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中译词语
如何将尚不了解的别国(或国际上)的新东西介绍给本国读者(观众、听众),要看具体对象是什么人。如果是范围很大的普通读者或听众,不作翻译而是外文照录显然不行。除非因为特殊的原因。例如对外国人名,在不少情况下,中译名之后再在括弧内注明外文原名就很好。
当今中国,在中文资料中滥用外文缩写几乎已经成了一种潮流。尤其是,某些采用外文缩写的事物,实际上已经有了很好的、现成的中文词语,人们却依然用外文缩写如故,根本不考虑传播对象的现状和翻译本身的要求。举几个常见例子。
WTO,是前些年人们广为使用的“世贸组织”的外文缩写。似乎当时中国的稍有文化者,不念WTO就不确切、不时髦。但实际上,“世贸组织”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简称,含义既明确,词语也简短,实在是现成的很好的译法。这也一定是当初某人有意翻译的词语。我的印象里,“世贸组织”与“WTO”这两者是同时出现的,只不过那时众多的时髦人或随大流者通常有意地避而不用“世贸组织”这个中译词语。但到了现在,无论书面文字还是口头讲话,大多数人是转而采用概念明确的中译词语“世贸组织”,中译资料或口语已经极少用英文缩写WTO了。
当初人们又为何那么喜欢对中国的大众用WTO这个英文缩写呢?其中的一些人,还是低层次的向他人炫耀或表白心理作怪,另外的许多人则是盲目的从众心理所致。
另一个例子,近几年常用的关乎大众生活与企业生产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人们热衷使用的是英文缩写CPI。类似的,“生产者物价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现今人们大都不写中文,而用英文缩写PPI表示。
实际上,“消费物价指数”(或“消费物价”)和“生产物价指数”(或“生产物价”、“投资物价”),就是概念明确的翻译词语。算得上易懂易记。
愿人们求科学、求准确、求实用、求便利大众;少摆噱头、少盲从、少做作、少哗众取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