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疾呼政改恐难有所为
(本文刊登在9月29日香港《信报》。略有修改)2011-10-03 19:26:16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3876086.html
温家宝总理日前在第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发表演讲时,再次提出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根据笔者的初步统计,这是自去年以来温家宝在公开场合第九次呼吁政改,也是在今年4月底温家宝访问马来西亚期间、6月底在英国皇家学会发表政改言论后的一次最详尽、最直接了当谈及政改问题。温的言论不仅再次触及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敏感神经,同时也让舆论关注到,中国究竟如何调整社会与经济平衡发展而非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问题。
这次温家宝谈政改,从五个方面强调了政府今后推进政治、经济和司法体制等一系列改革工作的重点方向。其中有些早已耳熟能详,有的则鲜为人知。特别是他对党与法、权力与制度的关系论述,更是令人耳目一新。温家宝指出:“一个政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依照宪法和法律办事,并且严格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需要改变以党代政,把权力绝对化和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为此,必须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这个任务是邓小平先生在30年以前提出来的,我认为在今天尤为紧迫。”
今年是中共建党90周年纪念年。在如此敏感时间提出党与法、权力与制度的关系,充分说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已深感中国当前不断涌现出的各种经济与社会间的矛盾、冲突,无法仅靠党的权威、党的指令和党的意志得到完满解决,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政治体制的绝对保守、司法体制的相对落后,党政军腐败问题日趋严重,以及公民维权意识迅速提升,都在相当大程度上对党的执政地位提出新的挑战。尤为重要的是,经济增长和社会结构调整的严重失衡,让社会相当数量的社群的基本利益难以确保,社会分化、阶层对立加之社会缺乏必要的申诉和伸张渠道,导致被长期压抑的民众不满情绪正逐渐转向对执政党、政府和对社会制度的愤怒。这些涉及国家能否保持稳定、执政党能否持续执政的问题,已经不是天方夜谭。此外,去年4月吉尔吉斯斯坦政府的倒台,今年以来北非、中东局势的大动荡、大变革,也从正面向中共警示其面临的挑战已近在咫尺、迫在眉睫。很明显,中共党内以温家宝为首的少数“改革派”,无论出自何种目的,已经意识到如果不尽快推动政治和司法体制改革,中国不仅经济发展难以健康、稳定地持续下去,恐怕中国式的政治与经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扭曲甚至向背的发展,早晚将引发中国社会的根本变革。以温家宝的学识和从政经历来看,他当然深知“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的道理。中共并不期望这天的到来,但求通过内部的权力调整和有限度的行政与司法分离以巩固执政地位,避免体制全面崩溃。
但是,温家宝及“少数派”在推动政改方面的尝试无论过多么不遗余力,似乎很难奏效。其主要原因是:
首先,温家宝不断强调政治体制、司法体制等改革的重要性,透露出当前在中国推动政治、司法体制改革的难度与阻力,仍然很大,大得以至于根本无法实施。温在今年“两会”结束后召开的中外记者会上也坦承:“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稳定的、和谐的社会环境,要在党的领导下有序地进行”。显然,中共要进行改革,但却受制于党本身、党内不同派系、不同意志的较量难以在涉及各自利益的问题上妥协、让步,党的改革何来有之?政治改革又从何谈起?很明显,在“保持稳定”与“政治改革”选项中,党更需要前者。
当然,温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中国无法承受剧烈的社会动荡,更不能在超出法律制约或以牺牲法律秩序为代价的前提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温不可能用社会动荡的代价换取个人在历史上的地位,温的内心矛盾也无法从“在党的领导下有序进行”的原则下得以释怀。他眼下能做的,只剩下疾呼。问题是,邓小平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后不久,也于1980年提出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但三十年过后,中国的现状是经济改革突飞猛进的发展,而政治改革却步履艰难。这绝非是温家宝一人心存不悦、有感而发,而是中国社会整体发展已经到了重要时刻所提出的时代要求,温不过是说出了改革的迫切性,却无法推行。从积极层面思考,温的做法至少还能让党内外主张改革的人看到一线希望,至少让社会能感受到执政党多少存在着危机感,也因此总要做些有益的事情。
其次,温家宝提出的“改变以党代政”的思路,无法超越中国当前的宪政体制。中国宪法中对中共历史地位、执政地位有不容改变的论述。就是说,在中国现行体制下,党、政、法实为一体,既难以有行政上的界定,更不可能有法律上的规范。因此,在“党领导一切”的中国,要根本改变“以党代政”,或许就需要从更深层次思考更深层次的变革。前面已经说过,社会问题产生的深层次根源,尽管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但更多的不是来自于发展的本身,而是在体制层面。那些存在于政治与司法体制内的结构性问题,不仅根本无法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还会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出现利益分配不公、人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公平正义难以伸张时,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障碍。温家宝所说的“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点出了当前中国发展的结症所在,即: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已经出现失衡、脱节,而后者矛盾突出将阻碍前者,中国也就不可能健康、全面、持续和稳步地发展。所有这些涉及宪法变革、制度变革的问题,绝不是仅靠党内少数人可以完成的。在当前中国的现实情况下,也看不出是可以完成的。
最后,推行政治和司法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明年中国党、政、军将全面换届,因此对温家宝来说,在其任期内试图推行改革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任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