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推动人类进步


追溯人类的发展历史,每一次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都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且随着历史的进步,这种影响越来越显著,甚至在彻底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

自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lectronicNumerical Integral and computer,简称ENIAC埃尼阿克)于1945215在美国的展览会上问世,信息通讯技术就逐渐的从美国开始崛起。

信息产业的创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美国经历了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以大型计算机为中心的创新;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以个人计算机为中心的创新;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计算机和通信相结合的网络技术为中心的创新。

信息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到第三阶段才真正体现出来,但是显然没有前人在头两个阶段的锐意创新,第三阶段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信息技术发展的第三阶段是网络化。现在的因特网就是网络化演变的一个阶段,它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于1969年率先推出的,被命名为ARPA.net,其目的是确保在发生核战争时,全国性计算机网络仍能生存,还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科研课题的合作,保持科研项目的同步实施,大大促进了科研和教育的进步。

20世纪80年代后期,互联网络功能更加强大,信息资源更加丰富,覆盖面越来越广,成为各国科学界和教育界开展业务所不可或缺的手段。互联网络由于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及时互联互通,打破空间地域的界限,从此受到了世人的重视。网络逐渐地被运用于各个领域,而不仅仅局限于军事、科学和教育界。

19954月,NSFnet骨干网被拆除,互联网络开始商业化。由美国第二大通信公司MCI负责建立并运行的高速骨干网业务,自西向东建立了四个网络接入点(设在硅谷、芝加哥、华盛顿、纽约),各政府部门的网络(如能源网、宇航科学网络等)以及网络通信公司建立的商业网经过这4个接入点互联,各地区网又通过上述网络接入骨干网,这样,原来只为科研教育部门和政府部门服务的互联网络,开始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商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网络的规模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商业应用也得到了空前的进步,实现了它的第二次飞跃。

    事实证明,美国公司正在把它们的供应网络和销售渠道转到因特网上,并且参加新的网上市场交易(企业对企业B2B)。美国公司也利用网络系统改善内部业务流程——协调产品设计、管理库存、改进客户服务、降低管理和经营成本。不过当时,数字经济的演变还只是处于早期阶段,例如,据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的调查,三分之二的美国制造商还没有利用电子网络做生意。

    消费者也从电子商务获得好处。有越来越多的个人上网,到2000年,全世界接入因特网的人数达到3.04亿,比1999年上升80%,其中美国和加拿大的网民所占比重略低于50%。20003月美国人口普查局发布了第一个企业对消费者电子商务的官方统计,1999年第四季度零售商网上销售总额为53亿美元,占零售总额的0.64%,这个比例虽然还小,但是它的前途不可限量,因为越来越多的各种商业机构、金融机构、产业部门纷纷进入网络,它们不仅利用网络传递信息,获取信息,而且凭借这个舞台,开创了许多全新的经营方式和各种遍及全球的电子商务活动,电子广告、网上购物、网上书店、网上拍卖、电子银行、电子报刊、电子图书馆等等异彩纷呈,使人目不暇接。

   随着世人对电子商务网络的日益重视,万维网对因特网商业内容的开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促进了因特网基础设施的私有化过程。最高层域名(因特网地址中充当后缀的三个字母)数量相对比例的变化表示商业化的因特网内容在不断增加。1996年。有商业标志“.com”和“.net”的域名所包含的主机大概是有教育标志“.edu”的域名所包含的主机的1.8倍。至2000年,“.com”这一术语已经成为刚刚起步的因特网的流行表述,而且“.com”和“.net”的域名所包含的主机已经是“.edu"的域名所包含的主机的6倍。在网络基础设施逐渐商业化,以应对规章制度改革和投资流动带来的巨大压力时,因特网的商业应用在20世纪90年代晚期得到了爆炸性的增长。

   互联网的营销功能的效果是极其显著的。厂商们一直在依赖消费者网络的良好口碑宣传自己的产品,这种引荐式网络(referral network)常常是交流产品信息的快捷、有效的工具。假设一个消费者使用过一种产品,感到满意,并把它推荐给两个朋友,接着这两个朋友也去试用,也喜欢,又将它推荐给自己的朋友,然后是朋友的朋友又推荐给更多的朋友。你可以想象,通过口头传播关于产品的信息可达到的人数会急剧增加。这种现象常被描述为“病毒营销”(viral marketing),因为它的交流像一种病毒的传染一样。一种传染性病毒可以在有交互活动的寄主之间传染,对病毒营销来说,互联网是一个重要的工具。2001BursonMarsteller公共关系公司主持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有10%的美国互联网用户是电子传染者(e-influential)。所谓电子传染者,就是指那种影响人们网络行为的人。在离线环境中,口碑信息可由一个人传递给其他两个人,而电子传染者可平均传递信息给14个人。另外,若涉及商务或是技术问题,人们更愿意到电子传染者那里而不是普通用户那里去寻求建议,前者是后者的4倍。病毒营销技术中所含的基本概念是人们会相互影响,信息传播的速度取决于存在于人们之间的网络性质,接触到信息的最终人数取决于网络大小。虽然病毒营销被认为是信息在网络中单向流动,但是实际上网络成员之间是不断地互动的,这种互动以及通过不断互动建立起来的关系就是网络的价值。当许多网络公司开始注重互动聊天软件工具、BBS公告版后,如MSNQQ的开发和技术升级,病毒营销的效果就显得更加非同一般了。消费者对于某个新产品的口碑会同时迅速地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要这个地方存在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