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故看被动安全


    前两天看到一篇新闻,海口的某位仁兄驾车先撞上了一辆江淮商务车,紧接着撞上了一辆奥迪汽车,又接二连三撞了4辆车,最后是撞在一辆夏利车上,才停止前行。事发后,这哥们儿自己下车,表情十分慌张,居然还想逃跑……

    在这里不得不严重唾弃一下肇事司机。


被重创的奥迪,仅仅接触了一点点,就成了这样。后悬挂估计完蛋了……

最悲惨的夏利,向死者默哀……


    很明显,这是一起人为事故,而且造成了一名被撞司机的死亡。在严重唾弃这名司机后,我不禁奇怪,重创7辆无辜车辆,并且造成最后一辆夏利严重变形,司机死亡,这得多大的动量呀?!肇事司机咋没事人儿似的还能自己下车逃跑?

    从图片上看,这辆肇事车是一辆C70(老眼昏花,看走了别拍砖,欢迎更正),前脸毁容严重,钣金变形触目惊心,但是车架几乎没有变形,前脸尺寸很完整,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作为两门版轿跑,没有B柱和顶部加强结构,能量完全传递到刚性结构后,只能通过侧梁和下层建筑传递,居然没有造成车门的变形!要知道,车门变形无法打开,肇事司机根本不可能下车逃跑。

    C70是没有B柱的硬顶敞篷车!

    工科出身的我对此事非常不解。要知道,笼型车身的重要安全保障就是让轴向的碰撞力沿车身的各个粱和柱逐渐传递,并且分散。

    带有B柱的笼型车身,正面碰撞力可沿A柱和侧面的加强梁向后传递,并经过B、C柱传递、分散至整个结构,从而保证每一个重要部位的形状稳定。

    而像C70这样没有B柱的两门敞篷车,由于A、C柱之间缺少支撑,两柱之间的刚性结构完全承受轴力,应该很容易发生崩溃,造成车门完全无法打开。可是在上述新闻的照片上看,根本找不到这种现象,我只能臆断:沃尔沃拥有绝对无敌的刚性强度!瑞典人坚持的安全还真是强悍。

    这样看来,某些岛国品牌单纯强调吸能的理念(通过结构变形消耗能量)完全不及沃尔沃这种强悍的刚性结构来的靠谱儿。

    不过,问题又来了,如此强悍的刚性结构势必造成一种现象,就是能量必须通过这辆车的逆向位移或阻止效果消耗。肇事司机在这次事故中的巨大能量面前,一定像扔进洗衣机里的牛肉一样,被车内结构撞得面目全非。

可是,肇事司机看上去竟然没什么伤。


    从肇事车的照片来看,车内正副驾驶席气囊完全弹出,似乎还有侧气帘。

从资料上看,这款沃尔沃是有气帘的。

再看看肇事司机:

    面部淤青,鼻子似乎有血迹,但是面部没有骨折(连眉弓和颧骨都没有,鼻梁看不出来)看来是被气囊崩的。

可以看出,肇事司机还是比较爱惜自己生命的,他一定系了安全带,不然这几个气囊的连续弹出,他即使不受重伤,也会造成严重脑震荡!这也提醒大家,无论何时,开车一定要系安全带,带气囊的车更要系,不然可能会受到气囊的伤害!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罗嗦两句,近两年,南方冬季气候反常,多冻雨,道路湿滑。尤其是春节回家时,大家归心似箭,很容易开快车。奉劝大家千万不要疲劳驾驶,盯紧前车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后车的异常情况。发现后车过快、过近,一定要提前规避。如果后车是大型车,宁可与道路边缘护栏发生剐蹭,也不能承受直接撞击。要知道,巨大碰撞动量的伤害,可能远远大于侧面剐蹭的伤害。

    前一阵的英菲尼迪肇事案大家可能还记忆犹新。


肇事英菲尼迪

无辜受害车辆派力奥。

   由于是两厢小车,无论是吸能区、质量还是刚性结构都不及肇事车辆,这辆小车葬送了两条无辜的生命,同时造成了女主人的终身残疾。在同情受害人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一旦受到追尾撞击,就只能靠以下因素救命了:

    1、气囊固然多多益善,但是不可迷信气囊,原因是侧后方向被撞,不符合前气囊开启条件。

    2、有效的被动安全保护要综合考虑汽车自重,吸能区,气囊,爆燃预紧式安全带,主动式头枕等。车重固然费油,但是在此类两车相撞事故中必然站主动,如果上面的派力奥是一个固定构筑物或者是一辆大型卡车,自重、车体强度和吸能区均占优,肇事司机就有可能受重伤甚至死亡。

    3、被后方或侧后方向追撞,不符合前气囊触发条件,此时用以自保的是爆燃预紧式安全带和安全带限力器(会在受撞瞬间触发爆燃气体,迅速收紧安全带,避免胸部直接撞击方向盘,同时由于安全带限力器的存在避免收紧的安全带压断肋骨,中级以上车均有配备);主动式头枕会在撞击瞬间前移,避免受害人颈部折断。

像此类的飞来横祸,如果缺乏以上设施保护,不妨养成上车系安全带,把车座调成较为远离方向盘开车的习惯,改掉抱着方向盘开车的习惯。停车等候时将头部靠近后枕休息。

再看看这位幸运的车主:

由于在高速公路疲劳驾驶,连续撞击两侧护栏后,被大货车追尾。后备箱完全崩溃。


但是后排座席空间没有丝毫变形,侧气帘弹出。这就是前面提及的笼型车架的优势。


    隐藏在前保险杠内的防撞梁完整,ABC柱和前后门完整,可以自由打开。此车的刚性结构相当稳定。

    前面双气囊弹出(估计是因为前两次碰撞),避免了驾驶员的二次伤害。

    看了这么多,归根结底,车只是工具,人才是主导安全的决定要素。虽然开一辆沃尔沃这样的车,可以在关键时刻救自己一命,但是相信谁都不想遇到这种“关键时刻”。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