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买方金融体系,应对世界金融经济危机
内容提要:世界金融经济的主要矛盾,一是买方金融市场与卖方金融制度之间的矛盾,二是国际经济一体化,与由硬通货执行国际经济结算及储备职能之间的矛盾。在资金或者经济要素过剩的条件下,应该建立买方金融制度,按照资金需求分配资金,启动扶贫、医疗和教育等公共需求,拉动世界经济复苏。
(一)2007年4月2日,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为标志,美国房地产及其金融衍生产品泡沫破裂,金融海啸爆发。到2008年秋天,美国的金融海啸已经波及全世界经济各大主要市场,新兴的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也未能幸免。
在4年多时间里,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连同新兴国家,使用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最为积极的财政和就业等政策,投入了以万亿美元计算的资金。但是至今,世界经济,特别是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还是没有走出困境。并且向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的债务危机转化。
4年多来,二十国集团(G2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集团等国际组织,就改革和创新国际金融体制,频繁地进行讨论和沟通,也做出了许多积极而有意义的改进。但是至今,还是没有找到解决目前世界范围金融经济危机的系统方案。
(二)由美国次级房贷泡沫破裂引发的世界金融海啸,是美联储滥发货币,同时对高倍率杠杆的金融衍生产品疏于管理和实行浮动利率政策的直接结果。当年美联储的低利率是银行向次级信用的消费者推销房贷,制造房地产泡沫的基础,而后来美联储不断抬高利率是刺破房地产泡沫的原因。而以次级贷款为题材的高倍率杠杆的金融衍生产品成百上千倍地放大了金融泡沫。
不改变美联储的浮动利率政策,美国以及世界经济将摆脱不了反复制造泡沫和消灭泡沫的恶性循环。
目前,发达国家实体经济以至虚拟经济的通货紧缩,是市场流动性不足的反应,而不是资金紧缺的反应。美国实行零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只能和正在积蓄下一个更大规模的经济泡沫。而美国经济并没有由此明显复苏。欧洲也在实行低利率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欧洲的经济也在低谷徘徊。特别是欧美的失业率都处在比较高的水平。
(三)目前,金融经济的主要矛盾,从国家层面看,是资金长期供大于求的金融及虚拟经济买方市场,与按资金稀缺且有价假定制定的卖方金融制度之间,存在制度设计方面的先天矛盾。
由银行体系发行法定货币,辅以调整利率率等货币政策,依赖税收财政支持公共产品的卖方金融体制,只适应大金融、大企业、大单位、大项目、大城市和中央政府,而不适应中小金融、中小企业、中小单位、中小项目、中小城市及农村和地方政府,是造成许多国家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和高失业率的重要体制因素。
金融经济的主要矛盾,从世界层面看,是国际经济及社会生活高度一体化并形成世界市场,与有世界货币但太弱小而必须由硬通货执行国际贸易结算及储备货币职能,有联合国而没有世界财政之间,存在发展中的矛盾。
以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执行国际货币职能以及由此衍生的外汇制度,除了是硬通货发行国对其他国家的一种剥夺,对发行国自身是一种腐蚀之外,这种国家法定货币也根本无法适应资金长期供大于求的世界金融及虚拟经济买方市场。
(四)在资金或者经济要素过剩的条件下,由中央银行“一个机构”,发行浮动利率的法定货币“一种货币”,包打天下的体制,已经根本无法适应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国家及国际经济社会生活。
应该建立买方金融制度,在一些特定的领域,在有先验的情况下,允许中央银行以外的机构,在中央银行的监督管理下,发行法定货币以外的、无息保值的补充货币,按照资金需求分配资金。
从国家层面看,由买方金融制度与卖方金融制度共同组成新的金融制度有两个要点:
一是货币发行主体实行“一加四”,变“一龙治水”为“五龙治水”。新金融在保留卖方金融制度由中央银行发行法定货币权利和主流地位的同时,允许企业集群、地方政府、社区组织和中央政府在部分特定领域,弥补卖方金融制度的不足,按买方金融制度分别发行保值无息的补充货币。
二是货币发行品种实行“一加四”,变“一法治水”为“五法治水”。按照满足需求,规避风险的原则,在目前卖方金融制度下由银行系统发行有偿的法定货币的基础上,在特定领域,由四个发行货币主体分别发行其他四种补充货币:
——在贸易活动中,由企业集群发行“商品货币”,用于简单再生产的采购、销售的结算和储备,解决三角债、工资拖欠和结算风险、储备风险等问题;
——在城乡建设中,由地方政府发行“土地(所有权)货币”,用于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公益性建设的支付结算,土地所有权保值无息,解决地方政府财政资金不足和债务拖欠等问题;
在志愿者活动中,由社区组织向志愿者发行“劳务货币”,用于“以工易工”、“以工易物”和保值储蓄,为时间宽裕而资金不足的人群解决就业和补充养老问题,启动闲置的生产和服务能力;
在医疗、教育、养老、助残、救灾、环保、公益就业等公共服务活动中,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建立间接财政体系,发行“财政货币”,用于公共产品支付和结算,弥补公共财政支出的缺口。
从世界层面看,在资金或者经济要素过剩的条件下,买方金融制度与卖方金融制度共同组成新的世界金融制度,也有两个要点:
一是货币发行主体实行“一加四”,变“一龙治水”为“五龙治水”。新金融在保留卖方金融制度下由发达国家发行硬通货的权利和主流地位的同时,允许国际企业集群、国际政府间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和联合国在特定领域,弥补卖方金融制度的不足,按买方金融制度分别发行保值无息的其他补充货币。
二是货币发行品种实行“一加四”,变“一法治水”为“五法治水”。按照满足需求,规避风险的原则,在目前卖方金融制度下由发达国家发行有偿的法定货币(硬通货)的基础上,在特定领域,由其他四个发行货币主体分别发行补充货币: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由世界贸易组织(WTO)吸纳国际企业集群,发行“世界及国际商品货币”,用于跨国简单再生产的采购、销售的结算和储备,解决信用结算风险、汇率风险、国际储备风险等问题;
在国际性资源开发活动中,由国际政府间组织发行“世界及国际资源货币”,用于国际公共资源的科研开发建设和国际环境保护的支付结算,国际资源所有权保值无息,解决国际资源开发资金不足等问题;
在跨国慈善和志愿者活动中,由国际非政府组织向捐献者、志愿者发行或者部分发行“世界及国际劳务货币”,用于“以工易工”、“以工易物”和保值储蓄,启动闲置的商品生产和俱乐部服务能力,促进国际间的人员流动和融合;
在跨国的医疗、教育、科研、扶贫、助残、救灾、环保等国家援助活动的基础上,由援助国和受援国共同组织或者联合国及相关国际组织,建立没有直接税收的、国际和世界公共财政支出体系,发行“世界及国际财政货币”,用于国际公共产品结算,弥补国际援助支出的不足。
(五)国际上的当务之急,是由联合国及相关国际组织建立没有直接税收的、世界间接财政体系,募集基金或者信用发行“世界财政货币”;世界财政货币仅限于世界范围的非军事的公共产品支出,不能用于经济等类支出。
联合国大会是世界间接财政最高决策机构,联合国成立世界间接财政理事会、间接财政署(财政署)和间接财政审计局,分别执行世界间接财政的授权决策、执行和监督职能。联合国设立世界公共财政账户体系,各国财政机构为其分支机构,各国中央银行和有资质的商业银行代理具体业务。
目前,在资金和经济要素双过剩的情况下,世界间接财政收入以发行基金方式实现,间接财政支出以世界财政货币形式实现。
第一批世界财政货币额度,以拉动目前世界经济为标准,由联合国确定。第一批应在1万亿美元到3万亿美元之间。
各国认购数额上限,与各国GDP挂钩,由财政署确定。各国具体认购数额以财政署招标结果为准。
中标国家按基金中标额度发行30年期,浮动利率并保值的世界间接财政基金,募集的资金以本币或者硬通货形式缴存到财政署,构成世界间接财政总基金。财政署以募集的资金和全部财务成本为基数发行世界财政货币。
第一批世界际财政货币用于国际扶贫、国际医疗和国际教育。联合国国际开发署、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分别负责项目执行,并向财政署负责。
项目执行机构的项目计划获得财政署转报联合国批准后,分别组织国际招标。基金中标国家的企业在该国基金中标额度内获得项目优先投标权和项目中标权,没有基金中标的国家的企业获得项目中标,需要向基金中标国家购买基金中标额度。
项目中标企业出售产品或者提供劳务获得的世界财政货币,可以在联合国范围内采购。
联合国国际开发署的国际扶贫项目,主要用于日人均收入1美元及以下的国家,形式是以工代赈,发展这些国家农业、水利、道路等最紧迫的民生项目。
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医疗项目,主要用于世界卫生防疫,传染病、流行病防治,国际重大疾病科学研究及公益教育,向人均医疗卫生支出最落后的50个国家派出专业人员,建设卫生医疗基础设施,培训当地卫生医疗人才,支持其发展卫生医疗项目。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国际教育项目,主要用于向人均教育程度最落后的50个国家派出专业人员,建设教育基础设施,培训当地师资人才,支持其发展初级、中级教育的项目。
(六)各个国家,包括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受金融经济危机困扰的国家,如美国、冰岛、希腊、爱尔兰、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就操作性和可行性看,可以采用的国家买方金融技术,首先建立国家间接财政体系,发行国家财政货币。
在医疗、教育、养老、助残、救灾、环保、公益就业等公共服务活动中,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发行“财政货币”,用于公共产品结算,弥补公共财政支出的缺口。公共财政货币不能用于经济等类支出。
议会是财政货币最高决策机构,政府成立由财政和中央银行等机构组成的间接财政理事会、间接财政署(财政署),分别执行间接财政的授权决策、执行职能,审计机构增加间接财政审计职能。中央银行设立间接财政账户体系,财政部门及其分支机构,有资质的商业银行代理具体业务。
在资金和经济要素双过剩的情况下,财政货币准备金以发行基金方式实现,间接财政支出以发行财政货币形式实现。第一批财政货币额度,以拉动目前经济为标准,由议会确定。财政署代表国家发行30年期,浮动利率并保值的间接财政基金,构成财政货币发行准备金。财政署以募集的资金和全部财务成本为基数发行财政货币。
(七)买方金融制度与卖方金融制度的比较分析。
基本假定和适用范围不同:
卖方金融制度假定资金稀缺,适应经济和金融双卖方的市场;适应私人产品的生产领域;适应扩大再生产,特别是风险投资领域。
买方金融制度是假定资金过剩,适应经济买方市场,或金融买方市场,或者两者双买方市场;适应公共产品的市场或者分配领域;适应简单再生产,特别是组织社会就业和利用闲置资源的领域。
发行特点和目标不同:
卖方金融发行法定货币,因稀缺而有价发行;服从资金所有者利益,追求经济效益;服从资金经营者利益,嫌贫爱富,偏爱大企业、大单位、大城市、大项目和有钱人。
买方金融发行补充货币,因自洽而无需有价,但须保值;服从政府或者公众的诉求,讲究民主决策和社会公平;服从资金使用者的利益,补充货币应普惠发行,并避险保值。
财政货币的独有特点:
补充货币中的财政货币,还是一种间接财政,其准备金在资金过剩时,可以从市场募集;在资金紧缺时,也可以凭国家信用发行。
和通过税收募集的直接财政比较,间接财政的间接税收在不增加社会的直接税收负担的情况下,在财政货币的流通中,通过不断采购,逐步实现。
财政货币运行,对国家具有拉动经济和不增加社会直接税收的双重作用。对投资基金的人,获得市场收益;对收财政货币销售的企业,获得新的采购权利;对获得财政货币支持的消费者、企业单位和国家,获得了无偿或者部分无偿的财政援助。
(八)买方金融发行的各种补充货币在世界各国已经运行多年。世界已成立多个补充货币国际组织,如。美国学者列特尔(Bernard A. Lietaer)在其《货币的未来》中,对这些补充货币有非常详实的描述。多层次发行补充货币,特别是发行商品货币就是列特尔的主意。
建立买方金融体系,应对世界金融经济危机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