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管理者只要做好“六项精进”,就能搞好企业,并拥有美好的人生。
我所谓“六项精进”,指的是:1.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2. 要谦虚,不要骄傲;3.要每天反省;4. 活着,就要感谢; 5.积善行、思利他; 6.忘却感性的烦恼。
在我看来,“六项精进”是搞好企业经营所必须的最基本条件,同时也是我们度过美好人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条件。如果我们每天都能持续实践这“六项精进”,我们的人生必将更加美好,甚至超乎我们自己的想象。我自己的人生就是如此。
一、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六项精进”中率先登场的就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这是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一条。
每一天都竭尽全力、拼命工作,是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事情。想拥有美好的人生,想成功地经营企业,前提条件就是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做不到这一点,企业经营的成功,人生的成功,都是空中楼阁。
今年也许不景气,但不管哪个年代,不管怎样的不景气,只要拼命工作,任何困难都能克服。人们常说:经营战略最重要,经营战术不可少。但是我认为:除了拼命工作之外,不存在第二条通向成功之路。
在我27岁时,开始经营企业,成立了“京瓷”公司。当时,我连经营的“经”字都不识,但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公司倒闭,不能让支持我、出钱帮我成立公司的人遭殃。为此,我拼命地工作,常常从清晨干到凌晨,正是因为这种勤奋,才有了“京瓷”今天的辉煌。
我常想起我的舅舅。战后他身无一文,做起了蔬菜生意。舅舅的文化程度不过小学毕业,不管是盛夏还是严冬,他每天拉着比自己身体大得多的大板车做买卖,被邻居们嘲笑。他并不知道什么是经营,该怎样做买卖,也不懂会计,但是就是凭借勤奋和辛劳,他的菜铺规模越来越大,直到晚年他的经营一直很顺利。没有学问,没有能耐,但正是这种埋头苦干给他带来了丰硕的成果。舅舅的形象深深刻在了我儿时的心中。
我为什么强调要“拼命工作”呢?
第一,自然界存在的前提,就是一切生命都拼命求生存。稍微有了点钱,公司刚有起色,就想偷懒,就想舒服,这种浅薄的想法也就是我们人类才有。在自然界里,这样的生物绝不存在。
我看过一个电视节目。在环境严酷、灼热的沙漠里,一年也会下几场雨。有些植物趁着这雨,很快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然后枯萎,生命过程只有短短的几周。它们在沙漠里顽强地生存,尽管生命短暂,为了留下子孙,只要有一点雨水,它们就要开花结果,把种子留在地表,以待来年下雨时再次发芽。
在严酷的条件下顽强地生存,这是自然界生存的规律,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也必须认认真真、竭尽全力。
我向许多人提问:“你是否在竭尽全力地工作?”“是的,我在努力工作。”我对这样的回答并不满意!“你是否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如果你不更加认真、更加努力,就不会有理想的结果。
第二。只要喜欢你的工作,再努力也不觉其苦,拼命工作是辛苦的事情,辛苦的事情要一天天持续下去,必须有个条件,那就是让自己喜欢上现在所从事的工作。
有机会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当然很好,但大多数人没有这种幸运。一般的人都是为了生计而从事某项工作。既然如此,就有必要做出努力,让自己去喜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努力了,喜欢上了自己的工作,接下来就好办了。
跟谈恋爱一样,如果喜爱以至迷恋的话,不管怎样的辛苦都不再感觉到辛苦。因此,虽然最初面对的是一个不懂的行业、不喜欢的公司,但我当年就是决心努力让自己喜爱自己的工作、喜爱自己的研究。
第三,全力投入工作就会产生创意。当你每天都聚精会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时候,低效的、漫不经心的现象就会消失。不管是谁,只要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只要进入拼命努力的状态,他就会考虑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就会寻思更好的、更有效的工作方法。
拼命工作的同时又能思考如何改进工作,那么你的每一天都会充满创意。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要比今天好,这样不断琢磨,反复思索,就会生出好想法,产生有益的启迪。
我并不认为自己有多大的能耐,但是在每天努力工作的同时,我会开动脑筋,孜孜以求,推敲更好的工作方法。为了增加销售,还有没有更好的促销方案呢?为了提高效率,还有没有更好的生产方式呢?这样不断钻研的结果,往往会出现自己都意想不到的进展。京瓷能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就是我们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结果。
第四,拼命工作可以磨练灵魂。从早到晚辛勤劳作,就没有空闲。古话说:“小人闲居不为善”。人这种动物,一旦有了闲暇,就会动不正经的念头,干不正经的事。但如果忙忙碌碌、专注于工作,就不会有非分之想,没有时间考虑多余的东西了。
禅宗的和尚和修道的修行者们,在刻苦修行的过程中磨练自己的灵魂。将心思集中到一点,抑制杂念狂想,不给它们作祟的空间,通过这样的修行,整理自己的心绪,磨练自己的心志,造就纯粹而优秀的人格。因此说,拼命工作和修行过程一样,能磨练人的灵魂。
25年前,在京瓷规模还不大时,我应大家的要求成立了盛和塾。迄今为止,伴随着京瓷和第二电信电话公司的持续发展,我可以毫不隐瞒地告诉大家,我能传授给你们的最重要的东西不是别的,就是“竭尽全力拼命工作”这一条。
二、要谦虚,不要骄傲
我认为:谦虚是最重要的人格要素。“要谦虚,不要骄傲”并非只针对成功后骄傲自大的人,而是要求经营者在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
年轻的时候,我知道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唯谦是福”。不谦虚就不能得到幸福,能得到幸福的人都很谦虚。从京瓷还是中小企业的时候起,我就崇尚谦虚。公司经营顺利,规模扩大,人往往会翘尾巴,傲慢起来,但我总是告诫自己,绝对不能忘记谦虚二字。
“谦受福”是一句非常重要的格言,我下决心信守这句格言。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用强硬手段排挤别人,看上去也很成功,其实不然。真正的成功者,尽管胸怀火一般的热情和斗志,但他们同时也是谦虚的人、谨慎的人。
三、要每天反省
一天结束以后,回顾这一天,进行自我反省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今天有没有让人感到不愉快?待人是否亲切?是否傲慢?有没有卑怯的举止?有没有自私的言行?回顾自己的一天,对照做人的准则,确认言行是否正确,这样的作业十分必要。
抑制自己的邪恶之心,让良心占领思想阵地,这个作业过程就是“反省”。所谓良心指的是“真我”,也就是利他之心,怜爱他人,愿他人过得好。与此相反的是“自我”,指的是利己心,只要自己好,不管别人。贪婪之心就属于“自我”。回顾今天,想想冒出了多少“自我”,抑制这种“自我”,让“真我”也就是利他之心活跃,这样的过程就是“反省”。
自己的言行中,如果有值得反省之处,哪怕只有一点点,也要改正。和第一项一样,天天反省也能磨练灵魂、提升人格。为了获得美好的人生,通过每天的反省,来磨练自己的灵魂和心志是非常重要的。
“竭尽全力拼命工作”,再加上“天天反省”,我们的灵魂就会被净化,就会变得更美丽,更高尚。
我常说:提高心性就能扩展经营。也就是说,不磨练自己的灵魂,就无法搞好经营。我经常和大家谈到这一点,我想和大家一起遵循这个原则。
四、活着,就要感谢
六项精进的第四项是:“活着,就要感谢”。
对一切都要说:“谢谢!”
“感谢”非常重要。我们要感谢周围的一切,因为我们不可能单身一人活在这世上。空气、水、食品,还有家庭成员、单位同事,还有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在周围环境的支持下才能生存。不,与其说是“生存”,不如说是“让我生存”。
这样想来,只要我们能健康地活着,就该自然地生出感谢之心,有了感谢之心,我们就能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要抱着感谢之心!”这句话说来容易做来难。为此,我年轻时曾对自己说:“就是违心说谎,你也要说一声‘谢谢’。”当“谢谢”这句话一说出口,我的心情就变得轻松、开朗了。
我想,各位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在电车上给老人让座,那位老人会弯腰道谢:“谢谢,太感谢了!”这时,给他让座的我们自己也会感到心情愉悦。看到这样的情景,周围的人们也感觉很爽,而不会感到别扭。善意传染给了周围的人,善意还将循环下去。
五、积善行、思利他
六项精进的第五项是:“积善行,思利他”。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积善之家有余庆”,意思是:多行善,多做好事就会有好报。不仅当事人,就连家人、亲戚也有好报。一人行善,惠及全家以至亲朋好友,中国先贤们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相信这个法则。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我努力实践这个法则。多做好事,就能使命运朝着好的方向转变,使自己的工作朝着好的方向转变,这是我的信念。
日本过去就有“情不为人”,就是同情并非只为他人这种说法。意思是讲,对别人有情,为他人行善,日后必有好报。
另一方面,也听过这样的事:真心帮助别人,结果反而自己倒霉。比如说,为了帮朋友解脱困境,去充当他的贷款连带保证人,本以为做了善事,想不到出了麻烦,以至连自己的财产也丧失殆尽。还有一种情况,朋友有困难开口借钱,你借给他了,他却迟迟不还,让你陷入困境。
“不是说善有善报吗?怎么我做善事却得到了恶报?” 有人这么说。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对。
在那样的场合,只凭感情,只凭同情,就慷慨解囊,或当他的连带保证人,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善有“大善”和“小善”之分。朋友手头紧,找上门求你帮忙,仅仅因为他来求你,你就同情他,不假思索就出钱相助,表面上看你是帮了他,实际上是害了他。迁就朋友的不合理要求,这是“小善”,你关爱和同情他的方式不对,是帮他的倒忙,让他越陷越深。
朋友找上门来借钱,求你做他的连带保证人,这时,首先你要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要认真调查,如果是由于他做事不检点,乃至挥霍浪费才导致了今天的结果,那么你应该明确告诉他,这钱不能借,而且,你还要劝导他正视眼前的困难,接受教训,重新振作起来。
如果你唯唯诺诺、有求必应,借钱给他,或同意做他的连带保证人,这是“小善”,这种“小善”会把你自己牵连进去,弄得你自己也很狼狈。在需要做出判断的时候,不能感情用事,判断的基准是“大善”还是“小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六、忘却感性的烦恼
六项精进的最后一项是:“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因为我自己年轻时有过各种各样的烦恼,所以才会觉得这一条也很重要。
担心、烦恼、失败等等,是人生的常事。但是,覆水难收,总为已经的失败而悔恨,毫无意义。老是闷闷不乐会引起心病,接下来会引发身体的毛病,最终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不幸。不要让已经过去的事再困扰自己,心里要想新的事情,新的想法要转移到新的行动上去,这一点很重要。
要对过去的事进行深刻的反省,但不要因此在感情和感性的层面上伤害自己,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要运用理性来思考问题,迅速地将精力集中到新的思考和新的行动中去。我认为:这样做就能开创人生的新局面。
二十几年前发生的一件事,让我至今印象深刻。
当时,我们用陶瓷材料研制成功了人骨的替代品。最初是牙科移植用品,接着又开发出了人工股关节,得到厚生省的认可并开始销售。接下来研制膝关节的呼声很高,但销售必须经过厚生省的批准,为此,必须进行临床试验,然后将有关数据提交给厚生省,需要很长的时间。然而,医生们都认为:陶瓷股关节效果非常好,已经积累了几百个成功病例,同样,用陶瓷制作膝关节不会有任何问题,如有问题,我们医生可以负责,为了那些因为膝关节不好而痛苦的人们,请你们尽快开发出新产品。我们公司的技术人员也认为: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研制人工膝关节,提供给患者使用。
与人工股关节一样,膝关节的效果也非常好,订制人工膝关节的要求源源不断。正当我们依照客人要求制作时,有人写新闻稿投诉,报纸杂志纷纷登载:“京瓷在没有得到厚生省批准的情况下,销售陶瓷膝关节赚钱。在人命关天的医疗领域,为做生意而销售未经许可的产品,这样的企业太缺德了!”
这不仅有伤我个人的体面,而且媒体连日把矛头指向京瓷公司,指责我们为赚大钱不惜以病人为诱饵。我们多次去厚生省说明解释,并认错道歉。每当此时,媒体的电视摄像机就摆开阵势,我低头道歉的样子连日出现在电视新闻之中。在家族、公司员工以及周围的人群中我抬不起头来,我的名誉、信用都受到了莫大的伤害。
我坐立不安,心里非常痛苦。那时,我想到了临济宗妙心寺派圆福寺的西山片雪老师,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痛苦和委屈。
“稻盛君,之所以你会感受到这样的苦恼,那是因为你还活着。如果你死了的话,就没什么苦恼了。正因为活着才会有苦恼,这不是件好事吗?”“因为人工膝关节的问题,你受到了严厉的批判,你感到痛苦和烦恼。但是,这种程度的挫折就能把事情了结,就能将你过去的罪孽一笔勾销……稻盛君,该庆祝一番才对啊!”
后来,我觉醒了,灾难的发生,是自己过去犯下罪孽的报应,如果不殃及性命,到此为止的话,那反而是值得庆贺的事。
对挫折和灾难抱上述正面的态度,才会有一个幸福的人生。这个观点非常重要。
估计今后经济的不景气将越发严重,销售货款无法回收,到手的支票不能兑现,等等,会发生各种纠纷或灾难。越是面临这些障碍,不让感性的烦恼困扰自己,朝前看,坚强地活下去,这才是最重要的。
稻盛和夫与他的“心相”
稻盛和夫1959年创立京瓷公司,1984年创立第二电信电话KDDI公司。在42年的经营生涯中,一手缔造两家全球500强企业,被誉为“经营之圣”。1997年,65岁的稻盛和夫身患胃癌,匆忙手术的两个月后,宣布退居二线,只担任名誉会长,并正式皈依佛门。在拜金主义肆虐的今天,稻盛和夫的“敬天爱人”和笃行慎言,正可以给渴求的灵魂以甘露、阳光和力量,而他乐观积极的“心相”,更是可以给无数中国企业人以深深的启迪。
有多少挫折,就有多少升华。尤其一个人在小的时候,多一点挫折,多一点摔跤,是一颗上升的灵魂所不可或缺的东西。
稻盛和夫于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一个贫穷而又虔诚的信佛家庭。父亲是个印刷工人,一天一块钱不够养家,不得不做些副业,每天都忙到深夜12点。稻盛出生都忙得没空去报户口,一直把稻盛的生日推后了10天。因父母都忙于生计,儿时的稻盛时常无人照料,一次“3个小时啼哭”成了他小时候的一道风景。小时候稻盛胆小,不敢一个人外出,总是跟在哥哥利则的后面去捉些鱼虾填补家用,以至于上了小学还是哥哥的跟屁虫。后来稻盛有了几年天真烂漫的生活,还当起了孩子头。可是,厄运很快光顾了他。
1945年报考鹿儿岛一中失败,他又感染了肺结核。当时肺结核还无药可治,死亡率很高,稻盛的叔叔和婶婶就是得肺结核去世的,他的小叔叔也正在受着肺结核的煎熬。稻盛在发热中情绪低落到了极点,才13岁,他就开始在死亡的威胁和恐惧里颤抖。邻居大婶为激励他活下去的勇气,给了他一本书《生命的真谛》。因为家里穷,稻盛一直没有看过课外书,这是第一本他看到的课外书。
稻盛抓住了一根稻草,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从这本书中,他看到了“灾难心相”这个后来将影响他一生的词汇(以至于在后来的自传《活法》中,“心相”成了主题词)。《真谛》对“灾难心相”的解释可谓是拨云见日:“灾难是自己招来的,因为自己的心底有块吸引灾难的磁石。要避免灾难就要先除去这块磁石,而不是对别人说抱怨的话。”“把痛苦说成不幸是错误的,人们应该知道对于灵魂的成长来说,痛苦有多么重要。”对于正开始思索人生的稻盛,这些话犹如甘露之于久旱的秧苗。
肺结核通过空气传染,稻盛生怕被感染,总是捏紧鼻子跑过小叔的房门口。因为还是小孩,憋不住气,所以先后都要深呼吸。他的哥哥利则却不以为然。父亲对病重的小叔更是悉心护理,但是他的仁爱阻挡了病魔的侵入。结果父亲、哥哥安然无恙。反而对结核怀着深深的恐惧、刻意躲避的稻盛,只考虑自己个人安危的脆弱的心,吸引了病菌。这段对生死刻骨铭心的体验,给了稻盛前所未有的冲击,让他有了人生第一次重大的、深入灵魂的自我反省,让他开始理解人生最重要的真理。
看开这一层,对稻盛心理产生了异样的作用。一种超然的精神开始萌芽。贫困的生活,加上1945年每天要颠沛流离躲避美机轰炸,他的结核病被淡化了,而且奇迹般地好了。稻盛后来回忆说:“患上结核,这是上苍给予我的一次珍贵的体验。”
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
评论
1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