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牌坚守与市场拓展中突围
郑 锋
我来自“中国菊花之乡”,是麻城市福田河镇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耳闻目睹了福白菊产业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还曾亲身参与了申报“麻城福白菊”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课题研究、文本起草等工作。应该说我在为福白菊产业面临的困境而忧思的同时,更为福白菊产业的成长和品牌的提升而激动欣喜。
现在,“福白菊”已经从一个镇的产业发展成为一个市的产业,从一个镇的战略发展成为一个市的战略,从一个药材饮品的“无名小卒”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国家级品牌的知名特产。面临经济转型、市场转型的新形势,福白菊产业的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并存。《亿元浙商资本麻城采菊》、《找寻福白菊的未来》等深度报道直面了福白菊产业发展的艰辛历程,正视了市场经济竞争的残酷现实。事实上,福田河人都知道,自福白菊产业形成规模的那一刻起,“浙商资本”就开始与福白菊产业“形影相随”,“资本之手”、“市场之手”始终掌控着福白菊产业的命运,决定着菊农的“财运”。
因为,我们处于一个开放的市场机制之下,如何应对市场,如何在市场中掌握主动,这是我们永远躲避不了的现实课题。当我们在为资本掌控市场而万分纠结的时候,我们应当更加坚定的仍然是市场信念:市场中出现的问题仍然需要用市场的办法来破解。
一方面,要更富有耐力的坚守福白菊品牌。品牌打造需要超强的耐力来坚守,无论市场中面临何等风险与困难都不可动摇,要树立打基础、管长远的发展理念,继续坚持品牌的打造,规范好标准化基地建设,保持并进一步提高福白菊的优良品质,树立福白菊在国际国内菊花饮品药品行业的领先地位。“福白菊”已经成为受国家《商标法》保护的重要品牌,影响力在提升,美誉度在增强,还要加大品牌保护力度,以法律利器应对商标侵权问题,在保护中提高质量,在维权中保障发展。
另一方面,要更富有创新力的拓展福白菊市场。,目前,之所以那看似巨大其实有限的浙商资本能够决定福白菊命运,仍在于参与福白菊经营的客商还不够多,市场的开发还有局限。特别是福白菊作为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优质特产,其旺盛的市场需求还没有从根本上激发出来,应当加大福白菊的品质推介和市场营销,以吸引更多、更强、更优的社会资本参与产业经营和开发,从而规避市场大起大落给农民带来的风险。
“千年福白菊,万里飘清香。”这是我在2006年为福白菊撰写的一句广告语,风雨过后现彩虹,我坚信福白菊作为一项富有生机的绿色产业必将在不断应对市场的严峻考验中香飘万里。因为,麻城人有这个信念,福田河人有这个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