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何不可在教室吃饭?


  “露天食堂”,反映出我国农村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以及学校管理人性化的严重缺失,我们在呼吁政府增加投入时,不能忽视了学校内部的管理。

  11日晚上,一段视频的出现让不少网友都为之心酸不已。在视频中,一所山区中学的学生们在中午只能聚集在学校操场上就餐。没有餐桌餐椅,没有热腾腾的饭菜,甚至连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所有学生都只是露天蹲在一起。这是河南南阳新野县新甸镇二小,由于学校没有资金筹建食堂,于是出现了空地上的天然食堂。(山东商报 10月12日)

  食堂是中小学的基本办学设施,这同样属于政府必须保障的义务教育经费范畴,这所学校没有食堂,显然是当地政府义务教育保障不力的结果。为此,应当督促当地政府履行投入责任,解决孩子们的就餐场地问题。

  但与此同时,有一处笔者不理解,就是纵使学校没有食堂,学校也不该让同学们甚至在下雨天也在露天操场吃饭——拍摄视频过程中的阵阵雷声以及操场上坑坑洼洼的水坑,很明显当时正在下雨。难道同学们不可以在教室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吃饭吗?同学们在教室吃饭,可能会弄脏课桌、书籍、地面,但只要吃完后要求同学们清洁、打扫,这并不存在问题,可为何这所学校不允许呢?

  是学校想以此要求当地政府拨款建食堂吗?如果如此,可见学校用心良苦,但从教育角度,拿学生作拨款的“要挟”,十分不妥——学校食堂要建,要向政府要钱,但在食堂没建起之前,学校不能因为没食堂,就不管刮风下雨都让学生露天吃饭,应在有限的办学条件中,想办法给学生一个可以坐下来吃饭的地方。

  是学校认为教室不能兼做“食堂”,会增加管理的成本吗?这很有可能,但这同样不是一所对学生负责的学校应该有的态度,学生在教室吃饭,相比到露天吃饭,确实会增加学校的管理成本,但是,这点管理成本,学校是可以承担的。某种程度说,在学校没有食堂时,学校想办法管理好“教室食堂”,也是人性化管理的一部分。

  要求政府部门履责保障学校的办学投入,与在当前办学条件中,尽可能做到人性化管理,是办学的两个方面,两者不可偏废——不能因政府投入不足,学校就放任粗放的管理,也不因学校想尽办法解决问题,就拖欠投入。这所农村学校的“露天食堂”,反映出我国农村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以及学校管理人性化的严重缺失,我们在呼吁政府增加投入时,不能忽视了学校内部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