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海洋新时代的内外开放发展之路


导言:云南省位于中国、东南亚、南亚经济圈交界带,仅凭陆地通道走出去即能够沟通印度洋沿岸国家,联结三大市场的心脏地带。自古以来,云南省的同源文化和亲缘民族关系,联结与东盟国家关系往来。多民族聚居,政治稳定、民族团结,树立民族和谐的典范。在改革开放道路上,地处中国西部边陲的云南连续不断地谱写出动态的乐章。在经济全球化热潮再次掀起和地区经济、政治格局重构大背景下,中央和地方谋划开放发展战略。云南省与周边省市共同迈入竞合时代,立足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框架谋略新发展已经成为主唱调,在主动和被动调适中踏上了新的发展之路。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议(简称)》编制的《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九节,云政发〔2011133号)》指出:以战略通道、合作平台、产业基地、交流窗口建设为突破口,构筑面向西南开放的合作平台,促进云南与国际国内区域联动,开放开发并重,培育具有内陆特点的开放型经济,着力构建云南作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国际发展空间的新格局,实现内外区域合作共赢发展,提升云南在全国开放开发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随着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加速,周边国家人口和社会发展自然会成为云南省发展最有利的外力。深挖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毗邻或接壤东南亚和南亚大陆17个国家,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陆地边境线长4060公里,8个州市、25个县市拥有对外开放的地缘优势;发挥构筑的平台优势:国家、省批准开放20个口岸,其中国家一类口岸13个,有8个口岸对第三国持护照人员开放;二类口岸7个(均为公路口岸);追思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茶马古道”、“马帮文化”和“南丝绸之路”这些耳熟能详的词汇记录着历史上云南的通道地位和经济、贸易交流文化。

       当代云南省的发展不断改写西部边境开放发展史。1978年,云南省再次开启对外开放的新步伐。1992年又是一个历史拐点,云南省提出“打开南大门、走向亚太”的战略构想,此后又制定出将云南发展成为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目标。云南对外开放的历程,从沿边开放开始起步,立足东南亚,面向南亚,建设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大通道,经过30多年不懈努力,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不断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回看历史,在开放发展与合作之路上不断开辟新纪元。公路、铁路、水路与航空设施建设催生的四维立体空间通道为云南省发展发展创造了条件,后发优势发挥即将帮扶云南省的跨越式发展,成为西部乃至中国的独特风景。陆路公路建设成为云南的亮丽风景线,当下“云南通道”在中国进入环印度洋地区通道中处于中枢地位。1978年,改革与开放初期,云南共有通车公路里程4.98万公里,公路运输承担着90%以上的运输量。1990年12月,第一条高等级公路昆明至安宁建成通车;20世纪90年代,大规模高速公路建设加速,建成连接省内各地、省外和国外公路网络和通道。1996年10月25日,云南第一条高速路昆明至嵩明建成通车。1999年底,公路通车里程10.24万公里,在31个省市中居全国第一位。1992年6月,当时制定“打开南大门,走向亚太”的重要铁路发展战略,铁路逐渐向周边国家分界下的境外方向延伸。云南6大水系及其主要支流能够承担国际长途水运或陆水联运功能,将会成为经缅甸(或再经印度)通往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水运通道。云南目前有12个机场,其中1个区域性枢纽机场(昆明国际机场)、11个支线机场(保山、思茅、昭通、西双版纳、芒市、丽江、大理、香格里拉、临沧、文山、腾冲);“十二五”期间,2015年前机场总数将达到19个。

       在中国对外贸易的市场多元化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转向开拓环印度洋地区的南亚、西亚、非洲等地区市场的大转变。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必然会与广西自治区出现竞争,但长期以来的通道建设积累起的优势使得云南具有先发进入环印度洋地区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云南立足内外联动的开放与发展,将会加速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推动中国与环印度洋地区的经济合作,以及环印度洋地区国家、参与区域、次区域的经济交流,同时能够为西南及内陆各省区开放经济发展建设平台。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外部条件约束和众多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多元化、区域经济抱团竞争化浪潮中,围绕资源、市场、科技而展开的竞争日趋激烈,建构区域集团或扩大参与性经济合作才是可取之道,中国与印度、缅甸、孟加拉等主要角逐国家的竞合态势会成为云南处理关系需要面对的关键要素,但与此同时占世界人口40%以上的大市场为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在此过程中谋求南南合作的开放经济发展之路。

        2004年,云南开始试点边贸人民币结算,成为最早实行边贸人民币结算的区域。此后的近3年时间里,云南边贸人民币结算占比保持在95%左右,直到2010年7月,云南省正式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在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我国从2009年7月开始在上海和广州、深圳、珠海及东莞等地先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10年6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大到北京等20个省(市、自治区),目标是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据云南省金融办统计,2011年上半年,云南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91.96亿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范围已从周边国家迅速扩大到8个国家和地区。云南边境口岸,边境贸易和投资将成为新时期云南对外开放发展之路的亮点,有论调已经指出云南省应该借助其与东南亚、南亚地区的地缘优势,进一步推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建成次区域的金融贸易中心。借势发挥,跨越发展,云南开放经济发展之路将成为中国与亚洲经济、贸易合作的突破口,谋求内对外开放的联动发展红利,做到对内与对外开放齐步推进。

        结语:未来的开放与发展长路中,云南立足自我发展能力和水平提升,重视国内外优势资源互补和产业合作。思路谋划:以旅游业发展为契机推进全面合作与交流,多渠道开展工业、农业等部门合作;借势发挥云南省的多民族、多文化和艺术、多语言的人文生态通融资源,加强教育、文化、艺术共谋;以政府合作为先导加快发展多形式、多领域的对外贸易。坚守“政府促成、民间推动、企业实施”多层次共同推进,多维空间合作并进。借助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战略重视,东南亚和南亚各国乃至世界各大经济体的重心聚焦等优势资源。在开放经济发展之路上,云南即将创造民间旅游、文化外交、经济外交的成功典范。 

(单位: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