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摸象及其真理传播
廖仁平
关键词:盲人摸象 寓言 相对真理 佯谬
提 要:简要分析了“盲人摸象”寓言寓意,提示人们要尊重那些表面上看不太合理的佯谬型相对真理。
1寓言简介
“盲人摸象”出自《大般涅盘经》三二:“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译文概要: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
2 寓言寓意解析
“盲人摸象”的传统寓意是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而应看全局才能了解事物的全面和真实情况。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真正大象的样子。而实际上呢?他们一个也没说对。后以“盲人摸象”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但若从真理的相对性或从佯谬型悖论方面来看,则四个盲人都掌握了其真理的一部分,虽然他们彼此都会认为自己对别人错(典型的佯谬悖论),但都有可取的一面。
每个人了解事物真相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唯物认识论必然会得出的结论,通过各种有效渠道将这些局限性真理进行整合后,人们就可能得到相对更有用的真理。如果凡事都要等到全面了解后才能接受为真理,则人类的文明进步的步伐会慢许多。
有许多局限性真理常常掌握在一些先知先觉者们手中,只要不是弄虚作假,只要有一定的理论或实践材料支持,任何局限性真理都应当得到足够的尊重并尽可能公开在各种媒体上,供人们自由思考、研究之用。这才是真正的创新文化所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求全责备地苛求完美只会离真理越来越远。这也许才是盲人摸象这个传统寓言能带给我们最有价值的新启发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