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个大日子,九九重阳节,是一个登高赏菊品花糕孝敬老人的节日。重阳节,这个延续了千年传统节日,在新时代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老人自然成了重阳节的主角。“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国现已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重阳节来临之际,如何应对养老之忧?如何让那些贫困老人感受到更多关爱?
民政部此前发布的《2010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765万人,占总人口的13.26%。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2.93个百分点。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883亿,老年抚养比为11.9%,较上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
而国务院印发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的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规划指出,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
规划指出,在快速发展的老龄化进程中,老龄事业和老龄工作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公益性老龄服务设施、服务网络建设滞后,老龄服务市场发育不全、供给不足,老年社会管理工作相对薄弱,侵犯老年人权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因此,规划指出,必须深刻认识发展老龄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利用当前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抚养比较低的有利时机,着力解决老龄工作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物质、精神、服务、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打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基础。
老年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建设者、见证者和推动者,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关爱老年人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同时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如今,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开始步入老年。与自己多儿多女的父母不同,唯一的子女将承担赡养他们的重任。未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将出现4个老年人、1对夫妇和1个孩子的“四二一”结构。“养儿防老”这一乡土中国的伦理基石,已在时代变迁中悄然发生着变化。
近年来,北京、天津、上海等一些大型城市已经开始居家养老试点。然而到今天,与居家养老紧密相关的社区服务依然发展缓慢。调查显示,能够提供上门养老服务所覆盖的老年人比例,城市为55.1%,农村仅为8.2%。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有关负责人曾表示,除了养老机构的总量不足,长期护理缺乏是当前中国养老难的最大难题,全国有资质的养老护理员只有2万多人。
中国人口的迅速老龄化可能对中国已经正在弱化的家庭带来新的沉重负担。随着每个家庭的子女数量减少,一个成年子女或姻亲照顾老人的可能性会不断减少。中国正以一个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速度和规模迅速老去,面对严峻的养老形势,继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之后,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最后一块空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于今年7月拉开大幕,按规划将于明年基本实现全覆盖。
不过,随着劳动适龄人口总量逐年下降,老龄化快速提高,社会抚养系数也将超过50%,这对于中国的养老体系形成严峻的考验。未来,中国如何促进经济转变,以及促进把经济增长转化为社会福利,是一个困难的过程,更是一个迫切的过程。
九九重阳:中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叩问中国养老之忧?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