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延安宝塔区:山地苹果占据农民增收“ “半壁江山”


      
 
  金秋十月,记者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看到,家家户户山地苹果树结满了红格彤彤,圆格蛋蛋的果实,成熟的果子等待果商来收购,柳林镇镇长曹亚雄骄傲地告诉记者:“我们镇有近五万亩的山地苹果园,2.6万亩的已经丰收挂果 近几年光山地苹果一项增收1。6亿元,人均纯收入达6800元。全镇71%的村民都靠苹果富了起来,如今吃得好,有钱花,家家开着小车进果园,你看这整洁的村貌、漂亮的新居、哗哗的自来水、大屏电视,我们现在再也不羡慕城里人的生活了……”宝塔区果业局局长韩海军告诉记者,像柳林镇这样的山地苹果产业,在宝塔区已有栽植面积近50万亩,其中24万亩已经挂果,仅山地苹果一项人均收入上万元的村就多达30个。宝塔区山地苹果,已变成了当地老百姓致富的金蛋蛋。                   
 
 宝塔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部,这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温差大,土层厚,所产的山地苹果果型端正,口感清脆,甜度浓郁,耐储存,耐运输,是国内外公认的山地苹果最佳优生区,也是全国66个苹果重点基地县之一。
       
   黄土高坡虽是山地苹果良好的家园,但后天成长环境的营造同样重要。为此,几年来,宝塔区财政投入大量果业发展资金,用于苹果苗木调运、果品套袋、技术服务以及生产道路、果库、防雹网建设,并不断推广“果、畜、沼、窖、草”五位一体种植模式,落实“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网覆盖”五项关键技术,使山地苹果生产向有机绿色食品方向发展。        
 
   独特的山地环境,加上广大果农的有机生产技术,使宝塔区的山地苹果成为有机果、安全果、长寿果。如今,宝塔山地苹果的优质果率达到了百分之七八十,同时,宝塔区通过招商引资建成了年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的蟠龙果汁加工厂等龙头企业,建立果农协会156个,培养了一批有经验、高素质、信誉好的经纪人队伍和营销大户,先后在包头、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建立了苹果营销窗口,多次举办区级、乡镇级的山地苹果文化节,使宝塔山地苹果的品牌越叫越响,不仅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还远销俄罗斯、泰国、缅甸等不少国家。每到收获季节,众多客商蜂拥而来。难怪有人要将当年著名诗人贺敬之在《回延安》里写下的“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的后一句改为“果香飘飘把客商招”了。
                   
  
      52岁果农闫彩富接受记者采访
     
      宝塔区柳林镇兴茂台村是山地苹果专业村,家家住上新型的窑洞式装修房
 
  一年又一年的山地苹果种植经验表明,栽培1亩山地苹果的收益比种1亩大田作物高8-10倍。因此,宝塔区果农说:“百棵苹果树,能富一户人。”“三亩苹果园供养一名大学生”。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苹果的消费量与日俱增,苹果价格逐年上升。被称作“中国山地苹果第一村”的兴茂台村,52岁果农闫彩富告诉记者,他从1994年开始栽植了家有30多亩苹果树,现在能产5万多公斤苹果,每公斤售价4元左右,纯收入近14万元。栽苹果使他家的 贫穷面貌大为改变,他不仅供了三个子女上了 大学,还在延安市购置了漂亮的房子和小轿车,现在他家的 年收入是十多年的 几十倍。像闫彩富一样,宝塔区20万农民随着山地苹果的走红,日子越过越红火。
  
  宝塔区后孔家沟村村委会主任、大学生村官叶伟强更是让宝塔山地苹果卖上了好价钱:在2010年10月举行的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村官论坛上,他当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的面卖起了苹果,结果8个带字苹果卖了120元。
  
目前,延安市宝塔区已经建成了1.2万亩认证有机苹果生产基地,建成2700亩省级苹果示范园,5000亩绿色苹果出口生产基地,今年宝塔区总产将达26万吨,产值突破6.5亿,实现果农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其中人均果业收入上万的乡镇一个,人均果品收入2万元村5个,人均收如1万元村35个,收入10万以上的已经达280多户,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山地苹果的收入占了“半壁江山”。山地苹果,正使宝塔区农民的“钱袋子”像正在成熟的苹果一样,快速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