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债务缠身,欧债危机进一步蔓延—世界经济正在曲折中前行。11月3日,20国集团峰会(G20)在法国海滨小镇康城开幕。
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G20并在发表《合力推动增长 合作谋求共赢》的讲话时指出:“在强劲、可持续、平衡这3个目标中,确保强劲增长是首要。”胡锦涛还指出,“坚持在增长中兼顾平衡。”
此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9项经济部署,提出要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强调信贷政策要与产业政策更好地结合起来,切实做到有保有压。对此,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和友成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在中大EMBA的开学典礼后,接受了时代周报记者的专访。
政策微调不会有大变化
温总理的微调不是给银行更多的信贷额度,也不是让它放更多款,而是让贷款放到合适的地方去。目前中国经济并不是处于金钱短缺的状态,只是个别地区可能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比如需要保障性住房,发展小微企业等。银行给大企业贷款,大企业拿这些钱去放高利贷,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银行是不缺钱的,只是钱的用途和定向是个很大的问题。本次“政策微调”与此前理解的“政策宽松”基本一致。“我觉得国家短期内不会调控存款准备金率,房地产调控也不会放松。温总理在说微调的同时强调要保证房地产调控的成果。”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宋国青也曾公开表示,如果接下来外部经济持续疲软但不发生短期猛烈衰退,有利于抑制商品价格,改善中国贸易条件,中国可以开始适度放松货币政策。
中国现在的经济状况与欧洲不同,所采取的调控措施也不可同日而语。欧洲经济是“马上就要探底的感觉”,因此刚刚通过的经济增长、短期恢复、创造就业等更多的都是针对美国等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虽有升息降息,但受外围经济影响较多,并不是本身增长的问题。”
亦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目前诸多货币定向宽松的措施已悄然展开。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曾表示,要对在建项目提供信贷支持,确保不要有烂尾楼,不要有半吊子工程出现。
针对当前小微企业普遍面临资金困境,银监会日前下发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对小型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持,防范中小企业运营风险加大等。这些均是定向宽松的标志。
在外围紧张和国内转型之际,胡锦涛在欧洲重提G20当务之急是保增长,那么中国保增长也在应有之义。近来国家对小型微型企业宠爱有加,先是缓还贷款,后是减税。央行窗口指导银行房贷千亿,暂时给市场解渴。不过,如温州危机模式等小微企业不该救。
不救非实体经济小微企业
这些年随着房价和一些资源价格的暴涨,浙江当地参与炒作的资金越来越多,暴富的效应导致民间闲散资金逐渐都流入到这些投机领域,不再投往实业,实业领域在银根缩紧、无法从银行借到钱的情况下,从民间也很难融到资金。
中小企业贷款难靠现在的方式去解决是非常危险的。温州和鄂尔多斯(600295,股吧)之所以出现信贷危机不是因为钱太少,而是因为钱太多。鄂尔多斯用钱炒煤,温州用钱炒房。而宽松的货币政策制造了一个大泡沫。
2007年到2010年底,居民存款增加了16万亿,可是这个数字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比如温州炒房团。风险有几个,第一个是银行的风险。地方融资平台就是在支持房地产,房地产变成一个泡沫,产业空心化越来越严重。那些跑路的老板,没有一个是做实体经济的。如果他在做自己的主营业务,不会有如此之大的贷款需求和融资需求。
银行从心底是不愿放贷出去给这部分人的。现在的模式是银行不能催还贷款反而要追加额度放款,如果给中小银行发1000亿的债,就属于盲目扩张。此种做法等于在延续商业房地产贷款的资金链,跟国家调控房地产的政策是相矛盾的。
第二个风险源头在于“这笔追加房地产泡沫的钱”。这笔钱“如同洪水猛兽一样”,如果用来继续支持现有房地产,就会导致新的货币快速增长从而带来通货膨胀,少数人掌握大多数货币,整个社会就要承受通胀带来的压力。
李嘉诚为自己的利润构成选择了多种形式,但无一例外都在实体经济里面,而我们的选择,大部分都在立刻能够赚钱的范围,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合理的选择,合起来却是一个谬误,这在经济学上有个很典型的结论,叫做合成谬误。
温州危机是一个小面积的问题,可以针对那些还在做实业的中小企业,帮他们解决流动资金的问题,同时不断引导小微企业进行资本积累。而汤敏则担心,如果国际经济形势持续走低,而政府在短期内无法采取一个特别有力的金融改革,则不排除温州模式发展成一个全国性的民间借贷危机。
温州信贷危机不是钱太少 是钱太多
评论
1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