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13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秘书长干以胜直面各种热点问题,充分反映出中央反腐败的决心和信心。干以胜在发布会上透露,2006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给予党纪处分97260人,占党员总数的1.4‰。也就是说1000名党员中,就查出差不多一个半党员已经与腐败有了多多少少的瓜葛,他们理应绳之以法。我们党员中还有多少“漏网之鱼”呢,这个比例会不会更大呢,这可不好说了,而这些受党纪处分的党员中,有很多都是党政“一把手”,或者是掌管某一块的“一把手”,手上有的是“权”。
昨日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在广州市纪委第二次全会上强调说,党政“一把手”要养成高雅的生活情趣,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矩工作圈、管住活动圈。
“一把手”的权力大、公务忙、应酬多,自己又是一名人民公仆,肯定少不了要与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事打交道,“一把手”要养成高雅的生活情趣,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矩工作圈、管住活动圈,我觉得最好谨记“慎独”,做到“慎独”对于“一把手”来说,是一剂防止腐败的良方。
慎独,是指人们在独处活动、无人监督的时候,仍能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地按正确的道德准则行动而不做任何坏事。可见慎独是一种道德修养的佳境。孔子在讲述自己的人生修养过程时,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话也说明,要达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把握自己的境界,非有一个长期磨练的过程不可。
慎独是一种人生境界;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慎独是一种自我的挑战与监督。柳下惠坐怀不乱,曾参守节辞赐,萧何慎独成大事。东汉杨震的“四知”箴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慎独拒礼。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主,勿以善小而不为”。范仲淹食粥心安,宋人袁采“处世当无愧于心”,李幼廉不为美色金钱所动。元代许衡不食无主之梨,“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清代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叶存仁“不畏人知畏己知”。
那些已经在腐败上出问题的“一把手”,往往都是在没有人和组织监管的情况下,不能把握自己,也有的爬到“一把手”的位子,感到自己是当之无愧的单位“老大”,在金钱、女色等面前,成为阶下囚,结果犯了错误,他们都是没有真正练就过硬的“慎独”功夫。慎独的境界实在是令人敬佩,古人把它演绎得十分精彩,而在今天,这种品格尤其显得重要。党内的“一把手”应注重慎独的修养,力争做一个“不逾矩”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成文于2007年2月14日)
“一把手”养成高雅的生活情趣应谨记“慎独”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