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咱中国假冒伪劣产品众多,企业“恶性竞争”盛行。以2010年为例,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抗日战争时期,伪军是一切汉奸队伍的总称,在网络时代,伪军有了另外一种称谓,“网络水军”、“网络删帖公司”。2010年,网络水军受雇删帖公司为客户发帖回帖,捧人、毁人、“代表”民意,其数量之巨,大有水淹互联网之势。网络民意往往成了网络“水”意。
2010年,伊利、蒙牛两大乳业巨头联袂上演了一出“罗生门”。10月19日,伊利、蒙牛互指对方是制造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的幕后黑手,“深海鱼油”事件尚未厘清,双方再次陷入口水战。身为不明真相的网民,在围观的同时,担心的是自己的健康,忧虑的是中国奶业。
2010年11月,QQ与360燃起战火,一个称对方窥视用户隐私,另一个说要愤起自卫。然而,令网民愤怒的是他们之间的战争竟然在用户的电脑上进行,用户成了这场战争的最大受害者。这一幕就像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了侵占朝鲜,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发动了日俄战争。QQ大战360,这一幕与当年何其相似。
等等。
中国企业为什么不把消费者当回事?中国企业为什么喜欢“恶性竞争”?
与中国不同,从没听说过微软与IBM“恶性竞争”;从没听说过可口可乐与百氏可乐“恶性竞争”;从没听说过Nike与Adidas“恶性竞争”;也没听过通用与本田“恶性竞争”。
但凡经济发达,人均收入较高的国家,企业之间“恶性竞争”较少;只有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较低的国家,企业之间“恶性竞争”才较多。
经济发达,人均收入高的国家,百姓对消费品质量要求也高。所以,在发达国家,假冒伪劣产品较少。
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虽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日益发展,人均收入日益增加。但是,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人均几万美元的收入,咱人均4000美元的收入,实在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说中西部贫困地区,收入与购买能力就更低了。
人均收入低,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较低。西方经济学在讲消费者理论时,从收入与效用角度解释人们日常的消费行为。效用是指物品与服务带给我们的享受。
一般人眼中,自由可贵,生命无价。可惜的是,这仅仅只是个幻觉而已。事实上,自由有限,生命有价。人人都知道,出门就有交通事故的风险,可是没有人因此而不出门。简单如到街对面吃碗面,我们也是冒着生命危险的,只不过被车撞倒的可能性较小而已。
不要说你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如果你只牺牲一点点原则,就能得到很多好处,估计你也会放弃部份原则。“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一个爹娘不疼爱自己小孩的,可是,为了生计,大人都得上班,减少与孩子相聚的时间,这是生计与爱的替代。如果你心中有了心爱的她,你也不可能时时刻刻与她粘在一起,你也得上课学习,这是爱情与学习之间的替代。等等。
既然各种物品与服务,均可以替代,那么,容易找到两样物品不同的消费组合,从它们当中获得的效用是相同的。比如苹果与上网,2个苹果与3小时上网,与1个苹果与5小时上网,这两种组合,带给你的效用相等。把效用相同的不同组合用线连接起来,便是无差异曲线。
消费者买东西时,目标是效用最大化,但要受收入多少的约束。比如,你有100元钱,全部用来买苹果,可以买50斤,全部用来上网,可以上50个小时。把这两点连接成直接,就是收入约束线。
如果把收入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放在同一个坐标系中,这个坐标系统用苹果数量与上网时间表示纵轴与横轴。那么,两线之间就会有三种关系。
第一种是两线相分离,无差异曲线在收入约束线之上,这种情况,说明你想要的东西太多,超过你收入允许的范围,是种不可能达到的情况。
第二种是两线相切,此时,每样物品带来的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消费者效用最大。
倘若此值不等,就是第三种情况:两线相交。你把钱多用于比值数值大的物品,少用于比值数值小的物品,也就是向切点方向移动无差异曲线,便可以提高总的效用。
随着消费同种物品增多,每件物品的效用降减少。比如,你在饿的时候,吃第一个馒头,你会吃得很香,但随着吃的馒头数量增加,你会觉得味道与口感在下降,等吃饱后,你若再吃,就会觉得撑得慌。这就是经济学总结出来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随着消费物品增加,物品边际效用下降,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会下降,直到与其他物品比值相等为止。这个过程中,你所得到的好处会一直增加,当各物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时,你获得的好处最大。
不仅仅消费,其他领域中的选择,同样如此。“好马配好鞍”、“好钢用在刀刃上”;学生复习应试时,应该把时间用在最能提高成绩的科目上;只有你为女友花尽心思,才能体现你对她到底有多爱;“如果你不知道那天我喝了多少杯,你就不知道你到底有多美”。等等。说是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用两线分析法,来解释臭名远扬的牛奶掺假三聚氰胺事件。在人均收入较低的情况下,收入约束线只能够到较低的无差异曲线,也就是档次较低,质量较差的物品。而质量较低的牛奶,就更可能掺入三聚氰胺。高质量物品,往往存在值钱的品牌与商标,生产厂家不太可能生产假冒伪劣,否则的话,就是砸自己的招牌。
所谓“穿皮鞋的怕穿草鞋的,穿草鞋的怕不穿鞋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年朝鲜战争,为何美国人打不过我们?很重要一个原因是人家是穿皮鞋的,我们却是穿草鞋的;人家美国人生命相对值钱,我们中国人生命相对不值钱。而战争就是一种玩命的游戏,虽然人家武器装备不错,但人一金贵就怕死,如果打起持久战来,战争形势就可能扭转。
既然假冒伪劣在老百姓当中还存有需求,企业就会生产供给。
以上是从消费者需求角度说的。是消费者人均收入低下,对质量较差物品有所需求,所以,假冒伪劣产品众多。从生产者角度看,道理完全是一样的。只不过把收入约束线换成等成本线,把无差异曲线换成等产量线而已。
因为经济不发达,拥有世界品牌与竞争能力的企业,咱中国还是很少的。因为企业还没有做大做强,所以,我国企业的成本约束线比较低,只能够到较低的等产量线。也就是说,我国企业生产的东西,往往档次较低,质量较差。这样的企业,当然不会太重视诚信,注重品牌。这样的企业,就可能“恶性竞争”,不把咱们消费者太当回事。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经济发展了,人均收入上去了,假冒伪劣产品才可能减少,企业“恶性竞争”才能变成“良性竞争”,生产者才能真正把消费当作“上帝”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