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看,通胀是有顶的,增长是有底的。通胀的短期顶部基本就在7月,同时,中周期向上的趋势是确定的,这种趋势保持到2012年上半年没有问题,增长是有底的。2011年四季度和2012年一季度仍可期待。
在内外交困的悲观氛围中,市场信心被逐渐消磨,熊市初期的预期渐渐形成,悲观气氛不仅缘于短期,更缘于对未来中期增长不确定的担忧。中国经济糟糕到了如此程度吗?事实当然不是如此,问题的症结在于,其一,短期的现实是否真如市场预期的那样?现实如果确有修正市场预期的可能,市场就将迎来契机。其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市场习惯了旧有的增长模式,而当旧有的增长模式再无亮点的时候,市场就迷失了方向,没有固定资产投资就没有股市上涨了吗?显然,市场和中国经济一样,到了思维模式的转换期。
就短期来看,通胀是有顶的,增长是有底的,通胀的短期顶部基本就在7月,只不过整个三季度都处于高位。中国经济短周期调整的底部基本会出现在9月附近,而10月之后,特别是11月,通胀回落和经济的企稳反弹都可能加速。自2011年周期复辟出现之后,中周期向上的趋势是确定的,所以,就算由于调控的原因使中周期的趋势大大削弱,也不至于出现经济再次探底,这种趋势保持到2012年上半年没有问题。
而关于底部的判断,经济研究只能判断底部出现的可能性和时间区域,而到底底部何时反弹,反弹程度如何,还需要一些催化因素的出现,所以,底部的启动往往都是不知不觉的,正如市场把政策的放松当作是底部出现的标志一样,但那个时候,已经到了底部的右侧。
如果2011年10月之后如期出现经济弹性的增加,则这种趋势的加速还存在着海外的催化因素。虽然市场对欧美经济弥漫着悲观的预期,但从周期的逻辑看,自2011年二季度开始,美国经济一直处于二次去库存的状态,其低点应该出现在2011年四季度。美国房价的企稳和建筑业周期的启动是周期逻辑上必要和现实的一步,这个问题将在2012年一季度有迹可循。现实的逻辑是,如果彼时美国的建筑业周期如期启动,则全球经济的债务困局有望延缓。否则,后续的预期可能将愈发不明确,所以,就海外而言,2012年的一季度才是关键。
整个四季度,债务危机都将游走在危险的边缘,但最终也许并没有系统性风险,原因很简单,债务问题的解决需要各个利益体的讨价还价,不游走在危险边缘则无法形成充分的博弈,但最终的结局并没有如此悲观,因为大家都明白系统风险的爆发对大家都没好处,所以,我们一直认为,欧债危机可能会随着2012年一季度经济形势的明朗而得以延缓,但这一点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确认。
内外交困中市场对政策的预期是一致的,即政策的放松在2011年内已无可能。但另一个问题是,通胀已经在三季度短期见顶,而以地产价格为代表的资产泡沫虽未明显下跌,但也属强弩之末,后续政策同样也没有进一步加码的空间,维持现状是一种最佳状态,但按照当前的市场思维模式,政策放松的预期显然已经落空,从而行情不会基于这种思维模式产生。
没有了固定资产投资,或者说没有了政策放松,那么市场就没有了做多的方向。事实上,国家主导的依靠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旧有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由此,就算是由于经济的衰退出现政策的放松那也只能是反弹行情,这么看,市场如果坚守原有的增长模式,注定是漫漫熊途。现实的选择是,我们在投资理念上必须放弃对这种模式的依赖,市场的理念需要创造性破坏,任何国家的工业化都必将摆脱依靠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而且,在中周期的向上过程中,经济是有稳定增长的基础的,由此,结构性的机会是一定存在的。
我们之所以反复强调经济有底的看法,就是说明,市场的估值体系已经反映了非常悲观的增长预期,而实际情况是,中国经济的中期增长中枢也是在短期波动中出现的,至少按我们的看法,2011年四季度和2012年一季度仍然是可以期待的时间。而更加长远的思维方式是,什么是促成未来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因素,这才是未来投资的核心逻辑。
通胀有顶,增长有底
评论
编辑推荐
2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