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一词,屡见于众口。有朝一日,竟有人对面说我“清高”云云。虽然该词常在耳边听到,很熟悉,但若认真起来,仔细斟酌它的真正含义来,却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实在说不真切。于是只能借助身边汉语词典这位“老师”帮我解说了。经查该词条,有两项解释。其一,说人品行高尚纯洁;其二,说人孤高,不合群。前一词义褒奖成分居多,而后一词义贬损成分居多。我们常听人说某某清高,概指后者,即孤高,不合群。
处众生之中,孤标傲世者,其言异于俗人,其行异于俗人。如此,不被他人论为清高,实在难也。言行不与庸众同流,与之俯仰世间,则必为他人眼中另类。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鱼。最美的果实最易受鸟儿啄食,最有价值之人总是容易受人中伤。自古至今,历来如此。故而懂得人性的人,知道如何生存于俗世人间者,总有一些出格之举,干一些荒唐之事,外示人以颟顸糊涂,而其内心则明澈如镜也。此为明哲保身之法,而有眼无珠的俗人,哪里能明了其人的精明呢?只有那些识见高超者,才能洞悉其人的这种障眼法。
正道直行者,言行表里如一,总是坚持自己的行事原则和标准,对于他人的说三道四,向来视之如草芥,毫无介怀,依然“一蓑烟雨任平生”。流俗之言,岂可当真?如果计较,那不正中了人家的圈套,成了流言的俘虏?看一个人合群与否,不能看其表面现象,更要看这个群体是由什么样的人组成。如果说一群鸡鸣狗盗之徒,整天只知道张家长,李家短,不合群也罢,如果是一群道义之士,与之交往,互相砥砺,能使你进步,那就应该与之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