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祖斌:熊市底部要敢于借钱买股票


     股票投资要用长期不用的闲钱,尽量不满仓,更不能借钱买股票,是股票投资的三个基本原则。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则,不过不是本文要讲的内容。

我一贯认为,股市中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不确定。对于股票投资,也没有绝对正确的原则。借钱买股票虽然是散户投资的大忌,不过并不是像男人闯女厕所一样是绝对的禁忌。

除了像唐骏那样的打工皇帝,否则要想致富,一定要投资。投资无非是自己创业当老板,或是投资于股票、房地产等投资工具。但无论哪种致富方式,都需要启动资金。自有资金的积累,对于多数人来说,都是相当漫长的一个过程,偏偏年轻人刚开始走向工作岗位,收入都要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但各种消费对年轻人又非常具有诱惑力。不久前,还看到有个20多岁的小男生,卖了一个肾,拿到了2万多元以后,买了IPHONE和笔记本电脑等俗不可耐的商品。

所以,当经过充分的研究,结合历史经验,发现了特别好的投资机会,大但借钱创业或是买股票,并无不妥。

不久前,买一本关于邓普顿(也有翻译为坦普尔顿的)投资的《邓普顿教你逆向投资》。讲了不少老邓的趣事。比如他爸爸原来是个律师,办公室在法院的对面,当地有不少破产拍卖,每当出价特别低,又没人要的时候,通过窗户关注着拍卖的邓父就冲下楼去,买下资产,捡了不少便宜货。邓普顿人很聪明,听当地老农说,最好的大学是耶鲁,不过所在的学校没有高中四年级的数学课,但这是进耶鲁的必要条件。于是找校长要求开,校长说,可以开,但没有老师,邓普顿说自己可以当老师。事后他回忆说,自己教的学生全部及格,他也如愿进了耶鲁。

邓普顿的父亲虽然通过买进拍卖中无人问津的资产赚了钱,但在期货投资中赔得很惨。这使得邓生活中养成了节俭渡日的习惯。大学期间,当父亲没有钱资助他完成学业的时候,他25%的大学学费甚至通过赌博而得来。因为他对出过的牌过目不忘,能正确估算出牌概率,准确判断其他玩家的水平和出牌策略。

邓普顿的第一桶金就是借钱投资。1939年(这也是大萧条复苏之后所谓的二次探底的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导致美国和欧洲的股市在一年内暴跌49%。但邓普顿经过充分的研究认为,美国会卷入战争,美国的工业企业将为美国参战提供大量物资,即使是效率最低下的企业都会从即将到来的经济浪潮中极大地受益。美国参战的判断源于他在1930年代初期对在德国游历,对经济的利好源于他对早期战争的研究,美国内战和一战都促进了对商品的需求。

于是邓普顿向他的老板借了1万美元,买了104只股票,平均持股时间是4年,只有4只股票亏损,盈利3万美元。当然,毕竟是借的钱,有还钱的压力,所以还是抛得太早, 以一只叫密苏里太平洋铁路为便,买的时候是0.125美元,后来涨到105美元,上涨近800倍。

我个人也有两次借钱买股票的经历。第一次是1999年刚毕业时,个人资产仅1000元,通过股票赚钱的欲望非常强烈,于是借了近7000元。还好借得不多。

第二次是2004年,共向父母借了近8.4万元,和我可用的资金差不多,在998点以前,我的仓位就是200%

两次融资的结果大相径庭,第一次在牛市的中期融资,对股票投资一知半解,缺乏很多基本的常识,导致亏损的放大。而第二次则在熊市中已经可以跑赢股市指数后,在熊市的末期融资,于是放大了牛市的收益。

虽然在A股市场中已经“奋斗”了12年以上,不过最近一两年认识到,自己水平也就是一般,只不过因为相信基本的规律(特别对牛市底部和高度警觉),知道股市和中国经济的一些常识,总算目前在环境恶劣的A股市场中还赚了一些钱。在本轮的熊市中,始终没有满仓,就是因为对股市的底部还没有太大的把握。换了以前,我可能早就满仓了。

不过本周三、四、五,连续三天,都突然之间找到了一些更为充分的目前股市已见底,牛市(起码是700点甚至更高的反弹)已开始的依据。于是,上周在A股市场再次加仓中国平安,民生银行,苏宁电器。并让我老婆周五去开了融资融券的账户。有一个流传的故事是,有一个美国人,买的股票涨了几十倍,但他自杀了,因为只买了1股。在熊市已结束的时候,如果不大力买进,会后悔很长时间。

我老婆去的是北京的招商证券的一个营业部,顺便打听了有多少人开了融资融券账户,答案是30个人,而仅那个客服管理的客户就有600多人。一个营业部只有30人开融资账户,可见市场的信心在什么水平。预计下周五,融资账户就能办好。可以9.1%的年利率借钱买股票了。

虽然我比较确信熊市已到底部,但半年前,有谁会想到2319点的去年最低点还会被击穿?所以即使是股市中看起来肯定赚钱,早晚赚钱的一些股票,仍要经受煎熬。更何况,融资账户的买入期限只有半年。对于在股市中缺乏盈利模式的读者,还是建议不要融资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