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的悲剧


  9月6日,巴茨被雅虎董事会解雇了。这位喜欢口吐脏字,外表强硬,作风粗犷的铁娘子,以一种很不体面的方式被劝退。

  巴茨的合约还有两年才到期,但她没能扭转雅虎恶化的局面,这使得她与3位前任CEO一样,在雅虎的衰落中,被失去耐性的董事会扫地出门。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支付宝股权风波,但显然又不仅仅与支付宝事件相关。当然,如果换一个温婉的女子,可能不会那么快、那么直接地激怒马云。但很显然,马云夺回支付宝之心不可阻挡,也就是说,谁当雅虎CEO,都会因为马云的“费厄泼赖”而黯然离去。

  早在今年年初,当年成功投资网易的著名实业家兼投资家段永平就不断建议大家买雅虎的股票。他的逻辑是,雅虎持有的阿里巴巴和日本雅虎的股权,折算下来就超过雅虎本身的市值,雅虎自身总要值点钱吧。

  很遗憾的是,雅虎本身还真不值啥钱,即便是其曾经有一定市场份额的搜索引擎,随着微软bing的推出,也开始与前三无缘。

  值得一提的是,雅虎上一次被人关注,还是因为它与微软的并购告吹,当时微软开出了446亿美元的天价,但雅虎居然拒绝了。今天,雅虎市值不过140亿美元,如果去除其日本雅虎和阿里系的投资,它其实只是一家市值十亿美元的公司而已。

  想当年,雅虎多么牛。1996年4月,雅虎上市,首日收盘价为33美元,成为市值百亿美元的公司,同时取代了网景成为全球互联网公司的风向标。在最巅峰的2000年,雅虎更是风光无限,成为一家市值接近1500亿美元的公司,也是第一家超过1000亿美元的全球互联网公司。

  雅虎还带动了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公司的兴起。搜狐最开始的域名和定位,都是模仿雅虎的,网易的邮箱、搜索等业务,也都是照着雅虎模仿推出的。中国三大门户能在第一次浪潮中顺利在美国上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是雅虎的中国学生。

  雅虎还成就了谷歌,正是雅虎放弃自己的搜索引擎,用谷歌的搜索引擎,让谷歌赢得了重要的成长契机。

  2004年,谷歌市值超过雅虎,满世界发新闻稿,王朝就此开始交接。

  2009年,百度市值超过雅虎,同样引起惊呼声一片,而今天,谁又以超过雅虎为荣呢?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

  我曾经写过一本讲述中国互联网失败教训的书,叫《十亿美金的教训》,比起雅虎,其实这些都是小儿科,雅虎可以称为千亿美元的教训了。

  在我看来,雅虎从盛到衰,主要是因为以下三点。

  第一是创始人没有完成从英雄主义到商业领袖的跨越。

  我们已经记不得雅虎的另外一个创始人大卫·费罗,在上市后他就淡出了。杨致远倒时常以创始人和精神领袖的身份在我们面前晃悠,但坦率地说,杨致远乏善可陈,并没有太多的远见和决断能力。悲催的是,杨致远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当年的微软求购,正是由于杨致远的英雄主义情结作祟,导致并购流产,雅虎也由此滑落到第二阵营。

  第二是热钱惹的祸。孙正义因为投资雅虎而一举成名,还曾经因此当了两天的世界首富。关于孙正义投资雅虎有这么一个段子:孙正义找到杨致远表示要投资,杨致远不想要。孙正义说,你要是不要的话,我就给你的对手。杨致远于是就从了。

  这个段子倒蛮符合孙和杨两个人的性格,孙的强硬和杨的懦弱都彰显得很明显。创始人本身有性格缺陷,加上热钱进入得太快,虽然雅虎借助互联网的兴起迅速攀上高峰,但它其实一直是处于一种多头控制的状态下高速行驶的。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为求同会更多地回到公司的收入和盈利这些短期目标上,而缺乏长期的规划,因此被谷歌和Facebook连续超越。

  第三是没有从根子上去关注用户价值。雅虎最开始只是杨致远的一个指南,类似hao123,帮助用户找到他们想快速找到的内容。最开始有刚性需求,也有很多人访问,访问的人多了,就开始做广告了。于是开始做频道,做门户,这都顺理成章,但雅虎很快就堕落成一个卖广告的公司,也很快成为一家媒体公司。而偏偏雅虎所引领的Banner广告市场需求又旺盛,于是,雅虎就乐此不疲地开始赚钱。

  纵然,雅虎的很多频道内容都相当棒,比如雅虎财经和雅虎体育,都有很大的浏览量,但雅虎从来没有回答过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们为什么要来雅虎。在互联网的早期,优质内容的确可以将用户拉过来,但用户有没有更好更方便的方式获取这些信息呢?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络的兴起,其实就是让用户获取和分享信息变得更直接更主动。

  遗憾的是,创始人没能从个人英雄蜕变成商业领袖,热钱过多导致雅虎的公司治理结构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媒体公司的定位又让它在用户价值上获得的关注不多,而这三点的叠加,则放大了雅虎的霉运,让其在2004年后开始持续走下坡路,最终沦落到今日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