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史歌{终身受用}


                                                            

书法史歌{终身受用} - 关中秦弛 - 关中秦驰

                                              

自从盘古开天地,自然渐进多兴替。

上古文字有源头,先民结绳记事理。

仰则观象而于天,俯则察法而于地。

物类生灵皆有德,八卦符号出伏羲。

人文初祖轩辕帝,社会进入新时期。

脱离原始别愚昧,华夏文明从此立。

仓颉造字览万物,象形符号始为书。

九州渊源存史鉴,先祖文化遗甲骨。

周代史籀创大篆,曾书籀文十五篇。

后因汉朝王莽乱,遗迹仅存二百言。

千古一帝秦赢政,横扫六合建丰功。

统一文字有李斯,新立小篆天下通。

秦时程邈生下邽,云阳大狱研隶体。

摆脱象形出新书,文字结体有法依。

东汉章帝兴章草,隶体新写当章表。

急就书章求方便,字字独立韵味好。

今草出自张伯英,世人皆称张芝名。

笔势通脉意不断,萦带连绵一气成。

行书源于刘德升,书学后汉冠群英。

真字草书介中体,大小流畅气相通。

蔡邕东汉大书家,著书立说贡献大。

《笔论》《九势》皆高论,妙悟“飞白”自然法。

三国时期有钟繇,开辟书路又一条。

正书之祖树楷模,发展还在魏、唐朝。

汉隶继秦脱篆意,蚕头燕尾八分体。

宽扁多变横波磔,百家遗韵后人习。

十一

东晋右军师卫铄,广游博采艺业卓。

唐宗传论立“书圣”,行书“兰亭”千古绝。

十二

献之天资比父强,笔意拓展气外张。

情驰神纵形俊美,与父齐名称“二王”

十三

北魏书体隶转真,创新变革百余春。

斜笔侧锋变楷形,最负盛名二十品。

十四

郑君道昭北魏人,魏碑大成集一身。

山东多处有石存,直至清代才识君。

十五

最富创新欧阳询,唐初楷书第一人。

秀健瘦削出险峻,“三十六法”后人循。

十六

行楷大家虞世南,唐宗之师地位显。

外柔内刚笔圆转,结构疏朗多内涵。

十七

名门之后褚遂良,羲之遗意新风尚。

逆行逆止有韵致,法则美丽势流畅。

十八

孙氏过庭生寒门,精心研草数十春。

不为法缚著新论,《书谱》承前启后人。

十九

文字框架被打散,挥毫落纸如云烟。

醉态笔下开脉流,“草圣”世人歌张颠。

二十

刚正爱国颜真卿,一变古法生雄风。

浑厚中空筋舒展,楷书大气数鲁公。

二十一

怀素和尚幼出家,禅意融书笔生华。

酒后狂书忘自我,畅意无束任挥洒!

二十二

柳公生于唐晚期,欧颜两法融一笔。

心正笔正字神奇,骨气当先柳楷体。

二十三

世人皆赏东坡诗,宋朝挥毫第一枝。

才气笔意互得益,真行相半多逸姿。

二十四

锋藏笔中意在先,入古出新黄庭坚。

草书飘逸以韵胜,倡导用笔最关键。

二十五

米芾书坛称怪才,美学观点独见解。

中锋“刷”字畅其意,行书飞动气豪迈。

二十六

蔡京艺高臭名扬,历史淘汰颂蔡襄。

步趋前贤少新意,正统书家多褒彰。

二十七

北宋徽宗名赵佶,三分笔写瘦金体。

清劲瘦长细不枯,可惜昏庸丧社稷。

二十八

精忠报国英雄将,岳武抗金美名扬,

“还我河山”书浩气,“满江红”写大忠良!

二十九

元朝大师赵孟頫,齐名唐代欧、颜、柳。

落笔如风结体扁,小楷媚丽多劲秀。

三十

集大成者董其昌,明代数他影响广。

疏朗格局透潇洒,超越诸家秀见长。

三十一

清初神笔乃王铎,入帖出帖有新说。

行草功夫透遒劲,纵横开合气势阔。

三十二

傅山作字先做人,人奇字古倡国魂。

“四宁四毋”立论高,明亡清初不称臣。

 

三十三

板桥自誉“六分半”,隶楷行体互相参。

乱石铺阶章法奇,八怪之首多美谈。

三十四

道光年间何绍基,挽救书风出衰靡。

融合碑帖扬个性,行草峭拔生神气。

三十五

开派画家吴昌硕,书画交融精笔墨。

书为根基画成名,独步金石工篆刻。

三十六

民国奇才生三原,爱国爱民一大贤。

魏体新意大手笔,改革文字开新天。

章今狂草熔一炉,四个原则定宏观。

《标准草书》集大成,代表符号融经典。

易识易写最简便,准确美丽妙规范。

个体独立天地合,整体神采出自然。

草书第四里程碑,“于体”影响最广泛。

人品书品堪领袖,右任才是书中仙。

三十七

千古伟人毛泽东,王者气概贯书中。

酣畅飘逸气度宏,磅礴豪放有神功。

 

斜势险绝中轴正,侧中取平自然成。

点画脉连变化多,奇韵天纵多露锋。

文挟风雷破旧制,笔扫腐朽百万兵。

墨泼江海掀巨浪,纸动寰宇起雄风。

融古贯今个性扬,求新求变登巅峰。

“毛体”草书惊天地,旷世难有一人同!

三十八

(一)

综观书史古到今,发展道路甚艰辛!

人民创造是动力,入史多为名望身。

甲骨镌字钟鼎铸,陶石简帛也铭文。

刀留书痕锥遗韵,笔墨纸砚更创新。

文字进步靠改革,书体衍化有章循。

战乱纷杂生百家,和平时期出才俊。

线条索连千百世,墨韵醉迷亿万人。

放眼视察大世界,华夏文化最精深!

(二)

历史百姓来推动,艺术发展才有根。

大呼书界轻名分,名家并非圣贤身。

广纳贤良促发展,淡泊名利德艺馨。

草市野民多妙手,乡井林泉有高人。

皆因区域地位故,难露头角束缚深。

万众携手攀高峰。入古出新超前尊。

让我中华神州地,英才辈出花缤纷!

 贺一平先生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