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Muktware官方消息,LibreOffice 3.3稳定版今日正式发布。此事关系重大,影响深远。何故?
追溯历史,LibreOffice软件包,风风雨雨,至今已有近20年的演变历史。去年9月28日,从甲骨文控制下的OOo“分叉”出来,采取紧急措施,把原SUN公司加给OOo的印记(比如Java代码)去掉,连续发布几个预备版本,终于在今天得以发布LibreOffice 3.3的正式版本,时间不足3个月,这一切来之不易也。(注意:有人对此吹冷风。)
近期以来,全球IT业界似乎很不平静,有“树欲静,风不止”的感觉。如果一个人整天不读书,不看报(指“上网冲浪”),那么,对他而言,什么外界事物也就无所谓了。1月21日,在拉脱维亚(Latvia)境内召开的一次ODF学术讨论会上,一位拉脱维亚政府官员宣布:“from now on, all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n Latvia must accept documents in ODF”。实际上,这不止是一个波罗的海(the Baltic Sea)小国家的事情,而是整个欧盟国家的一项发展计划的组成部分,请见“Open Source software usage by European Public Administrations”的统计数字。他们的理由是什么呢?他们(欧盟国家)认为:“nobody wants to force citizens to use a commercial office package when communicating with their public authorities”,意思是说,没有人会强迫要求公民使用商业办公套件与政府当局进行沟通。
大家知道,ODF(开发文档格式的国际标准)原本就是从OOo软件包的长期使用实践中逐步“提炼”出来的,作为OOo的“分叉”,LibreOffice自然完全符合ODF国际标准。近日,一位前SUN公司的开源倡导者Simon Phipps这样说:他感到很奇怪,苹果与谷歌的Docs对ODF的支持并不完全,而对ODF最好的“私有支持”却是来自微软(It's ironic that the best proprietary ODF support right now is from Microsof)。看起来,为了使自己的OOXML标准成为ISO国际标准,微软学乖了,知道自己要尊重ISO国际文档标准的“元老”ODF。
根据上面所述,欧盟国家的广大社会公众一定这么认为(或这么想):既然国家政府当局不强迫我们使用商业办公套件(比如微软的Office)与他们进行“沟通”,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使用“免费”(Libre)办公套件呢?由此,我们不难想象,欧盟国家广大老百姓对于LibreOffice 3.3正式版的发布心中有多么高兴了(节省不少欧元)。
回到我们国内,比如,北京市政府机关就被微软搞定了,在政府机关里面几乎处处都是微软的Office软件包,叫老百姓怎么办呢?幸好,LibreOffice对于微软的OOXML电子文档既能读,也能写(这一点,OOo做不到),不影响官民交流。当官的(有钱)使用微软Office,草根百姓(没钱)使用LibreOffice,也能凑合下去(和谐相处)。
说明:2004年,北京市政府软件采购,微软一举中标,至今已有数年,对于此事,我始终不服气,但是,人还没有被气死,一有机会就发几句牢骚,需要转弯抹角,不敢直说(怕戴上“反政府”的帽子),比如,今天就从拉脱维亚扯到北京市政府的软件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