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些年大家谈论房价都快近乎于疯狂了,民众与市场在房价快速狂升的预期中苦不堪言,而当我们把板砖都要拍在开发商身上时,却突然又发现“地王”也在伴随着房价狂升,随后我们开始理解什么是“土地闲置”和“土地财政”,而土地问题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
记得2002年土地招拍挂制度出台前,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并不多见,更听不见老百姓们对房价和地王的谈论,开发商获得市场上自由转让的土地非常容易。其中从2000年到2003年的4年间,全国土地购置面积增长约在40%左右,房价未发生明显的上涨。但在之后,尤其是2004年的“8.31”大限之后,市场突然发现土地变成了极其稀缺的资源,以土地购置面积为例,2004年的5月份到2007年的5月份间,土地购置面积呈现18个月的低增长及16个月的负增长,增量多维持在10%以下,而在这期间房价却出现了快速上升。到了2007年后,由于金融危机发生,2008年6月到2009年12月间,全国土地购置面积又出现连续3个月低增长、此后又持续15个月的重度负增长,可从2009年至今的房价数据来说,状况简直可以用不堪回首来形容了。供应少,需求大,土地购置面积的增长放缓后,地王层出不穷似乎就没什么意外的了。(数据来自于国务院参事、经济学家陈全生的测算数据)
如果我们用心去观察,可以说从现今的楼市思维角度上讲,社会对房地产的供需关系开始有了认知态度,土地供应的问题既然凸显出来也就无法再回避。在国土资源部1月10日召开2010年度土地例行督察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介绍,从土地督察检查出来的情况看,少数地区还存在七个问题:
1、是擅自调整土地总体规划占用基本农田;
2、是非法批地;
3、是违反土地供应政策,集中在房地产;
4、是一些重点工程的项目,边报边用,未报即用相当突出;
5、是一些地方利用土地抵押贷款存在较大金融风险;
6、是拖欠农民的征地补偿款,特别是欠缴土地出让收入比较严重;
7、是一些其他的部门违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擅自办理用地审批。
其实这七个问题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同时甘督察的介绍中还包括两点:“一是绝大多数地区都认真地执行了国家的土地调控政策,没有发生大的违背土地调控政策的案件;二是土地违法明显下降。所以说,总体看来土地管理形势处在一个可控状态“。但同时公布的数据中74个城市2242个闲置项目;38个城市的500多个项目非法办理土地审批手续;56个城市当中有11个城市2009年度保障性住房的供地计划执行比例低于35%。这对于房地产市场的供应问题岂不是又雪上加霜。
另外我们应该看到,国土部的新闻发布会的结论应是全国土地政策执行效果达到了国家的要求,只有少数地区有少量问题存在,一切情况尽在国土部掌握之中。就以往人们都不清楚督察们在做些什么相比,这次将土地督察工作如此高调的通过新闻发布会向外公布是有了显著的进步,尤其是就土地违法问题约谈了20个市县一把手的问责方式,就更能称的上是一次突破。但回想2008年国家曾出台过9000亿安居工程计划,2009年出台过廉租房保障计划,现在得到的数据却发现还有这么多地方执行效率这么差。再加上74个城市土地闲置项目涉及面积达14.9万亩,对于已经持续多年督察土地闲置项目的国土部,又不得不说让人有点失望,官员们应该谨记这样的成绩让民众如何能够相信“十二五”的保障房规划能够得以实现,土地的供应能够跟上需求。
日前,通过国土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曝露,在被称之为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年的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达到2.7万亿元,同比增加70.4%。从以往的数据来看,2006年全国土地出让金达7000亿元,2007年达1.3万亿元,2008年因遇到全球金融危机只有9600多亿元,2009年土地出让总价款是1.59万亿元。如果对应任志强的博客中提到的, 2010年开发企业全年土地购置面积约4万公顷,增长幅度预计不低于30%。新开工面积预计约14多亿平方米,在施面积近40亿平方米均创下历史新高的情况下。再结合政府开始严格管控土地闲置问题,对于逾期仍不开发的土地予以收回;银行对有土地闲置、改变土地用途和性质、拖延开竣工时间、捂盘惜售等违法违规记录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始通过限贷和影响其贷款展期的手段。可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场景是未来一年内市场的供需关系可以出现明显的改善,房价也会因此进入到一个平稳过度的阶段。
只是这当中有趣的是,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土地购置面积都是低增长态势,却在土地价格屡创新高的2010年出现久违的爆发,我到真的希望国土部等部门能够出具一下央企和外资入股的地产企业在2010年土地购置量的数据?我们现在能知道的只是从交易金额到税收,各级地方政府获得的好处要比开发商和购房者多的多,连这些资金有多少用在保障房建设上都不得而知。这些不确定因素可能会使购房者面临预期无法达到如分析的那般鼓舞,其主要来自于三方面因素。
一是因为94年国税、地税分家后,地方财政吃紧迫使地方政府依靠土地出让获取足够的财政收入,在土地垄断局面不会改观,招拍挂政策依旧的前提下,我们无法预测未来的土地供应是否能够保证市场需求,毕竟没有政府愿意贱卖自己的资产;
二是保障房土地供应的加大势必影响地方政府未来的土地收益,尤其是2011年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计划将使各地方政府想尽办法保住土地收益这块收入,否则如何保证政府部门的正常运转以及必要的财政投资支出,而就以往各地方政府在保障房供应上的表现来看,对此我们并不乐观;
三是关于土地闲置的督察工作已经不是近几年的事了,但连年都能查处一批违法项目,可见土地政策的执行来自于各方面的阻力不小,土地督察后的问责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毕竟从行政角度上来看,国土部对地方政府的约束力很低,能否保证已售土地的建设计划如期进行,恐怕还需要更多部委的通力合作,否则仍难解决供应问题。
到目前为止开发商在政策严控之下,拿地和开发的热情仍旧不减。我们是否能指望土地监管严格起来后改变现在的房地产市场状况,更多的还是看土地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以及督察工作后的进一步处理效果,可偏偏执行难是我国政府在处理房地产市场问题的通病,这不光需要总理更给力,还需要各大部委和地方政府在利益的角力中求同存异,放弃一些纷争与推让,这才能给予十二五规划的重大体制改革带来希望,才能使我们的房地产市场走向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