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思考


论(147

2011-10-19

“占领华尔街”运动预示了什么

 

    从九月开始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人们都在猜疑或设想这个运动最终会是什么结果。这是常人的思维习惯,凡事都要有一个结果。但是“占领华尔街”运动并不会有什么直接的结果,因为它没有明确的诉求,不是指向政府或某个政策。但是运动却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支持和越来越强烈的反应,已经引到世界许多的地方。

       “占领华尔街”运动引发了人们的思考:这个运动将如何发展?它的历史地位和意义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我认为,“占领华尔街”运动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开启了直接反对“资产阶级法权”的先河。

       马克思最早提出了资产阶级法权(以我的孤陋寡闻所知),仅仅是作为理论概念提出来的。但是毛泽东却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中期提出了“破除资产阶级法权”问题,并以自己的力量推动批判学习。

资产阶级法权就是平等形式的事实不平等及其法律形式,现实中是在平等交换的形式下的不平等交换。人有各种需要,每个人的需要不同。所以要经过交换取得自己的需要。人之间的交换经过长久的发展,产生了与人们相脱离的一种形式和载体,即等价交换和货币。这种形式和载体逐渐的凌驾于交换者之上,主宰了交换。

       当这种交换形式和货币凌驾于交换之上后,表面上每次交换都是平等的,每个交换者都是平等的,人们按照平等的规则交换,出让自己的所有物,得到自己的需要。但在实际上,这种交换形式却由于在市场上,有的物品可以用来多次交换,有的物品只能够一次交换。这使得可以多次交换的物品(如货币)可以不断地取得差价。掌握了货币并有条件不断运用货币的人,可以多次反复的交换并取得越来越多的差价,可以积累越来越多的财富。其他的交换者却只能够得到原来的物品及其价值。这种交换的发展就产生了“马太效应”。“马太效应”造成了不平等。这就是平等形式下的不平等。资产阶级法权的就是维护这种“平等形式下的事实上的权利不平等”的秩序。(马克思研究了剩余价值的产生。没有研究剩余价值的现实的积累形式和规律)

在市场经济中,“马太效应”又表现为它的规律。在市场交换中,供求规律和等价交换规律都要服从于“马太效应”规律。在“二战”以后,美元成为资产阶级法权的直接的载体和工具。因而维护美元的地位和作用成为美国政府的作重要的使命和职责,就是要保护资产阶级法权。

       由于资产阶级法权和“马太效应”,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人失业和收入减少以及精神痛苦,而另一些人却仍然有高收入(这是“平等”权利给予的)。“占领华尔街”的同志们面对的是资产阶级法权和“马太效应”,面对的是自己承认的并依赖其生存的“平等”秩序,不是某个具体的人或政府及其政策,所以运动者们不能够提出明确的诉求。只要资产阶级法权和马太效应存在,反对的人就会存在,而且会越来越多。“占领华尔街”运动不会消失,今后会越来越多,并成为新的社会潮流。

       反对资产阶级法权,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本质。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限制和利用资产阶级法权的过程,直至资产阶级法权的消失。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美国(即美元秩序的国家形式)成为反对社会主义的最主要的力量。同时美国也是反对一切可能威胁美元地位的力量。比如对于任何要求改变美元地位和不用美元结算的意见和国家,美国都不遗余力的打击和骚扰,甚至利用军事手段干预和破坏。如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坚持不修改金融管理制度。利用石油美元打击发展中国家,更是美国的手段。因为伊朗提出不用美元结算其出口的石油,所以被美国恨得咬牙切齿,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对中日韩三国提出的合作,美国更是心虚,害怕三个国家的自由贸易不用美元结算,对美国的垄断地位产生威胁。所以不断地在中国周边制造麻烦。就如在欧洲那样做的。

       “占领华尔街”运动将成为未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形式。

       毛泽东提出了批判资产阶级法权,他的深远预见是其伟大之处。但是他也不可能更深入的理论研究资产阶级法权以及如何批判资产阶级法权。因为这样就会否定他发动的政治运动了。这就是毛泽东的个人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