对手的角色,所以中国公司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于“模仿创新”。最近一篇报道中提到某公司对产品的定位是“德国产品能用4年,我们的能用3年,他们机器坏了维修跟不上,我们提供快速维修服务,这就是创新”——这个描述代表了中国追赶型企业的战略:提供更高的性价比,即便品质略低——这个战略对于追赶型的公司是适用的,因为可以采用诸如逆向工程之类的方法开发产品(比亚迪(002594,股吧)的强项)从而大大节省研发费用,因为我们的人工成本较低,所以加强售后服务成为相对于外企的一项竞争优势……就好比排成“人”字形的雁阵,外国公司如领头雁般承受着最大的风压和阻力,后面的跟随者反而可以利用气体的浮力而比较省力。

  但是中国公司终归要成为领头雁,这个时候,原来的竞争对手不再能推出更多的革命性产品供你模仿了,也不再冒险开拓新的市场了,这是因为他们在之前的竞争中已经实力受损,这些责任,将落到新的领头雁——中国公司的身上。但这恰恰是中国公司的短板:我可以对现有的产品进行改善,获得更高的性价比,但要我做出开创性的产品,开拓从未被发现的市场,我做不到!但是,股东和来自对手的竞争都不会允许你停下来,中国公司只好在世界第一的茫然中匆匆亮剑,从而败招频出,自毁长城。曾记否,当年中国CRT电视机厂商雄霸天下,长虹、TCL、康佳打得外资品牌抱头鼠窜,长虹祭出垄断彩管的狠招意在创建千秋霸业,TCL则强势收购法国汤姆逊进军世界,结果液晶平板电视横空出世,中国厂商的优势顿时土崩瓦解……

  时至今日,相比十几年前的彩电公司,更多的中国公司开始迈进世界同行业的前列,有些公司更是成为规模上的世界第一,但是当年彩电厂商的命运似乎并没有远离这些中国公司中的佼佼者。比如,某规模世界排名居前的光伏企业,由于在原料和产品战略上的失误,从2008年的巅峰迅速跌入了困境,国内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当然,这种情形并非为中国公司所专有,强大如雄踞手机行业多年的Nokia,只用了1年多的时间,就被苹果的iphone彻底击败,进入到困境公司的行列。

  今天,中国公司面临的挑战比十几年前更甚,成本优势,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公司曾经战无不胜的法宝——正在逐渐离我们而去。除了纺织、服装、家具等劳动力密集行业正在向越南、印度、土耳其等国逐渐转移之外,近日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有研究称,由于成本上升的原因,包括汽车零部件、电子设备和器械、塑料和橡胶制品、机械、金属制品和电脑等行业成为最有可能在今后5年回流美国的制造业,而这些类别的商品占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将近70%,年均耗费美国消费者大约2万亿美元!没办法,如果中国公司没有成为苹果或者三星,那么谁都可以动你的奶酪。

  如果只能依赖成本优势,那么中国公司的天花板已经越来越近了;如果一味靠模仿来追赶,第一反而会成为诅咒;如果不能成为创新型的企业,即便成为世界第一,也逃脱不了被淘汰的宿命。中国公司,你准备好成为世界第一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