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养文化创意经理人才的建议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文化体制改革置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同等重要的位置,是经济体制改革在文化领域的一次升华和提升。

  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存储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文化成为产业最为关键之处就是创意。创意阶层包括三种人士:第一种是在文化产业、专业设计公司以及传统行业相关部门从事创意和设计的创意设计人士;第二种是在文化产业、专业设计公司和创意部门负责直接经营管理的创意经理人士;第三种是为文化产业及相关创意部门提供中介服务的创意中介人士。因此,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充满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都要拥有一个庞大的创意经理人才队伍。创意经理人就是要去揭示那些活跃在文化创意产业实践中的创意密码,推动创意成为产业。创意经理人拥有的这种创意管理能力就是创意领导力,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中所谓的“胜任力”。

  文化领域的人才培养最为困难,而创意经理人又是文化产业的关键人才。创意经理人需要人文与社科的融合,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创意经理人的许多胜任力素质内容,比如经营管理维度的素质内容与其职业实践和管理技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创意经理人的培养最适合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笔者建议,为适应社会对高端创意经理人才的需求,针对专业胜任力和基础胜任力,高校可以创建以培养创意经理人为目标的创意管理硕士教育品牌,针对在职人员、社会相关从业人员,创建分别以知识产权专业、软件创意、新媒体创意、设计创意、艺术创意为主要方向的专业硕士课程,打造创意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品牌。高校可以创设虚拟的创意领导力学院,加强管理能力和创意能力的复合培养。

  对政府而言,要为培养创意经理人营造社会氛围,加强职业技能的引导。我国可以从政府层面建立一个基于文化产业创意经理人模型为基础,以培养未来创意经理人为目标的政府公共管理平台——中国政府创意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营造全民创意的氛围,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创意训练,要建立青少年创意活动社会化实践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国家文化产业创意经理人能力资格认证平台,对引导全社会各行业尤其是文化产业从业人士关注和重视创意经理人才,鼓励大学生从事创意经理人岗位,将具有鲜明的引导作用和示范意义。国家文化产业创意经理人能力资格认证体系可以分为高、中和初级三级。具体而言,初级可以结合青少年创意活动社会化平台,在高中生和大学生中展开,通过创意管理实践活动和能力测评手段获得认证;中级可以结合高校创意管理硕士专业,在硕士研究生中开展,通过创意管理实践活动和评价中心手段获得认证;高级可以结合文化企业的文化生产经营活动,通过企业绩效评估和评价中心手段获得认证。

  对企业而言,企业是培养创意人才的重要平台,企业实际上也是培养创意经理人才的社会实验室。因此,鼓励企业通过创造创意经理人才价值体现的和谐环境和事业平台,能够快速催生员工的创造性思维和行动。创意不是简单的部门或行业分类,中国要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就要摒弃传统的分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打破行业分隔的樊篱,试行跨越传统的行业门类,为现代复合型创意经理人才的诞生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