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 2011年清华媒体交流座谈会上,清华校长顾秉林表示,争取在2011年即建校一百周年之际,使清华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北京晨报1月20日)
我承认,自己看到这条新闻时,还以为自己眼睛花了。2011年,不就是今年吗?清华大学一百周年校庆,不就在今年的4月24日吗?难道清华大学,准备在未来3个月4天,总共不到100天中来一个冲刺,创建为世界一流大学?
但再一想,清华这样做,是完全可以理解的。1993年,清华大学提出有限期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提出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办学思路,拟订出“三个九年,分三步走”的总体发展规划。第一个九年,从1994年至2002年,初步实现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过渡;第二个九年是2003年至2011年,力争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第三个九年,2012年至2020年,清华定位为全面提高,协调发展,在总体上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根据清华大学的上述规划,多年前,我曾经撰文说,到了2011年,清华大学不出意外,会宣布自己“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现在,果不其然。——在中国,没有完成不了的计划。就是没有完成,说它完成不就得了。
还有两所大学,是宣布在2010~2020年这个时间段里,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一是北京大学,宣布将于2015年建成世界一流;再就是浙江大学,宣布2017年建成世界一流。不出意外,到了2015年和2017年,这两校也会宣布已经跻身一流,到时,中国就有三所世界一流大学了。当然,老百姓可以不承认,但由不得你不承认,就像现在对于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评价,定论是“成功”的。
但问题是,宣布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当事人自己是不是真的承认呢?也不尽然。去年4月,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在做客华中科技大学“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时,指出“中国目前没有世界一流大学。”并语重心长地谈到,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甚至都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就能完成的。”老校长的谈话,引来媒体的关注,大家都称其说出了大实话,获得掌声一片。
可是,同样是这位老校长,在任上时却表现很不一样——2004年,许智宏校长在为研究生新生举办的校情报告会上,称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有八大优势。同时宣布北京大学将力争在2015年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怎么这么快就忘记了自己说过的话,不认账了呢?为何在位时说一套,而退位之后又是另一套呢?校长的话,是不能如此儿戏和随意。
许校长的故事会不会在顾校长身上重演呢?大家拭目以待。作为我国最高学府的掌门人,不说要有教育家精神,当至少有基本的科学精神吧?——怎么可能在100天之内,就能完成冲刺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