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8号,随着厦门银鹭集团董事长陈清渊与雀巢公司代表狄可为的签约,雀巢收购银鹭食品终于尘埃落定。与09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事件不同,此次雀巢收购银鹭食品虽然是近年来饮料食品行业最大的并购,但似乎并无引起太多公众的关注。即便如此,与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时相同的是,在一些对此次收购的分析评论中,仍见到一些拿民族品牌说事的声音,认为雀巢收购银鹭是对民族品牌的狙击。
与这种拿民族品牌说事的观点不同,笔者袁修梁认为透过雀巢收购银鹭的事件,可以从中厘清几个问题,例如什么样的品牌才算是民族品牌?判断一个品牌价值的依据是什么?什么样的市场环境是有利于品牌生长的市场环境?梳理清楚这些问题,才能让我们看待品牌更为理性,看待市场更为理性。而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关系到每位社会公众的利益,因为每一位公众的生活都离不开各种品牌,同时也都有可能是市场竞争中创建一个自己经营的品牌。
无所谓民族品牌,创造价值的品牌就是好品牌
对于商业品牌的经营者而言,品牌需要盈利才能在市场中生存,不能盈利的品牌无法在市场中生存,本质上而言,品牌是盈利的工具。品牌经营者长期经营品牌或者出售品牌,都是一种经济行为。
就如此次雀巢收购银鹭,对于银鹭食品的创始人而言,收购为其创业的付出提供了一个兑现价值的途径,市场并购行为的存在无疑是有利于创业者变现价值的事情。只要此类并购行为不违反法规,都是经营者自身的事情。所以,从品牌经营者的角度而言,其实无所谓民族品牌与否,品牌是一章生意,无关民族与否,在资本与市场已经全球化的今天,更是如此。
对于社会公众而言,一个品牌的好与坏,不是在于这个品牌是否是民族品牌,而是在于这个品牌为公众提供了怎样的价值。一个品牌为公众提供有用的价值就是好的品牌,是否是民族品牌其实并无太大意义。为什么这样讲呢,有两层原因。
其一,一个品牌是否是民族品牌本身就是一件不好鉴定的事情,或者说,在资本全球化的今天,已经没有单纯的民族品牌。就如09年炒的人尽皆知的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事件,许多公众认为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是对民族品牌的伤害,须不知汇源果汁本身就是一个注册在开曼群岛的外国公司,何谈民族品牌。而在今年年初某银行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该报告受访者中,约60%正考虑投资移民,27%的亿万富翁已完成投资移民。试想,如果一个品牌所有者的国籍不是中国的,他所经营的品牌又是否是民族品牌呢。而即便是国有控股企业,如国有的四大银行,其股份也有很大一部分也是为国外投资者所持有。从股权构成以及盈利分红上,四大银行每取得一分钱盈利,有很大一块都要分给外籍投资者,四大行又算不算完全的民族品牌呢。
其二,是不是民族品牌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又有多大意义呢。一个品牌,即便其在中国土生土长,根正苗红,即便它的所有股份都为拥有中国国籍的人持有,但是只要其是靠坑蒙拐骗,靠欺骗消费者而生存,是民族品牌又如何呢!这类民族品牌,早消失一天都是消费者的幸事,都是民族的幸事,如奶粉中的三鹿。而有的所谓民族品牌,其生存依靠的不是市场竞争,而是依靠行政靠垄断,靠政策所制造的市场壁垒带来的垄断收益,这类品牌即便是民族品牌,带给社会公众的,除了让消费者支付昂贵的垄断收益,想不到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所以说,于社会公众而言,民族品牌是个伪命题,民族品牌也可能作恶,也可能是垄断下寄生虫式的品牌。对于社会公众而言,判断品牌意义的唯一度量衡就是价值,就是看这一品牌为消费者创造了怎样的价值,这一价值可以是科技含量,也可以是品质、价格优势等等。从这个角度而言,银鹭的控股股东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消费者而言毫无意义。对消费者有意义的是,银鹭品牌是否提供有价值的商品。
与其关注民族品牌,不如关注市场环境是否自由公平
既然说对于消费者而言,不存在什么民族品牌之类的命题,此类并购事件又有什么是值得社会公众去关注的呢?在笔者袁修梁看来,这个值得关注的点就是市场环境是否自由与公平。因为与一个品牌是否是民族品牌相比,一个自由与公平的市场环境,才是与普通公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
对于社会公众而言,每个公众都可能成为一个创业者,只有在自由与公平的环境中,才能依靠聪明才智去创造一个品牌,获取个人财富;同时,每一位公众都是一位消费者,只有在自由公平的环境中,才能不断诞生为社会公众创造价值的品牌,而不是不断作恶的品牌或者是依靠垄断榨取公众利益的品牌。
首先,没有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就不可能有丰富多样的选择。在任何领域,如果没有自由竞争的环境,带来的只能是僵化与资源的浪费,最终受害的绝对是社会公众。与自由市场相对立的市场有两种,一种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带来的后果是供给与需求的脱节,要么是物资的短缺,要么是资源的浪费;另外一种是垄断市场,垄断市场带来的僵化与效率的地下低下,带给消费者的是昂贵的产品与服务。唯有自由竞争的市场,才可能让自然与社会资源的效率最大化,为消费者提供丰富与优质的产品或服务。
其次,没有公平的市场环境,就有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在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中,各个品牌之间遵循规则自由竞争,胜出的品牌一定是最能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品牌。与之相反,如果没有公平的市场环境,一个市场中就可能潜规则盛行,或是依靠权力寻租,或是违规成本很低,最终“高尚成了高尚者的墓志铭,卑劣成了卑劣者的通行证”。没有公平市场环境的市场,很有可能是劣币驱逐良币,最终损害的也是公众的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自由与公平的市场经济规则逐渐向各个经济领域扩散。也正是因为这一转变的原因,各类富有活力的品牌在中国大地上诞生。同时,由于市场上自由与公平的规则还处于完善当中,如现在民营企业在融资等方面与国有企业相比没有优势,一些民营品牌在做到一定规模之后,选择了被外资并购的道路,也是在经营上的一种方式。
所以说,在此次雀巢收购银鹭的案例中,我们需要梳理清楚的正是这些问题。只有梳理清楚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更好看待各种品牌,看待品牌生存的市场环境。只有一个自由与公平的市场环境,才能为各种品牌的孕育提供阳光与雨水,让杰出的品牌胜出,让低劣的品牌淘汰,让资源的效益最大化,从而让品牌更好为公众所服务,而这个才与社会上每个人息息相关。
自由公平的市场环境才是正道,其它都是浮云
评论
1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