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农民工称呼还要重要的是什么?


比农民工称呼还要重要的是什么?

李华新

     四川省人大代表、遂宁市扶贫开发办主任戴见明提出了要逐渐取消“农民工”的这一叫法,那么应该叫什么,也没有说什么具体的叫法,那么应该叫什么,其实当这些出生在城市的农民工的第三代,或是很多已经进入到城市并且融入到出生生活的这些城市新市民,你只要是可以有一个称呼,那么这样的一个印记其实还是存在的,如何取消这一称呼,其实并不是特别重要的,这要是我们不再给这些人用一个标签来界定这些人,那么,这些些的痕迹就会为这些人做解释。(《四川日报》110124)

目前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已经到了第三代,他们中的多数已与城市互为依赖,职业早已是产业工人、公司职员、服务业员工等,成了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他们仅因出生地户口仍被称为农民工,不能得到城市的身份认同,以致这些人缺乏社会归属感。

农民工这个称呼的在当时是没有什么歧视的含义的,因为这是 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一个新的身份的界定和具有时代感的东西,那个时候,大概没有谁会为自己这样的一个称呼而感到有什么不安。因为那时一个时代的痕迹,也是一个时代的光荣,因此,那个时代的农民工也在为激荡三十年做出了令世人瞩目的业绩。因此,现在提出的要让大众普遍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歧视这些人群中就有农民工的群体。

现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以及现在的一些城市化步伐的日益迫近,以及早就有融入城市生活的城乡结合部的农民,成为城市居民,在人们的感觉中似乎也是在逐步接受这一切,因此说,对于这一称呼的取消,相比也不是一种心理的不适的提出需要,而更确切地说,这是时代对于人们的称谓的一种投射后的反映。

首先应加快推进人口城市化,改变产生农民工的社会环境。尽快研究出台规范的农村人口进城入镇的户口及相关政策,重点在中小城市和乡镇实施。同时,国家对城市公共资源及产业政策的布局投入也应向中小城市和乡镇倾斜。此外,在官方文件、发言及主流媒体中,应逐渐取消农民工用词,以群体、个人实际职业称呼,为改变称呼农民工的社会环境营造必要条件。 

四川的两会上有这样的声音出现笔者感到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现在并不需要用什么心思来考虑用什么来取代这些称呼,而是在具体的改善民生上有新的突破,而且当更多的人融入了这座城市,我们的社会离不开这一人群时,他们享受到这个城市的居民所有的所应该得到福利时,那么一个新的说法,就会随时代而出现。而,人们不必挖空心思制造某个叫法!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