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巴菲特
郑磊 等译
原作者:马修·谢弗林简介
福布斯网络资深编辑,拥有24年媒体从业经验,主要负责福布斯网络的投资与个人理财版块,时常在《福布斯》杂志撰写“足不出户的投资者”专栏。马修·谢弗林还是福布斯时事通讯网站的编辑与副总裁,曾独立撰写过40篇的时事通讯。1999年,谢弗林创立了“福布斯最佳网络杂志与网站”栏目,帮助读者找寻最有价值的商业信息网站。他常年担任《福布斯》杂志的高级编辑,撰写的深度报道曾十余次成为福布斯杂志的封面文章,在CNBC等电视媒体上多次发表专业评论。
内容简介:
名人推荐 人们怎样才能从现实中的股票市场赚到真金白银的?忘记那些华尔街的传奇吧,读读这本书! -----------卡兰·钱伯斯(Clem Chambers), ADVFN.COM,Investorhub首席执行官,《末世大交易》、《马克西姆·吐温历险记》作者 马修﹒谢弗林写了一本内容丰富的书,展示了通向成功投资的不同路径。投资和生活中的其它方面一样,激情、勤奋、守纪能够弥补理论和教育的不足。 ------------容·穆伦坎(Ron Muhlenkamp),穆伦坎公司创始人、总裁,《走向财富之路》作者 马修﹒谢弗林写出了一本非同寻常的,实用而难得一见的投资书。他并没有给出可以一招制敌,一夜暴富的致富公式,而是刻画了10位大家从未听闻的成功的民间投资人,从他们身上挖掘出了光芒四射的投资真谛。这些人在投资领域都是自学成才,因此,对于成千上万的自己管理资金的投资者来说,他们的故事贴近生活,振奋人心。 一些观点跃然纸上: *成功之路不止一条。每个人都可以发展出自己的投资方法。 *他们身上都有两个共同点:努力工作,遵守纪律。他们不依赖于电视上的专家、朋友和熟人的建议,而是花费大量时间去努力挖掘。他们使用互联网。尽管他们从网络和别处获取信息,但都是由自己掌控投资决定权。 人们大都自认为会遵守纪律,但是,在市场暴升暴跌的时候,多数投资者常被个人情绪所左右。 *这些“身边的巴菲特”也会犯错,但是他们能从中学习和吸取教训。 *他们中的每个人都经历过沉痛的市场挫折。即使幸运的投资者,像约翰﹒纳文(John Navin),虽成功躲过了金融危机引发的2008-2009年灭顶之灾,也还是错过了之后的上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所起的显著作用。网络解放了那些从未就读过名校,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金融证券分析教育的人,为他们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在本书结尾,马修给读者提供了他认为有益的投资类网站,供个人投资者参考使用。 这些个人投资者大多不只是用网络查找数据,评级和排名等信息,他们还参与网上互动。换言之,在互联网上可以做即时头脑风暴。尽管对着键盘,你会觉得形单影只,但在一来一往的交互环境下,就像置身于一个坐满了志趣相投的人的会堂里。 毫无疑问,无论你身在何处,互联网都能帮助你开发才智。当然,尽管互联网可以创造奇迹,但并不保证成功。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但只是成功的手段。 所以,本书在鼓励的同时,也给出了警示:致富无捷径。 当今的投资者拥有史无前例的创富机遇,你所需要做的只是持之以恒,以成熟的眼光,看待前进道路上将会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 斯蒂夫﹒福布斯(Steve Forbes) 2000年2月,在网络股泡沫的顶峰时刻,我写了一篇文章,登在《福布斯》杂志的专刊上。那期封面上印着一个富有挑逗意味的问题:“网络会产生下一个巴菲特吗?” 这篇报道描写的几位资深投资者,在疯狂的牛市中都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其中一位是47岁的家庭主妇,住在内布拉斯加州的一个奶牛场。看到用养老金购买的费用高昂的共同基金越变越少,便登录了一家名为清算站(clear Station.com)的网站,在那里,她弄懂了市盈率和移动平均。另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位威斯康辛州的中学教师。还有一位是来自越南的移民,她白天在电话公司上班,晚上浏览雅虎(yahoo.com)和简报网(Brifing.com)等网站,学习股票知识。 大约一个多月之后,网络泡沫破灭了,曾经让这些资深投资人获得过巨大收益的技术类股票崩溃了。这些牛市英雄的盛宴结束了。 事实是这样的吗?写那篇文章时,在线投资者有500万人。而今天,仅在美国就有5000万网络投资者。我在想,当初文章里写的那些资深投资人,不过是个人自主投资大军的先头小分队。如今的在线投资者装备了更先进的技术,可以使用数之不尽的信息、工具和网络资源。 有人预言个人自主投资者的涌现,将打破一个世纪以来,由大量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世界的壁垒。这些投资者的使命是将自己从高额佣金、费用和中介建议的枷锁下解放出来,也许是这样吧,但是,我认为个人自主投资者的野心还没这么大。 个人自主投资者只是想提升生活水准,可以支付得起每年一次家庭旅游,买得起湖畔大屋,可以送孩子去读好学校。他们希望能有足够的收入,可以过上无忧无虑的退休生活。投资者开始意识到,钱生钱要比打工赚钱明智得多。而且税法规定有利于长期资本收益和红利收入,也鼓励投资。 根植于几代人心中的理念,即只有合格的金融专家才能指导我们的投资,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那些怀揣着沃顿商学院或哈佛商学院毕业文凭的人,依旧用精心制作的幻灯片演示着投资策略,说着“投资最好交给专业人士去做”这类老生常谈,可惜他们在2008年的业绩却很糟。 这本书生动证明了:一般人也有能力成为出色的投资者。坐在家里,用一台可上网的电脑,你就能创造出通常人们认为只有最复杂、最出色的对冲基金才能获得的投资回报。本书描写的10位“民间巴菲特”比大多数专业金融顾问,如美林、富达这样的大牌机构雇用的基金经理,更会挑选股票。 2010年2月26日,世界最著名的投资家、亿万富翁沃伦·巴菲特,用那封令人期盼的“致股东的信”的形式,发布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009年年报。次年,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股市衰退,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帐面值仍然增加了19.8%,这个结果还算不错。但是对公司股东来说,在纽交所交易的伯克希尔·哈撒韦A股的表现仍差强人意,当年的收益只有3%,没有分红,而标普500的收益率则是27%。 我并不想用这个例子来质疑巴菲特作为世界最伟大的投资者的地位。45年的投资业绩和个人资产足以证明他的非凡能力。我只是说,他和那些和他相似的人的投资智慧已经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 在距离巴菲特所在的奥马哈大约1350英里的加州萨拉门托市郊,51岁的县废物管理部门的土木工程师麦克﹒科萨也和巴菲特一样,使用的是格雷厄姆和多德的价值原理,为自己的投资组合选择股票。从2001年2月开始,他取得了年均34%的回报。[i]而投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回报是每年6%,投资诸如先锋这类运作良好的指数基金的年均回报率甚至不到2%。 科萨不是个孤例。另一个巴菲特的超级粉丝是第1章的主人公克里斯托佛﹒里斯,他住在多米尼加北部棕榈海滩边的海景大屋里,实践着集中持股的深度价值投资。从他2000年10月开始有在线投资记录算起,可验证的年均回报率达到了25%。[ii] 杰克﹒韦兰,33岁,住在内华达州雷诺市(Reno),擅长挑选卫生保健和生物技术类股票。自从2002年7月以来,取得了年均36%的回报。麦克和里斯都没读完大学,而杰克﹒韦兰是在从事驾驶拖车工作之余挑选股票。 但是,投资成功并不是仅仅指取得了比指数更高的回报率,更是指一种生活方式和个人目标的达成。阿兰﹒希尔(见第5章),靠选选股票就能过着舒适的退休生活,炒股还能让他在新墨西哥州的普拉西塔斯(Placitas)建一幢乡村风格的大宅。阿兰和书中其他人一样,并无特殊背景。他退休前是一家教育机构的总裁,71岁时,阿兰通过投资赚到的钱要远比打工赚得更多。 本书中描写的投资者都是愿意承担风险的人,但也对损失他们辛辛苦苦积蓄下的投资的本钱非常敏感,所以他们会很谨慎地计算风险。这些“身边的巴菲特”来自各行各业,每个人都很聪明,而且他们都把互联网作为自学投资以及选股和寻找好的投资想法的工具。互联网和电子经纪商的低廉费用,对他们的成功助益良多。 在线投资使得以某些特长作为成功投资所需的前提条件成为不必要。上世纪60年代,彼得﹒林奇还是一个高尔夫球球童,有幸进入富达实习,那时他需要花近十年的时间去学习投资技能,最后才终于成为富达麦哲伦基金经理。 成千上万的人曾在巴菲特的母校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就读,其他的人则花出大把时间去做注册财务分析师(CFA)练习题,希望以此成为杰出的投资家。你想想,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教程在谷歌,推特、U Tube的网络世界的传播速度会有多快? 本书中提到的卓有建树却不为人知的投资者,只是几十万自主决定其投资组合的个人投资者的几位代表而已。依靠互联网提供的信息获得可验证的投资业绩记录,我找到了这几位投资者。“市场至上网”是成立于2000年夏季,该网站有严格的跟踪记录投资业绩的标准。由于该网站能提供最深入、最长期的数据,因此是我用得最多的网站。我认为“市场至上网”是传奇投资家的孵化器,在第11章有关于该网站更详细的介绍。 用来寻找本书人物的另一个网络社区是“价值论坛网”。在担任《福布斯》投资编辑以及之前的网络最佳栏目编辑时,我曾花费数百小时浏览各种网站。我很难找出比这个小型收费网站更“聪明”的自主投资者的互助社区了。实际上,“价值论坛网“自2004年1月起举办社区选股竞赛时,其参赛者获得的收益率超过88%,而标普500的收益率才只有16%。我从该网站选出的投资者都是在线社区排名最前的,被证明为出色的长期投资者。他们现在都过上了令人羡慕的生活。 也许有人会质疑本书中的一些主人公是“纸上谈兵”,因为他们的模拟投资组合被用作判断成功的依据。这个观点并非无理取闹,毕竟虚拟的财富和现实中的钱不是一回事。但是,我在本书中引述的模拟投资都是以最苛刻的标准筛选的,在很多方面要比对冲基金和其他专业基金经理更严格。比如,“市场至上网”要求对单一股票的买卖量不得超过该股日均交易量的10%,这使得投资组合对流通性较差的小市值股票不会持有很久(也限制了任何股票的仓位不能超过25%),“市场至上网“还会扣除每股0.05美元的佣金和1.95%的管理费。 和本书的候选人面谈之后,我发现,假如这些模拟投资的基金经理手中握有充足的资金,他们一定会按照模拟组合进行投资。如果“市场至上网“提供担保,这些“纸上谈兵者“终有一天会武装到尖牙利齿。”市场至上网“的资产管理团队正在参考业绩最好的模拟投资基金经理选择的股票进行配置。 在阅读本书中每个“身边的巴菲特“的故事时,建议读者不只是留意每章里的投资策略、投资规则和案例,还可以看看他们的传记。比如,麦克﹒科萨,如果不是因为他40岁时遇到了妻子玛丽娅,他在选择牛股方面的天才可能不会被发现。我坚信个人经历和生活环境,与诸如清晰的思维、数学天分等因素同等重要。 可以肯定的是,本书中提到的个人自主投资者中,将会在未来的日子继续引人注目。我会努力把他们的成功和失败情况更新在福布斯网站上。即使其中一些成功的巴菲特式的投资者遭遇失败,相信会有更多的自学成才的投资者取代他们的位置。在这样一个大多数专业基金经理业绩无法超越市场指数的世界,我们应该意识到,不必依赖别人的建议去改善我们的财务状况。你可以学习如何成为一个“身边的巴菲特”,这不需要很多钱和什么时髦的装备。 由于政府鼓励美国企业以确定的养老金缴纳方案(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s)或者401k计划取代养老金的固定受益计划(defined benefit pension plans),这使得决定我们财务未来的钥匙把我在了在自己手中。2008年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唤醒我们,把所有的“鸡蛋”放在指数“篮子”里,或者交给专家打理,可能并非是一个好主意。 在专业基金经理中,平庸者大有人在。对理财顾问和经纪人而言,他们更倾向于得到你的信任以处置你的资产,而不是精心投资帮你资产增值。 我希望大家阅读这本书并认识到:成为一名伟大投资者的唯一前提条件,是你肯花时间去做。换言之,投资你自己。你能够获得更大的投资回报,达成财务目标,打败那些代你理财的专业投资者。对很多人来说,这不是一种可能性,而是必需如此。 译者序(郑磊) 隔壁住着巴菲特 《身边的巴菲特》译稿终于杀青,这是一部诞生在深圳-香港火车上的书稿。近半年来,我是在往来深港的车上,好整以暇地一个章节、一段段地拼凑出了这本书。手中这本原版已经被翻得书页泛黄、边角磨损了。 对于我这样从事投资银行工作的人来说,译书似乎是一件奢侈和难以想象的事儿。翻译的难度其实远超过自己写书。因为翻译的过程其实是二次创作。一本书,读一遍可能已经理解了意思,无需再读。而翻译则需至少读两遍,将原作要表达的内容完全磨碎,再用另一国的表述习惯重新组合。这个过程,欲速则不达,实在是个不得不被修身养性的工作。 之所以接下这本书的翻译,也是因为我的专业原因和个人好奇。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在不断扩大,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将不断加速。国内人士已经有很多人在香港开了港股账户,在我所在的公司,也有少数投资人开了美股账户,有专人负责在夜间(美国东部日间开市时段)负责处理客户的买卖指令。中国上市公司已经占了香港股市近半边天,而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经常引发市场的关注和波澜。可以毫无悬念地预测,几年之后,国内将有位数相当客观的投资者,将资金投向海外市场,其中尤以投资成熟的港台、美、日、欧洲股市为先。 客观上,读者需要更多地了解美国股市的信息。这方面有用的读物,目前国内还不算多。近年来,引进了一些有关华尔街的书籍,主要以刻画华尔街历史人物,描写重大事件,揭露资本界内幕和金融危机之类的书为主。能够让读者一窥美股交易技能的书,几乎没有。而A股之所以形成了散户为主的格局,其实与股票操作类书籍的普及有很大的关系。通过翻译这本书,通过阅读十位投资人的炒股故事,让我也对操作美股有了更丰富的感性认识。 本书作者马修·谢弗林,在《福布斯》杂志和网站任职二十多年,他的阅历横跨纸媒体和网络媒体,作为专业财经记者,由其采写的这些投资人的股市,即精彩又不失专业,对每个投资人都从投资风格、投资方法、投资案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挖掘。由于本书的十位主人公,都来自民间,不仅岁数偏大,而且从未接受过正规的金融和财务教育,所从事过的职业也是五花八门,因此,他们作为普通得不能更普通的不起眼的草根,如何靠自己的力量,平地建起了财富的大厦,这实在是充满诱惑的迷。马修·谢弗林没有忘记在每章加入一个投资人小传记,为我们展示了主人公成长的足迹。每章末位还摘录了投资人的片言只语,这些来自博客、BBS、微博的感悟,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成功原来是那么得近。 投资成功,没有玄奥的密码。马修·谢弗林用事实告诉我们这个道理。这是催人奋进的好消息。我想,书中这些成功的投资人与国人不同之处,市场,这是一个明显的区别。美国股市发展得成熟,对于中小投资者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在这样较为健康的市场环境里,个人投资者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好的业绩。对应到中国股市,那些人将被称为散户,其处境和投资结果,与成熟市场的个人投资者相比,大相径庭。坦率地说,对于A股,我对散户的建议仍然是,要么远离股市,要么将资金委托给专业投资经理人。作为股市新兵,贸然入市的风险是巨大的,甚至是个人无法承受之重。中国股市的制度完善任重道远,对中小投资人的保护还需极大提高。在不久的将来,会不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随着对外投资的进一步开放,国内部分个人投资者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境外较为成熟的证券市场,反过来会促进A股加快改革。届时,我们应该有机会看到,本书描绘的同类人物也在中国大陆出现了。这是一个美好得设想,但愿能够尽早实现。 本书前言、第一章至第五章、第十章至第十一章由郑磊翻译,第六章至第九章由聂玉芳翻译,全稿由郑磊统一审校、修改和润色。因文章所涉及投资行业很多,专业内容较多,译者作为资本市场人士,难免不精于相关行业,疏漏在所难免,希望读者诸君指正和谅解。 目录 个股案例研究:Abatix公司(纳斯达克柜台交易代玛ABIX) 个股案例研究康帕西娅贸易公司(Companhia Brasileira de Distribuicao,纽交所代码CBD) 个股研究案例:大洋洲金矿(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代码OGC.CA) 个股研究案例:Power Shares DB美元指数多头基金(纽交所代码HUP) 书中10位华尔街牛散的简要信息 NO.1 投资人:克里斯托佛﹒里斯(Christopher Rees) 出生日期:1950年11月20日 家乡:普拉塔港(Puerto Plata),多米尼加共和国 个人网站:www.tenstocks.com 职业:全职投资者,运营一个收费订阅咨询服务机构 兴趣/爱好:工作狂,业余时间喜欢和妻子、女儿呆在一起 投资策略:深度价值投资,突发特殊情况的投资 经纪帐户:TD Ameritrade 关键投资策略指标:有形资产的价值 经常浏览的网站:www.marketocracy.com; www.valueinvestorsclub.com; www.10kwizard.com 最佳投资:伊兰(Elan)公司,收益率超过143% 最差投资:旗帜通信(Flag Telecom),损失100% 自2000年10月以来的投资业绩:年均回报率25%,同期标普500回报率为0.21%。 NO.2 投资人:鲍勃·克莱布(Bob Krebs) 出生日期:1952年7月24日 家乡:橘县(Orange County),加利福尼亚州 个人网站:无 职业:工程师,电脑存储业务 兴趣/爱好:研读圣经,爵士舞,训练女儿的演讲和辩论团队,崭露头角的小说家 投资策略:采用认沽期权权证和认购期权权证,提高整体投资收益 经纪帐户:嘉信理财(Charles Schwab),富达(Fidelity),E*Trade 关键投资策略指标:收益率 经常浏览的网站: www.valueforum.com 最佳投资:思科(Cisco)公司,收益率超过800% 最差投资:深海供应(Deep Sea Supply Plc.),损失80% 自2005年9月以来的投资业绩:累计回报率287%,同期标普500累计回报率为11% NO.3 投资人:麦克•科萨(Mike Koza) 出生日期:1959年4月10日 家乡:萨克拉门托,加利福尼亚州 个人网站:无 职业: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工程师 兴趣/爱好:急流漂流,社交舞会 投资策略:重组,处于危机中的企业 经纪帐户:scottrade 关键投资策略指标:内在价值 常浏览的网站:市场至上网、雅虎财经、谷歌财经、investorhub 最佳投资:Radian集团,收益率超过1200%。 最差投资:Chip Mos技术公司,损失92% 自2001年2月以来的投资业绩:年均回报率34%,同期标普500回报率为1%。 NO.4 投资人:凯﹒佩特南(Kai Ptainen) 出生日期:1974年9月26日 家乡:安娜堡,密执安州 个人网站:两耳间的世界(www.kaipetainen.com) 职业:电脑实验室经理 兴趣/爱好:游览国家公园,摄影,蒸汽桑拿 投资策略:兼收并蓄学术前沿的量化分析理论 经纪帐户:E*Trade 关键投资策略指标:F评分表 常浏览的网站:www.marketocracy.com,www.aaii.com,www.alphaseeker.com 最佳投资:EZCorp,收益率超过578% 最差投资:Healthtronics,损失83% 自2003年2月以来的投资业绩:年均回报率17%,同期标普500回报率为7% NO.5 投资人:阿兰. T.希尔 出生日期:1939年5月11日 所在地:普拉西塔(PLACITAS),新墨西哥州 个人网址:无 从业情况:已退休,此前单人教育软件经理 兴趣/爱好:烘烤面包,赛车,与孙辈玩耍 投资策略:小盘股和高收益率的股票 经纪帐户:TD Ameritrade 关键投资策略指标:相对市盈率 常浏览的网站:价值论坛(www.valueforum.com),投资者群(www.investorhub.com),投资者村(www.investorvillage.com) 最佳投资案例:中国能源(CHINA ENERGY),投资收益超过670% 最差投资案例:中国制鞋公司(CHINA SHOE CO.),投资损失96% 2005年7月以来的投资业绩:累计投资回报1026%,而同期标普500的收益率只有28% NO.6 投资人:杰克•韦兰(Jack Weyland) 出生日期:1977年4月12 家乡:雷诺市,内华达州 个人网站:无 职业:专职投资者,前卡车司机 兴趣/爱好:热爱音乐、酷爱运动 投资策略:价值投资、生物科技类股票 经纪账户:Scottrade 关键投资策略指标:现金 常浏览的网站:www.marketocracy.com,www.fiercebiotech.com, www.thestreet.com,www.seekingalpha.com 最佳投资:lomai,上涨573% 最差投资:Medivation,下跌63% 2002年7月以来成绩:年收益率为36%,而同期S&P500的年收益只有7% NO.7 投资人:兰迪·麦达夫(Randy McDuff) 出生日期: 家乡:马尼托巴省(Manitoba),温尼伯市(Winnipeg),加拿大 个人网站:无 职业:曾做过股票经纪人,现专职从事投资 兴趣/爱好:酷爱收集漫画书、骑车,养宠物狗 投资策略:在全球范围寻求价值投资机会,结合巴菲特、邓普顿二人之所长 经纪账户:未提供 关键投资策略指标:企业价值(EV)/税前利润(Ebitda) 常浏览的网站:www.marketocracy.com, www.cia.gov, ww.valueinvestorclub.com 最佳投资:万事达卡(MasterCard),上涨606% 最差投资:金德雷德保健公司(Kindred Healthcare),下跌75% 2002年7月以来成绩:平均年收益率为19%,而同期标普500的年亏损为0.7%。 NO.8 投资人:安德鲁·斯旺(Andrew Swann) 出生日期: 家乡:圣米格尔-德阿连德(San Miguel de Allende), 墨西哥 个人网站:无 职业:专职投资者 兴趣/爱好:钓鱼、网球和历史 投资策略:小盘金矿股票,石油,天然气,硬资产 经纪账户:E*Trade 关键策略指标:现金流 常浏览的网站:www.valueforum.com,www.SmartInvestment.ca 最佳投资:沙漠之阳矿业(Desert Sun Mining),涨幅超过1000% 最差投资:奥莱斯科(Oilexco Inc),跌幅达92% 2004年9月以来成绩:累计回报率为237%,而同期标普500累计回报为11% NO.9 投资人:贾斯汀·上原(Justin Uyehara) 出生日期:1970年2月13日 家乡:埃尔克格罗夫(Elk Grove),加利福尼亚州 个人网站:无 职业:工程师 兴趣/爱好:钓鱼,萨克拉门托国王队的铁杆球迷 投资策略:主动的趋势交易 经纪账户: E*Trade ,TD Ameritrade,嘉信理财 关键投资策略指标:百分比涨幅,相对强弱 经常浏览的网站:www.marketocracy.com,www.bloomberg.com,www.thestreet.com 最佳投资:旭日(Sunrise Senior Living),上涨92% 最差投资:科迪克石油天然气公司(Kodiak Oil&Gas),下跌65% 2003年1月以来成绩:平均年收益率为33%,而同期S&P500的年收益只有6% NO.10 投资人:约翰·纳文(John Navin) 出生日期:1950年2月16日 家乡:博尔德(Boulder),科罗拉多州 个人网站:http://johnpatricnavin.blogspot.com 职业:全职投资人,前电台DJ、股票经纪人 兴趣/爱好:音乐,二十一点,沉思,跑步 投资策略:技术分析,艾略特波浪 经纪账户:嘉信理财 关键投资策略指标:移动平均,支撑和压力位 经常浏览的网站:www.marketocracy.com,www.stockcharts.com,www.danericselliottwaves.blogspot.com,www.zerohedge.com,www.markettells.com 最佳投资:里约纳西亚金矿(Rio Narcea Gold Mines),上涨653% 最差投资:斯克里普(Scripps),下跌93% 2001年5月以来成绩:平均年收益率为10%,而同期标普500的年收益只有1% [i] 见www.marketocracy.com [ii] 同上。前言
导言 看看你邻居的投资组合
从2001年2月到2010年3月,运作良好的指数基金,比如先锋(Vanguard)股票市场基金的年收益率,也没超过2%。同期,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可达到净收益率为每年6.25%。而假如你投资于麦克﹒科萨(Mike Koza)的投资组合,却可以获得平均每年34%的收益率。
麦克·科萨是何许人?他是萨拉门托县废物管理部门的土木工程师,他也是自己管理投资组合而且业绩战胜了华尔街牛人的一名业余投资者。《身边的巴菲特》是有关科萨和其他9位民间投资者的故事。这是一本帮助你决定自己财务未来的指南。
《身边的巴菲特》有你从未听说过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人,以及你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东西。《福布斯》杂志的马修·谢弗林提供了十位成功投资人的案例,每个人都是自己管理投资,并获得了超额回报。谢弗林详细地讲述了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投资策略、交易理念、投资准则。你能从中学到:
*克里斯托弗﹒里斯(Christopher Rees),曾花了近三十年时间到处游荡,走遍各地,频换工作,只是为了凑足路费。从2000年10月开始,他的年均投资回报率达到了25%,而同期标普500的回报率只有0.21%。
*杰克﹒韦兰(Jack Weyland),曾当过卡车拖车司机,从2002年7月开始,年均投资收益率达到36%,同期标普500的收益率只有7%。
*阿兰﹒希尔(Alan T. Hill),退休的教育软件经理,从2005年7月开始,累积投资回报高达1026%,而标普500的回报率是28%。
网络在线投资者[1]的人数已超过5000万人。他们中的许多投资“老兵”达到了可媲美专业投资者的业绩,却没有得到专业水平的佣金。他们名气永远无法与巴菲特或博格 (Bogel)[2]相提并论,但是科萨、里斯、韦兰、希尔他们并不刻意追求名誉,他们赚钱目的,只是为了享受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
成为好的投资人的真正的前提条件是花时间教育自己。《身边的巴菲特》为想通过自己投资获利的人提供了永不过时的建议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