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重在文化


  2011年9月24日,我第四次参加上海的“浦江创新论坛”。这个论坛是由国家科学技术部、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创新驱动发展”,共有10个分论坛。我参加了“中国高新区20年”分论坛,并在分论坛上做了《自主创新重在文化》的主题演讲,包括三个部分:一、根深蒂固的“跟随性创新”;二、硅谷“改变世界”的创新文化氛围;三、自主创新更需要文化自信。

  下面是我的演讲全文:

  一、根深蒂固的“跟随性创新”

  中国高新技术园区发展的20年有两个积极性,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对高新区的发展给予极大的关注。在高新区成长出创业、高速成长的高技术大公司,高新技术产业也在高新区里蓬勃发展。中国已确定了“自主创新”战略,但是在文化层面,多数决策者和研究者对于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的信心仍不足:第一,对自身发展创新还存在怀疑,认为跟踪和模仿国外的趋势发展一定没错,但是要做出世界一流的产业集群我们信心不足;第二,迷信国外的产品质量优于国内的产品质量,采用国外的产品,即使出了问题也可推卸责任;第三,对于原创规律的认识不够。原始创新发展就是将探索从已知领域扩展到未知领域,需要承担不断试错的风险。

  二、硅谷“改变世界”的创新文化氛围

  每5-6年,硅谷总会出现“改变世界”的大企业,且硅谷能够不断诞生“改变世界”的原创产业。例如诺伊斯创办了Intel公司,催生了集成电路产业;斯蒂夫·乔布斯创办了Apple,推动了个人电脑产业的快速发展;拉里·佩奇与谢尔盖·布林创办了影响互联网产业发展的Google;马克·扎克伯格创办了Facebook,推动了SNS网站的兴起。

  硅谷成功的基础是什么?是文化,是自信的文化。硅谷有一批拥有“改变世界”梦想的创业者,有一批志向做成世界第一的企业;有来自美国二百年来艰苦创业并在二战后实现全面领先的历史传承;有天使投资、合理的产权制度、和上市备案制等一系列创新制度安排。

  这种创新的文化氛围,使得硅谷形成了创业到创新型经济的三大循环:创业者和投资者之间形成人的循环,创业积累的财富和天使投资之间形成资金循环,大学的技术和企业的技术研发需求之间形成知识的循环。

  三、自主创新更需要文化自信

  现在是改革开放三十年,高新区发展二十年,如果对创新发展进行预测的话,中国的前三十年是“跟随性创新”为主,后三十年应以“原始创新”为主。在后三十年能够改变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新产业。我们需要有足够的文化自信,才能够承担为原创产业的风险做好准备,才能够深入推动自主创新,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机制。

   高新区发展的二十年,为我们实现战略转型做好了准备,其中三大转变尤其重要。第一,创业的原动力应从“改变中国”向“改变世界”转变;第二,在产业方向上,由“高技术产业”向“原创新兴产业”转变;第三,从模式发展上,应由“跟随性创新”向“原始创新”转变。中国高新区文化自信就是要树立“敢为天下先”的文化信心,培育具有“改变世界梦想”的创业者,培育世界一流的产业集群;树立“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文化氛围,充分理解创新规律,鼓励冒险,宽容失败,敢于承担“原创”带来的风险,设计分担原创风险的机制;相信中国市场和中国创业者、企业家的创造力,不迷信国外、不被外来思想束缚,不一味相信“政府万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