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不是“病夫”(图文)




 

企业家不是“病夫”

——读张华《他们比你更焦虑:中国富豪们的隐秘忧伤》

/张小平

 

张华的新书出来了,他将之命名为《他们比你更焦虑:中国富豪们的隐秘忧伤》。

《南方周末报》一直是我长期阅读的一份报刊。作为该报的财富报道记者,张华的这些对财富人物的采访报道文章,绝大部分我原来都在《南方周末报》上看到过。甚至其中某些文章的前期采访工作,我还为他提供过一些帮助。对张华其人其文,我有几点深切的感慨:

一个是他的态度。几乎每一篇财富人物报道,他都做了仔细认真的采访准备工作,阅读了大量资料、数据和报表,走访了大量相关人士和现场,进行了深入反复的思考。在写作的时候,因为面对大量繁杂的调查和资料,他常常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在电脑面前一坐就是通宵达旦。其实把这本书的名字稍做篡改,便能很贴切地形容他写这些报道时的状况:你比他们更焦虑!

一个是他的立场。财经记者在面对这些巨富们时,最容易走两种极端:自卑到屈膝或自负到粗暴。所以我很赞成张华在采访报道财富人物时的立场:对笔下的财经人物应有敬畏之心。敬畏不是卑躬屈膝,也不是横加指责,而是建立在理智和客观基础上的一种对报道对象的尊重。毕竟,在中国做企业太不容易了,即使他们犯下了错误,我们也应以善意的劝诫为主。记者不是“无冕之王”,你不能因为自己不自知的孤陋寡闻、不能因为你抓住了一些事实的皮毛,不能因为你掌握了媒体的话语权,或者仅仅因为给你的红包不够厚重,就以笔为刀,对这些经历过种种创业艰辛和磨难的企业家们任意砍伐。

从采访报道文章到结集成书,其实我最关心的,是作者或编者如何把这些文章串起来的?张华选择了一条比较辛苦的方法:不但在每篇文章后面加了很多有趣的花絮,让读者了解到更多采访报道背后的故事,而且他还企图建立一种理论模式,让这些文章成为服膺于他理论的最好案例。

张华借鉴了“病夫治国”这一概念,并套用德国心理学家弗里兹•李曼的人格模型,从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的角度出发,将这些企业家当作“病夫”加以剖析。所以,我们在书中看到,李锂、吴亚军、张茵、陈发树、杜双华、李兆会等被归纳为忧郁人格;黄宏生、牟其中、兰世立、汪远思、阚治东等被总结为分裂人格;曹德旺、罗红、陈启源、沈锦华等被分析为强迫人格;刘添财、张小波、徐文荣、邵忠、郭信平等被指派为歇斯底里人格。

尽管我很佩服作者的这种从案例到理论的提升,也承认他几乎做到了自圆其说。但我从内心深处不太认同企业家如“病夫”的说法。恰好相反,我觉得中国企业家这个群体,是这个国度所有群体中最为健硕的一群人。

他们如小草一般,从巨石的隙缝中钻出尖来,经历过无数的急风暴雨,才最终长出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来!如果没有强壮的体魄和粗壮的神经,早就被碾成了尘土了。正如夏衍在《野草》一文中所描述的一样:“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是世界无比。它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这些财富人物的经历曲折离奇、性格复杂多变,如果删繁就简地进行归纳分类,就容易落入脸谱化的困境。他们拥有一座森林般的故事和性格,为什么我们非要拿一片叶子把自己和读者的眼睛全挡住呢?

如何才能避免一叶障目呢?可以探讨使用的方法有:挖深一点;缩小一点。

对财富人物及相关事件的采访报道,因为种种原因的制约,让我们常常只能抓到一点皮毛,这难免影响了对整个人物和事件真相的了解。比如黄光裕,媒体让我们看到的是他和陈晓的争强斗胜,其实背后会不会是政客们的一次争风吃醋呢?比如兰世立,媒体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企业家的自负狂妄,那背后会不会是有一双无形的手故意把他甩进“疯人院”的呢?幸运的是,如张华一样认真执著的财经记者们,在采访报道中对真相的努力挖掘,能帮我们尽量避免陷入事实假象的陷阱。

 在以往写作财富人物时,我一直秉持着一个原则,那就是“大时代、小人物”。因为无论是黄光裕之类的落马富豪,还是刘永行之类的长青富豪,如果把他们从那个大的时代和大的社会背景中脱离出来,对他们的认识无疑会是片面的、不客观的。只有把他们缩小一点,置于波澜壮阔的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去,我们才能发现这些人的标志性意义。

正是意识到以上的问题,学者傅国涌在写作《大商人——影响中国的近代实业家们》一书时,深有感触地说:“我发现,长期以来,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当中,企业家阶层的作用、努力、影响特别是他们的精神价值,在很大程度上都被遮蔽了。我们对这个阶层、这种独特的社会力量的认识几乎都是带着偏见的,充满了符号化、简单化。即使是那些有关他们的传记也往往停留在他们经营有术、创业有成的表面上,大多没能把握他们的财富精神实质,更没有深入他们背后的历史,将他们放在整个大历史中,同时又把他们看作是一个自主的主体,还给他们血肉丰富的形象,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2300年以前,惠子和庄子在濠河的桥上较真。而作为商业财富观察者和记录者,如果我们不惜从桥上跳下去,潜到水面以下更深的地方,能否把鱼们的喜怒哀乐看得更清楚呢?

《他们比你更焦虑》就是这样一本水面之下的书,但作者还有能力潜得更深。期待以后他能为我们继续展现财富人物们更为精彩、更为复杂、更为生动、更为真实的“水底世界”。

 

 

 

 

《他们比你更焦虑:中国富豪们的隐秘忧伤》

东方愚/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12月第1

定价: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