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的商品信息交换演变过程奇诡变幻,就如一部跌宕起伏的经典历史戏剧,其中的启幕、递进、嬗变,千回百折,山重水复,让人叹为观止。
由于人类群居的分工特点,通过群体或个体之间商品交换的贸易行为由来已久,在贸易的行为过程中,信息的主动一直作为贸易的主导行为因素,对整个贸易的成功与否及其效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贸易的达成离不开三个重要因素的支持,信息流的通道、资金流的通道和商品物流的通道。只有在以上三个因素都完备的前提下,贸易行为才能充分达成,而信息流通道的效率更是起着首要的决定性作用。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不断优化信息交换的手段,任何群体或个人,如果能采用更先进的信息交流技术作为发展手段,都将在贸易行为中取得必然的优势。供求双方信息的交流一直是贸易竞争中的重中之重,而信息交换的方法多种多样,随着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演变发展。从最初的语言手势交流,正如古语言,货好还得勤吆喝,通过演讲形式将商品服务信息进行推广,演进发展到通过海报宣传信息,建立文字宣传效应。一直是供应方对信息进行推广的手段,也是达成贸易的首要操作方式。 一切行为都是围绕着将商品服务信息更快速高效地传递给潜在消费群众。
集市,市场的存在也是为了让供求双方达成信息交流,并以此为前提形成贸易促进手段。而这个阶段,多为商业服务供应单位的自发性形式。
第一阶段为个体自发阶段。因技术手段的局限性,信息交流目的以讲解产品及服务的功能为主,通过演讲,宣传单张、海报的张贴,纸张的派发,招牌的推广方式进行。这样的方式,成本低,直观性强,也有较好的交互性,但是区域往往局限在很小的范围,也正是因为在小范围内的推广才保证以上各特性的发展。
第二阶段促进需求方便利获取和认识相关信息。商业服务供应单位开始采取集中方式,于是开始应用市集、市场、展会形式,各类的商品服务信息开始集中,让消费群体对商品信息的获取更加的高效。虽然方式还是会受物理地域的局限,但因消费群体的聚集,从而也扩大了这种方式的影响力,因此成本相应提升。但因效益的提高而相应抵消,也成为贸易信息流通的发展趋势,并因为商品的交互性和直观性,该方式也一直延续到现在。
在信息相应集中的模式出现后,消费群体在信息获取方面的选择更多,相对应信息的集中注意力开始减少。这时信息宣传的形式也开始转变,从过去个体阶段注意对功能的诉求开始过渡到对品牌信息的宣传,让消费者开始对品牌产生认识。从而创造更多与消费者系统接触的机会。第三阶段随着分工的进一步细化,报纸、杂志出现,这些媒体作为第三方的广告服务角色,代表着对潜在消费群体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时代已经来临,并由此演进到第三阶段,分工教育的阶段。通过报纸、杂志,让潜在消费群体在获取新闻、知识等信息的同时,将商品服务推广信息穿插其中,由专业的广告商以服务收费的方式,向商品服务供应单位提供广告服务。于是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会在生产成本里加上建立多点渠道,批卖零售分销网点,建立更多与潜在消费者的沟通机率成本。此外,商品价格也附加了广告宣传服务所摊入的成本,消费者开始成为被定向教育的对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工教育阶段的宣传形式,也由纸媒体向电子媒体已至今日的数字媒体为主导的多元方式过渡。
纸媒体多以邮递DM模式、传单模式、报纸、杂志的软文式广告模式出现,交互性,直观性较弱,成本也较大,但因其善于对某一授众群体进行集中性的教育,因而取得广域优势,仍然受到更多有实力的商品服务供应商的青睐。
然而在直观性方面,电子化媒体的发展也让信息传播的方式更多元化,电视、广播、电话、传真等方式相继出现,让信息表现的直观性进一步加强。更由于电子媒体相比纸媒体更加生动,因而得到更多人的喜好。也更进一步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但因为电子媒体频率资源与精确性的局限,传播的成本也很高。致使普通的企业无法负担高昂的广告费用,从而在品牌意识形态竞争的年代倍感压力沉重。同时,电视、广播的广告形式,因为精确性有限,投放时虽然知道有大量的非潜在消费群体也在消耗其广告投入,但也无法控制。
例如,投放女性用品广告时,有一半的男性受众也在看,而这部分广告费用消耗产生的回报率非常低效。正如广告界流行的说法,我们很清楚有一半的广告费用是被浪费了,但我们不知道是哪一半。以电话、传真方式进行推广,在交互性方面有了提升,但其广域性、主观性及成本高的瓶颈也让该信息传播方式局限在部分的商品服务领域中。不断进行精确性地优化投放效果是广告业一直追求的方向。通过特定区域,例如地铁、飞机、机场、医院、写字楼甚至电梯口,对受众圈子的分类也开始不断地细化。可见,科技手段与传播方式带动信息传播的变革,围绕着提高直观性、广域性、交互性、精确性、效率,降低传播成本的浪费,减少成本负担而不断向多元化、细分工的趋势演进。
数字媒体时代带来的将是革命性的变化,信息传输由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方式传输,信息转化为数字代码,而交互性大幅提升,数字互动的技术将信息传播的高精确性、立体直观、广域性、效率都大幅提高,通过互联网络,潜在消费群在接受商品信息后产生购买欲望时可同时将资金流通过电子化支付,商家也即时获取订单,物流机构也同时得到送货信息,这种同步异动的现象将信息传播与购买行为融为一体。
过去,信息传播服务单位负责向潜在消费者传递信息,再由商品服务单位分发到消费者,传播单位不需直接为销售负责,也无法以商品流通的角色存在,而在数字媒体传播技术的交互性特点的支持下,再以电子技术将资金流电子化的基础上,传媒业完全有可能切入流通环节,直接面对消费者,并同步完成交易过程,实现数字化信息贸易的新商业模式。
正如VISA和万事达为银行、商家、消费者之间制定了资金流通的标准化,而带动资金电子化流通的时代,数字化信息贸易的标准化建立,也非常关键。缺乏标准化的商业模式是散乱的,让人无所适从的,正如现在互联网商业信息领域的孤岛现象。
此外,数字化媒体的商品服务展示将会更直观生动,传播区域遍达全球,效率也可在瞬间完成传播和交易的双重任务,更重要的是高精确度定向传播不但提升了传播效果,同时也将大幅降低投放信息的成本,让信息传播更为广泛有效。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类每天都在接受过度信息的轰炸,消费者已经被动接受太多信息,对信息的感知度开始下降,广告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很多商品服务信息必须经过多次重复才能建立受众的初步印象。于是,消费者开始通过主动的需求去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这就是近年来开始有大量群体从电视媒体逐渐向互联网媒体过渡的原因。而帮助消费者筛选信息源的搜索引擎成为关注热点,过去在高速公路上只要有三块广告牌就可以在受众心中留下印象,现在却需要十块以上才初具效果;过去电视频道十个以内,投放一个频道有10%的机率受关注,而现在上百个电视频道在分割着受众的注意力。
在受众范围内精准提供个性化的传播将是至关重要的,而数字媒体的精确特性正是为提升这点注入强大的能量。数字媒体的多元化涉及人类生活的更多方面,手机、数字电视、电脑、户外交互设备、电邮等形式已逐渐让更多人的注意力焦点从传统的传播媒体上转移开来。数字电视提供个性化的的信息需求,从而向不同个体受众提供个性化商品信息的可能性得以实现。电脑作为现代化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成为数字媒体传播的载体。据统计,大部分白领阶层每天的注意力分配在电脑互联网信息的时间比例已经逐渐大于过去的纸媒体和电视媒体,手机作为人手一部的移动信息终端更将在未来的信息传播中扮演重要角色,单一性的受众分类让信息精确化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多元传播和精确个性化分类让传播资源也得到无限量扩大,从而投放成本也将日益降低,数字化贸易商业模式的出现将引发传统贸易流程的变革,专业从事信息数字化贸易而在流程中实现价值。获取商业利益的群体不断出现,推动信息传媒与贸易流通渠道的结合,让生产、流通、推广、传播及至于个体消费者共同协作,参与到生产流通利益的分配链条当中来,信息传播也必然由服务形式向贸易形式过渡,直接分配销售过程的利润,这也是不可抵挡的演变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