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停车不免费真能治好“肠梗阻”?


  路边停车不免费真能治好“肠梗阻”?

   “深圳是全国最为拥堵的城市!”9月初,新浪微博上的这样一条信息牵动了无数深圳人的神经。昨晚的一场大雨,再次让深圳全城大堵车。市民们不得不承认,接近200万的私家车的确已经让这个城市的交通变得不再通畅。

  深圳交通部门日前公示《深圳市关于进一步转变交通发展方式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提到解决拥堵的几大措施十分引人关注:将再次提高非居住区公共停车场白天的收费标准,减少小汽车交通的上班使用;路边停车不再免费,可能再次实施全城统一收费。

  “又是涨价!为何深圳治理拥堵的措施就离不开涨价二字呢?”《意见》刚一公示,即成为全城关注热点,路边停车收费,能治好深圳的“肠梗阻”吗?

  将制定路内停车收费管理新政策

  “路边停车不再免费。”日前公示的《意见》提出将加强停车管理,规范停车秩序。优化调整禁停路段方案,加大对违章占路停车的执法查处力度。制定路内停车收费管理政策和实施方案,合理规划路内停车供应,加强路内停车管理,提高道路公共资源利用效率。

  《意见》提出了6大方面共25条具体措施,包括采取科技、经济和必要的行政与法律措施。《意见》提出,要加快区域和城市各类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力度,改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引导机动车合理使用,提升交通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交通能耗和污染。

  《意见》提出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交通运行和公交发展等情况,科学划定综合调控分区,制定区域差别的交通设施供应策略,合理确定道路、轨道、公交、慢行、停车等各类设施规模。

  深圳市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现行三类停车区域划分基础上,扩大一类区域和二类区域范围。其中,一类区域为轨道、公交设施供应相对充足、停车严格控制区,二类区域为轨道、公交设施供应相对较好、停车较严格控制区,三类区域为轨道、公交设施供应一般、停车一般控制区。

  与此同时,停车区域划分将实行差别化停车供应,适时调整停车配建标准,研究加大居住地停车规划供应、调整办公地停车位规划供应、维持商业地停车位规划供应。结合居住类城市更新项目,通过改造、挖潜,改善旧居住区停车条件。因地制宜建设简易式、机械式停车库。采取与轨道站点上盖物业一并建设的模式,在城市外围、中心城区外围设置P+R(停车换乘)停车场。在全市规划建设约12万个夜间路内停车位,约3万个全天路内停车位。

  新停车收费系统最快月底出台

  “优化调整停车收费标准”以及“实施路内停车收费。研究采用停车时间越长、收费越高的累进式计费方式”。不少深圳市民对《意见》中提到的关于停车收费标准的表述不无担忧地表示,“新停车收费系统是否会跟之前实施的咪表类似?”

  对此本报记者昨日也致电了深圳市交委规划处龚科长,他向记者表示,目前政策制定还没研究得那么细。他说,新停车收费系统属于操作层面,具体怎么做,还需要等相关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出来之后再决定。他认为,因为停车收费系统将采取什么形式目前还没定,还处于向市民征集意见阶段,因此他目前也没办法回答记者提到的相关问题。深圳市交委的另外一位工作人员透露,新停车收费系统最快将于本月底前出台。

  深圳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停车位严重不足,市交警局不久前表示,深圳的汽车保有量突破了170万辆大关,但停车位却不到70万个,而且有较大部分是商业停车场,停车位缺口达到100万个,也就是说,每2.4辆车才拥有一个正式泊位。严重的停车位不足,将转嫁到道路上,挤压本已奇缺的道路通行空间,乱停乱放增多,势必影响正常交通秩序,形成恶性循环。

  调查

  路边停车实施收费,停车场收费上涨,是否对解决道路拥堵有益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报记者兵分多路,对几个典型的社区进行探访。

  百花片区 路边停车难杜绝

  百花片区不仅是深圳居住小区较为集中的区域,而且因学位因素影响,该片区集中了大量经济实力强的居民。昨日15时并不是百花片区的交通高峰期,但百花一路、二路和四路路边,仍停满了小轿车。

  已经在南天二花园当保安员长达9年时间的陈先生告诉记者,他工作的小区,因为规划建设较早,并没有设计地下停车位,地上停车位也仅有100多个。早在几年前,这些车位就已经被占满。目前,已经办理固定停车卡的有100多人,另外还有100多人,只能办理临时停车卡。

  “每天早上和晚上,是我们最累的时候,既要停放车辆,又不能堵了消防通道,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统筹安排。”陈先生说,这两年,许多家庭拥有的私家车已经不止一辆,即使将小区停车位加上附近的社会停车位,也很难容纳所有的车辆停放。“这个小区的好多业主,晚上把车停在路边,一到早上就要起床,赶紧把车辆挪到小区内,就是担心抄牌”。

  据陈先生介绍,在深圳推行咪表收费的那几年,百花一路、五路的停车位就基本上没有空闲过,如果再次推行路边停车收费,不管形式如何,这些车辆肯定不会消失,“顶多花点钱啦,但他们经济实力强”,陈先生说。

  家住长城花园的业主张先生向记者反映,尽管路边停车收费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深圳停车难的问题,但对于一些长期霸占免费车位的车辆,具有相当的约束力。“有些车主为了省钱,长时间地把车停在路边,不仅浪费资源,而且阻碍交通”,张先生说,路边停车收费启动后,驾车成本肯定会提高,但对于缓解交通拥堵起不到什么作用,“这个措施,顶多吓唬吓唬没买车的,但对抑制深圳车辆增加起不到作用”,张先生表示。

  八卦岭片区商家自愿承担停车费

  已经在深圳八卦岭片区开印刷厂多年的刘先生告诉记者,八卦岭原来是深圳的老工业区,尽管道路资源并不丰富,但因为车辆少,停车位一直都不显紧张。最近10年,因为房价便宜、生活便利,该片区不仅集中了越来越多的住户,而且因八卦一路食街的改造,该片区积累了越来越多的人气。

  家住八卦一路某小区的车主卢先生称,每晚高峰期,前来食街吃饭的车辆络绎不绝,食客如果贪方便将车辆停放在路边,极容易造成拥堵。“即使路边停车收费,那些食客也不会走吧,毕竟周边的小区停车位也不算太多。”

  据记者了解,为吸引食客,八卦路食街的大部分商户,早已与附近停车场达成了协议,帮食客支付停车费用。有商户老板向记者表示,如果路边停车也要收费,他们会承担消费者的停车成本,“用打折或者反馈现金的方式进行”。

  卢先生称,至少对于八卦岭片区而言,以路边收费的方式挤掉一些车辆几乎不可能,“如果有小区或者社会停车位空闲,这倒是个办法,但现实是,所有的停车位都有车”。卢先生同时表示,对于路边停车的问题,深圳应该有一个统一而且持续的管理办法,不能今天说收费,明天又取消。

  地王大厦月保费高 空位不少

  记者昨日走访了商业中心区地王大厦的停车场,发现该停车场的收费执行2006年以来的调整价格,露天停车部分收费标准为头1小时15元,其他时段均为5元,60元封顶;地下停车部分则均为5元/小时,封顶价同为60元,月保车位价格为1050元/月。记者发现,无论上下班时间,地王大厦停车场均有部分空车位。

  地王大厦停车场管理人员粟小姐告诉记者,大厦有868个地下停车位,加上露天的临时停车位,一共不到900个。粟小姐介绍,地王大厦在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停车位的需求,同时,物业管理公司采用无固定车位设置等一系列措施,也提高了车位的使用率,因此地王大厦的停车位一直以来都比较充裕,“我们在等政府的最后政策出台,停车场价位也会根据政策规定的情况进行调整。”

  “月租1050元,就我了解,这已经是全市最高的月租车位价格了。这才使得地王大厦的停车场停车位如此充裕。”在地王大厦工作的广东东方金源律师事务所律师金焰说,停车费的高企致使公司里很多同事的私家车都选择停在附近小区或相对便宜一些的停车场,有的干脆就放弃开车选择坐公交上班。而他本人出行,只要目的地不远,一般都会选择乘坐地铁前往。

  众说

  《意见》甫一公示便成为全城话题,有车的、没车的、支持的、怀疑的,各种人士展开论战,其中一些意见不乏道理,且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担忧派:会影响生活质量

  时隔5年之后,深圳的停车费将再次上涨,牵动了无数车主、准车主以及潜在车主的心。从事媒体行业的李小姐上个月和男友一同买了一辆16万元左右的小轿车,未来2年还要月供近3000元。“出台这样的政策,对我们年轻人成本确实大大增加,尤其对我们这种经常出行的人,是出于工作需要才买车的。”

  李小姐说,像他们经常在外面跑,本来油费和停车费已经负担够重了,未来路边的免费停车位还将取消,无疑是雪上加霜。“路边免费停车位消失,我觉得可以视情况而定。”李小姐解释,她目前所住的小区停车位还是比较充足,但是另一套房子所处的小区由于比较老旧,停车位非常紧张,晚回去没车位了,车子也只好停在路边。“这种情况,可以将其视为居住区车位收取一定费用,但是肯定要比在小区内停放收取的价格低才行!”

  然而,新政的出台对李小姐而言,唯有接受,“没有办法,车已经买下了,该开的时候还是得开。”李小姐表示,新政的推行只是增加了车主的开车成本,治标不治本。“更应该完善公共交通,通过疏导手段,从本质上减少市民出行使用私家车的频率。另外,我赞成错峰上下班,既节省时间又节能减排。”

  另一位同样是刚刚买车不久的叶小姐,看到停车费即将飘红的消息后愈显焦虑。家住福永的叶小姐工作在商业中心区华强北,“我每天高速费20元,停车费至少30元,如果再涨,每个月的车费支出就要超过1500元了,这还不包括油费和车辆保养费。”

  姜小姐住得比较偏远,附近又没有地铁站。她说,如果能在地铁周围建大型的换乘接驳站和停车场,就可以开车到地铁站然后换乘。“希望政府在治堵的时候,能够找到一些可替代的出行工具,这才是根本的治堵方法,而不是一味地缩减政府公共服务。”

  无惧派:无碍买车计划

  停车费的再次上涨,对原本打算买车的市民,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买,还是不买?这对家住蛇口、在罗湖一家知名外企上班的郭小姐来说,她的买车态度变得越来越坚定。“刚刚开始,我觉得买车负担太重,但是日复一日地花费1个多小时在公交上,真的非常辛苦!”郭小姐说,既然决定要买车,就要做好养车的准备,无论是否有新政出台,都不会影响她即将成为“有车一族”的打算。

  反对派:缴费可以,无效要退钱

  高先生喜爱驾驶,多年前省吃俭用买了辆捷达,最近几年,高先生也觉得,驾车的速度似乎一直在减慢,而且交通高峰期的时间明显延长了。此前,深圳采取咪表收费方式解决停车问题时,他还认为,这个管理措施,会降低深圳机动车的增速,然而,收费政策的效果十分有限,深圳机动车保有量的数字还是高速攀升。

  咪表收费取消时,高先生的卡里还有100多元钱,尽管余额的返还直到现在仍是未知数,但高先生仍觉得,驾车能少花更多钱。得知深圳准备再次启动路边停车收费,高先生觉得十分不理解。“不管采取何种形式收费,这都是重走老路”,高先生说,咪表收费启动时,政府也希望借此提高机动车使用成本,达到限制机动车增长的目的。现在回头来看,收费的目的几乎没有达到,深圳停车位的缺口,在最近几年,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

  “重启路边停车收费,按照我的理解,是相关职能部门认为,咪表收费没有起到作用,是因为收费标准不够高,所以现在要收更高的费用,这显然很荒谬”,高先生说,路边停车收费没问题,两年后再来检查,如果机动车数量继续增长,道路依然拥堵,征收停车费的部门要退款。

  (与杨磊李晓敏刘丽合作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