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装备制造振兴计划


  1.汽车和新型柴油发动机

  巩固和发展适销对路的中轻型载货车,开发市场需求旺盛的轻型载货车、皮卡车、工程车及其它专用车,积极发展运动型多功能车、中轻型客车、豪华客车、新能源客车、重型载货车等新产品,推进汽车车型和产品结构升级。通过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建设运动型多功能车、重型载货车、轻型载货车生产基地。积极支持环保、节能、配套适应性好的柴油发动机发展及汽车内燃机升级换代。依托云内动力,加快建成全国重要的柴油发动机制造和研发基地。提升活塞、连杆、钢板弹簧、车架、尾气净化器等配套零部件的质量和水平。到2012年,汽车产量达到25万辆,以欧Ⅲ、欧Ⅳ为主开发生产内燃机40万台,力争汽车行业年销售收入达到25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3亿元;到2015年汽车生产能力达到60万辆、内燃机100万台,实现销售收入350亿元,工业增加值90亿元。

  2.电力装备

  抓住我省水电开发的有利时机,扩大和提升发电设备、开关、变压器、电缆等产品的规模、等级和水平。大力发展单机20万千瓦以下的水电成套设备,为省内大电站提供相应维修能力。促进电气化铁道牵引变压器升级换代,积极开发500KV及以上电力变压器、高低压开关产品、风力发电设备、大跨越低电阻高抗拉强度架空导线、交联电缆等电力电缆和高压电瓷等产品。加快云南电力装备产业基地、云南开关厂成套开关开发、云南通变电器有限公司大型节能电力变压器研制开发等重点项目建设。到2012年,力争电力装备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6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42亿元;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22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55亿元。

  3.大型数控机床

  发展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大型数控铣镗床、立式数控精镗床、五轴联动的高速精密数控机床、卧式加工中心、以车铣削为基础的各种复合加工机床、数控机床功能部件,不断提高机床产品质量及产值数控化率。推进昆明数控机床产业基地、昆明台成精密光机制造等项目前期及建设工作,将我省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大型数控机床研发和生产基地。到2012年,机床规模达到15万台,年销售收入达到150亿元,工业增加值38亿元;到2015年,年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工业增加值50亿元。

  4.重化矿冶成套设备

  围绕云南冶金、建材、化工、煤炭等重点行业建设,发展大中型矿山井下及露天综采、提升和洗选设备,发展污水及固体废弃物处理等高效、节能环保装备及资源综合利用设备。推进云南昆钢重型装备制造集团公司装备制造、大为装备制造等项目建设。推动昆明力神重工等企业发展并做多矿山成套设备及冶金精密压延成套设备和水泥成套设备。积极参与石油及天然气输送管道、输送设备及炼化设备的开发制造。到2012年,重化矿冶设备制造销售收入达到60亿元,工业增加值15亿元;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90亿元,工业增加值23亿元。

  5.新型农业机械和生物资源加工为主的专用装备

  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及生物资源发展需求,进一步提高烟草、制糖机械成套设备的柔性生产、信息化程度和技术集成度,将我省建成国内一流的烟草、制糖机械生产基地。积极开发先进适用农副产品深加工装备和生物产业配套服务的装备,发展与民生相关的食品药品安全检测、煤矿瓦斯检测、数字化医疗、中药制药柔性成套设备、大中拖拉机及各类配套农机具等方面的设备制造。到2012年,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工业增加值13亿元;到2015年达到60亿元,工业增加值15亿元。

  6.大型铁路养护机械

  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规模化开发和生产填补国内空白的、满足高速铁路养护要求的高性能捣固车、道碴清筛机、测量车等成套设备。拓展公路养护机械装备,开发高原型养路机械,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国家大型铁路养护设备昆明产业基地建设,将我省建设成为亚洲最大、国内领先的大型高速铁路养护机械研发、生产和维修基地。到2012年,养护机械产业销售收入达到40亿元,工业增加值10亿元;到2015年达到60亿元,工业增加值15亿元。

  7.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

  促进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全面提升云南现代化物流设备的研发制造能力,实施装备信息化工程,进一步发展烟草、家电、机电等自动化物流系统及商业配送系统的物流设备。依托昆明船舶设备集团,重点发展机场物流、分拣装备、自动化卷烟仓储、配送物流中心等设备制造。到2012年,自动物流设备制造销售收入达到40亿元,工业增加值10亿元;到2015年达到50亿元,工业增加值13亿元。

  8.机械基础件及零部件配套

  以上述重点产业和产品所需的“重、高、大、难”大型树脂砂铸件、耐腐耐磨特种铸件、轻合金铸件和铸钢为重点,大力发展以铸(锻)件为主的基础部件及零部件配套。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改造和提升铸造产业,逐步向优质、高效率、智能化、柔性化、清洁生产和规模等方向发展。开展冶炼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发,应用无损检测技术等现代检测手段控制铸造质量。加快发展专、精、特、新零部件配套能力,提高配套规模和水平。充分利用重点地区的生铁和铸造生产条件,积极推进玉溪、昆明等地铸造基地建设。到2012年,争取铸(锻)件产量达到7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90亿元,工业增加值23亿元;到2015年,产量达到150万吨,销售收入200亿元,工业增加值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