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针对最近央视等媒体报道的高药价问题,省卫生厅昨晚回应称,省医药采购中心已对相关品种进行了认真核查,并向社会公布了同厂同品规药品的中标价,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经核查,央视报道的有关药物品种价格,广东的中标价大多数相对低,有些甚至低50%以上。
这份药价核查情况表显示,广东的中标价基本低于央视报道的外省中标价,也明显低于广东省物价局公布的最高零售限价。如“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冻干)0.6g”,央视报道在外省的中标价格为23.3元,广东物价局最高零售限价是26.9元,但广东实际中标价仅为12元。又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28”,央视报道中标价格为25.15元,广东省物价局最高零售限价是58.1元,但广东实际中标价仅为10.78元。
据省医药采购中心介绍,广东省“以政府为主导,以省为单位”的药品集中采购从2007年开始实施,为了保证中标药品质量,使中标价格更为合理,历年的《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都制定了严格的资格准入制度,符合条件的品种方可报名参加;每年的《方案》还按通用名、剂型、规格以及不同品种不同质量层次进行了竞价分组,根据竞价分组情况分别设置了网上竞价(三轮,每轮均有淘汰)、人机对话(议价)、面对面谈判等不同流程,保证了不同质量层次的品种在不同的入围规则下进行竞争,有效地降低药品价格。
另外,为满足临床需要,广东省设立了不竞价议价目录(即“绿色通道”),将一些厂家不愿意生产、经销商不愿意配送的质优价廉的老药纳入到该目录。为使药品价格更加合理,我省的药品集中采购实施方案还参考了全省21个地市2004至2006年的历史采购价,并参考了兄弟省市的集中采购价。广东实行全省药品集中采购后,药品价格比集中采购前平均下降了20%以上。
相 关
全省基本药物实行“双信封”统一招标
粤增补701品规 有利报价低厂家
南方日报讯 广东将采取安徽的“双信封”招标评审制度,确保基层群众能用上“质价适宜”的药品。
昨日,广东省卫生厅官方网站挂出《2011年广东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已经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印发执行。
按照国家新医改要求,今年广东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院(主要是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镇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站)都要100%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价率销售。按照新方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购所有基本药物都必须通过广东省医药采购平台药品网上采购系统实行网上采购。《基本药物招标目录》包括国家基本药物部分和省增补品种部分,共有1594个品规,其中国家基本药物部分有893个品规,省增补品种部分有701个品规。
据专家介绍,广东新《方案》基本参照了卫生部推荐的“安徽经验”,采取“双信封”评审制度,即经济技术标和商务标分开评审。经济技术标主要“管质量”,包括药品企业生产规模、配送能力、销售额、市场信誉记录等方面;而商务标主要“看价格”,候选品种按价格高低选择。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规则兼顾药品价格和质量,但由于技术标要求整体不太高,所以仍对报价较低的厂家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