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未来的哈佛女孩?
女儿到北京后,我们的关系简直甜蜜到令我始料不及的地步。“妈妈,我太喜欢你啦!”她常这么说,我都有点不好意思啦。呃,这种心情,文艺腔的表述就是:俺原本只想你给俺一朵花,你却给了俺整个春天。她每天都很快活,简直比我还快活,总是突然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每天都能发现或确认我的优点。那,你以前不太喜欢我是因为我难以亲近喽?不是。因为我跟你爸爸离了婚?不是。因为我没在你身边好象显得不关心你?也不是。最后,她宣称是因为对我“不了解”。噢,多有逻辑!
她是一个开朗多动的小女孩,每天在屋里跑进跑出蹦来蹦去乐此不疲。她热爱学习,成绩一级棒,以至于我每个星期都能收到学校的《喜报》,上面写着某某同学在本周表现出色云云。最重要的是,老天,她喜欢阅读!如厕时和我一样必捧一本书,泡脚的时候也是。要知道,我甚至不介意我的孩子是不是同性恋,但我介意他们爱不爱读书。如果她不爱读书我又能拿她怎么办呢,所以我要感谢上帝!开学第一周,她的首篇作文就得到嘉奖并在校广播站向全校师生朗读,为此我感谢她所在的学校。所以,当她拿出学校征订什么辅导教材的通知让我填“是否征订”的回执时,我欣然征订——这和在南京时我的做法不相同。她很意外,“告诉你吧宝贝,我征订这个辅导教材并不是觉得你真的需要它,而是我用这种支持的方式向你们学校表示感谢,感谢校方为你所做的一切。如果我没猜错,这种征订对学校是有益处的。”我跟她解释。
她跑得比兔子还快,报名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拿了两个第一名,把我惊呆了!我的意思是,谁说我们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上周她的英语测试考了87分!太了不起了!因为9月份她到北京才开始正式学英语,而她的同学都已经学两年了!我怀疑再这样下去迟早有一天我不得不出一本书叫《我是如何把女儿送进哈佛的》之类,哈,诉说一个伟大妈咪的育儿史。
没有什么伟大的育儿经,孩子是上帝赐我的最美好的礼物,她的天赋、她的才具属于她自己而不是我的养育,这一点并非谦逊而是属实。作为母亲,我或许也有值得赞赏的地方,比如,能做到发自内心地与她像朋友一样相处、谈话,并给予她充分的自由、尊重她的个性及选择。我相信很多现代型父母也同意这个观点,只是他们未必做得到,他们仍迷信“家长就应该像家长的样子”,而他们心目中的家长标准呢,无非是像他们的父母或邻居或领导那样的人吧。哦不,我的孩子应该得到原本就属于她的自由、平等和被尊重,这不是什么额外的奖励。每一个人来到世间都应该得到这些。拜女儿所赐,现在的我非常喜欢孩子,世间的每一个孩子。
2、妈咪的态度
我们常常去百老汇电影中心看电影,借碟片,有时她陪我去库布里克书店喝杯咖啡。我们一起看过《蓝精灵》,一起看过《哈利·波特7》,还有《变形金刚》。《蓝精灵》上映之前我比她还激动,在她面前念兹在兹,因为蓝精灵是我童年的欢乐与慰藉,我常给她唱那首可爱的歌:“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电影版的《蓝精灵》看过之后,我们便常在一起哼唱最新的蓝精灵之歌:“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我还给自己取了一个精灵村的名字,叫蓝大大,她立刻抢夺了这个名字,我又给自己取名蓝果果,她又据为己有,把“蓝大大”还给了我。于是,我现在是蓝大大,她是蓝果果。我们还想了很多精灵村的名字:蓝婆婆、蓝丽丽、蓝豆豆、蓝妙妙、蓝哈哈、蓝小小、蓝皮皮、蓝丫丫……每一个名字都让我们浮想联翩,哈哈大笑。和孩子一起沉浸在单纯美好的童话世界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
我不赞成女儿语文课本中的某些文章,但也不打算现在就表达我的观点,可是,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里常有让孩子回家熟读课文并要求家长签字“已读”之类的,所以,当我第三遍听女儿朗读那篇关于列宁的文章时,我终于忍不住发作:“切,那个林中的小鸟又不是列宁家的,凭什么那个孩子要像做贼一样心虚?而列宁居然还坦然自若摆出一副大人物宽容的样子!搞笑!这是一篇毒害孩子心灵的文章!”
好吧,如果你必须问我对孔子的看法,相比之前我更喜欢庄子,我说:“孔子似乎有一颗拘谨的灵魂,重视教条。我更喜欢庄子,他是一个自由广大的人,也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孔子和他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人。除了庄子还有谁?呃,老子吧,老子非常有智慧,他的智慧不同于孔子的聪明。”
那么妈咪,你喜欢高尔基吗?有一天她问,因为她们正在学一篇关于高尔基的课文。“高尔基?不了解,只知道写了《我的大学》之类,但我没读,我也不打算读,我不打算读可不是说他不好啊……但你们那篇破课文到底想说啥呢?一个校报的小记者恳求给高尔基照张相,他答应了。这有什么了不起呢?照张相就能显示他对孩子的爱?我看这篇文章只会让孩子畏惧权威或官僚或者大人物。这也是一篇毒害孩子心灵的文章!”
久而久之,女儿知道了我的态度。当我再次说出对某个课文或人物的意见时,她会笑着说:“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哦?是吗?哈哈,我乐坏了,心想现在的小孩真不简单啊,我嘱咐她:
“这些是我的个人观点,但我的观点未必是对的,就像你们老师的话未必是对的一样。所以你可以留个疑问,自己慢慢去思考和验证。”
从她出生一直到现在,我都是这样跟她说话。我不会别的方式。我也不担心孩子听不懂,孩子们拥有比我们想象中更高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归纳能力,只要我们信任并且帮助他们。我烦透了那些少儿频道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跟孩子对话时,总是故意装出的一副嗲嗲的孩童腔或采用简单得有点弱智化的语言逻辑,还以为那是贴近儿童思维。我认为这些主持人应该去给高尔基、列宁倒尿壶——中国的很多主持人都适合去给名流政要倒尿壶!
3、小憨妞的小爱情
国庆期间,我特意从百老汇电影中心借了《茜茜公主》1—3部,女儿非常喜欢,我知道她会喜欢的,因为我也很喜欢。哪个女生不喜欢这种浪漫美好的故事呢。看完《茜茜公主》后,女儿和阿渣的女儿晨晨都开始把梦中的白马王子定位为弗朗茨那样的男子:英俊,高贵,富有。或许她们还希望自己就是美丽可爱的茜茜公主吧。我们当年何尝不是这样幻想呢。电影里有很多拥抱、接吻的镜头,但我们身处的时代已经无法捂住孩子的眼睛吧,索性坦然迎接这些“危险”。我希望她们更能感受到剧中纯正的爱情、仁爱的精神,以及茜茜公主的父母民主、开放、包容的生活态度。
女儿告诉我她喜欢班上一个小男孩,我有些惊讶,她才刚转学一个月呢。但,这一天终究会到来吧,我的女儿将像所有小女孩一样迎来她们的情窦初开。早在暑假里她就告诉我她有个五年级的朋友说自己班上“情书满天飞”。好吧,那你喜欢他什么呢?嗯,喜欢他的笑容,他能逗女生开心,还有,运动会上有个男生跑得太慢却责备他时,他哭了。“妈咪,告诉你吧,我觉得他哭的时候很可爱。”她说。我很感动她愿意与我分享她的秘密,我亦有责任与她一起承担,充当保护者与扶持者。“宝贝,不同的时期你会有不同的喜欢对象,这种感情纯洁而且美丽,我认为现在这个年纪甚至不需要对方知道或者也喜欢你。有一天当你真正长大,你终将遇到你生命中唯一的弗朗茨。”这是人生的局部真相吧,另一部分真相是,我们也许终其一生也遇不到梦中的王子,或者梦中的王子根本不会爱上我们。这是我的女儿以及所有小少女未来要学习的功课。但现在,她甜蜜地笑了。
4、幸福就是让生命更美好
父亲回老家了。我给女儿配了一部旧手机,每天放学她自己回家,每天回家后她都会给我打个电话。如此一来,我猜测早晨也可以不必亲自送她上学,学校离家近,她完全可以自己起床、出门吃早点。“不,我喜欢你送我上学!”她抗议。是的,每天送她上学是我们共同拥有的一段快乐时光,我们常常有说有笑,或者边走边背诵英语课文。在我们短暂的一生,在和孩子有限的缘分里,还能有多少这样的机会呢。
每天清晨,我们一起下楼,在小区的院子里看到鲜艳的月季花和粉红的石榴,从初夏到深秋,我们感受着季节的变化和万物生长的活力,“真美呀!”每天都赞叹。每天下午,我下班回到家,她做作业,我做饭,或者我们外出就餐,然后一起看《成长的烦恼》,睡前我们各自读各自的书,她读《女孩进化史》,我读《爱的艺术》,有时我们共同画一幅关于冬天的画,抢着为雪人涂上颜色。晚上,她要枕着我的臂弯才肯睡觉,要我轻轻拍打她的背,直到她进入香甜的梦乡。
这些都是幸福。这幸福不是“天伦之乐”之类的陈词滥调,我所体会的幸福是我和孩子彼此因为对方的促进而提升了自己,完善了人格,增强了爱的能力,因为对方的存在,我们能感到生活更快乐生命更美好,并将越来越好。
这是我家小区楼下一景。院子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和果树。
那天去接孩子放学,央求了很久,她才允许我在她们学校门口拍一张照片。
这是女儿在小黑板上画的,题目叫《快乐》,是她心情的写照吧。我真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