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编辑部:
大家好!
我是陈朝晖,现为渤海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贵报刊载的《宋江明求职验血记》,与我的经历有很多类似之处。我与宋江明还是吉林大学法学院的校友,特致函贵报,希亦能帮助我解决一个多年的困惑。
2005年6月,我接到中国民用航空学院(现中国民航大学)的通知,赴该院试讲。之后,该校的人文社科学院表示愿意接收我到该院任教,安排我去该校医院体检,并嘱我购买教材准备下学期的3门课程。约50天后,我给该校人文学院打电话,才获悉该校人事处两周前通知该院我体检有问题,不能调入。因不知身患何病,我次日按人文学院所言给中国民航学院人事处的艾芫老师打电话询问,但她接听电话后只说“你自己的身体你自己最清楚!”就挂断了电话。为了了解自己的病情并作出针对性治疗,我陆续给时任中国民航学院院长吴桐水教授、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天津日报》编辑部、《每日新报》编辑部、中国民航总局(中国民用航空学院主管单位)局长杨元元先生、中央电视台写信,希望他们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帮助我了解病情,我留下了电子邮件、通讯地址、电话号码等所有联系方法,但是都没有收到只言片语的答复。
此后,我在多家医院体检,都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现在6年过去了,我的身体也没有出现任何不良状况。
看了贵报的报道,我觉得或许宋江明的经历只是我多年前经历的翻版,如果这类事件不了了之,历史就将不断地重演。真诚地感谢贵报,调查出事件真相,正义的阳光终于驱散了阴霾。
此前,“究竟是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还是另有隐情?这对宋江明来说,仍是一个谜。”现在宋江明的“迷”已经解开,但我的“迷”仍困惑着我。故不揣冒昧,烦请贵报是否也可帮助我调查一下,“究竟是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还是另有隐情?”当然,此事已经过去了6年,也许贵报有意帮助,也无从查起。那么,这个迷只能继续困惑着我,到时间的尽头。惟愿天下这样的谜团仅此两例,再不会发生吧!
笺短情长!
顺颂
时绥!
读者:陈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