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调控难有根本改观
虽然很多人对2011年的地产调控依然充满期望,并认为还会有很多的调控办法,但现实的尴尬却在于,谁也说不清这些期望中的办法究竟是些什么办法,甚至,更无法预测这些办法究竟会有什么效果。
去年年底的最后几天,针对地产调控的表态接连密集出现。而与此相对应,许多城市将在2011年延续“限购令”的消息也随之传来。这种消息并不令人意外,在强力政策压制之下依然顽强上涨的楼市,“限购令”取消才是真正的意外。“限购令”在许多城市已经被证明为破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去年11月七十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显示,15个限购城市中仅广州新房价格环比下降0.1%,另有5个城市新房价格持平,其他10个限购城市的新房价格均环比上涨。
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的100个城市全样本调查数据则显示,去年12月全国100个城市住宅均价较上月上涨0.9%,其中82个城市价格环比出现上涨,上海、北京等十大重点城市均价环比上涨0.75%,同比均价上涨27.72%。
起码就目前来看,“限购令”所释放的政策信息,并不是价格将出现松动的预兆,而是供应趋紧的标志。以此思路顺延,2011年“限购令”的延续,释放的也依然是供应趋紧的信号。正如北京的“限牌治堵”,明白无误地透露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如同其他资产价格都正在寻求新的市场定价一样,地产市场也存在价格重估的强烈要求。一方面中国经济长期的高增长,财富的积累必然导致价格体系自我修正;另一方面,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也源源不断地制造出需求。同时,投资渠道不畅、保值增值没有多少选择余地,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之于地产的需求。如若对这样的客观现实视而不见,而将调控重点立足于打击炒作和投机,地产调控实难取得切实进展。
当前,调控手段看似颇多,其实均面临现实困境,回旋余地没有想像的那样大。争议已久的房产税,被认为是地产调控的重磅武器。但之于房价,很难断定其效果真的能够符合公众的预期。在一个供需失衡的市场上,任何加税都将会对价格起到助推作用,而不是相反。更何况,房产税之于当前的真实目的究竟为何,并没有相对明晰的认识。而从加大资金成本的角度,加息自然能够对需求产生抑制。但它与房产税面临同样的问题——如何平衡经济的发展与调控的关系。即便暂时忽略土地财政,在当前的经济结构之下,地产调控也注定无法回避其与经济增速的关联。
只有通胀态势得到控制,并且经济增速适当放缓,房价的涨势才有望得到稳定。经过了2010年最严厉调控中的上涨,针对地产的调控措施看上去只是给追求波动差价者提供了交易机会。但地产市场于今已经将实体市场和资本市场紧密结合,你尽管可以去主动刺破泡沫,却不得不防泡沫破裂的连锁反应。在2011年开年之初,地产调控依然没有显露可能的起色。这其实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如果不想承受硬着陆的巨大起伏颠簸,就只好忍受软着陆的漫长折磨。
20110105《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