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驾车回家路上,前面一蓬头垢面者骑着三轮车,不紧不慢地占据着一个中间的机动车道。大家都减速躲让。旁边,就是宽大的非机动车道,冷清地无人无车。
想起近日讨论热烈的36岁女考生下跪事件。没有带身份证,不被允许进考场,遂跪给老师,跪给保安,还是不被允许。女生接受记者采访,满是委屈,充满了对监考者的愤怒。
这样的事情能够引起热论,纯粹是网络时代的诡异。考场规则,每个人从中考时就已熟悉,全国基本都是一样的,准考证上都写着,不是哪个监考者临时规定。自己不带证,却抱怨别人不给开绿灯,实在是匪夷所思的想法。如是我等平民,哀求自然是要哀求,但哀求不过,也就只好怪自己粗心大意,悻然而去,怪不得任何人了。
国人同情心是热论的根源,在规则与同情发生冲突之间,有人选择规则,有人选择同情。
我刚做律师时,代理了一个山东农民交通肇事案。这位五十岁的农民开着农用车送货,第一次进京,半夜在禁行道行驶时,把一个骑摩托者撞死了。我感觉农民非常不易,因生活所迫,硬着头皮进京运输,但对京城的交通规则头晕脑胀,进来没一会儿就出了事。出了事又不知怎么办,连就地报警都不懂,到处跑着去找人,结果警察来了找不到司机,就认定为逃逸。我在法庭上雄辩了半天,海淀法院还是把他判了四年。当时感觉很是残酷。
以后就注意观察,慢慢发现,原来马路上的货车们确是危险一族,大多数都不太讲究规则,占据快车道悠哉游哉似散步般的有之,随意变换车道连招呼都不打的有之,停在车道上司机下来方便的有之,一边走一边往下掉土石的有之。
这才明白,强者有特权,弱者也有特权。以往都注意了军牌车、京A8车的不规矩,堵车时才知道夏利奥拓小面包更是厉害。以往都只是愤懑了一个大人物出门警车开道、交通管制,现在才留意那些人力三轮、泔水车、摩的更是肆意横穿。
特权是什么?不要去看书上的定义。特权就是不平等,就是破坏规则。
弱者和强者,本没有固定的划分。彼时的穷人,现在可能成了富人。彼时的科员,现在可能成了局长。一直被欺负的弱者,在上访时动乱时灾荒时可能就成了强者。弱者的特权,随时就转化成了强者的特权。
最根本的,是同一社会中文化的认同。无论弱强,都是国民的组成细胞,行为举止思想欲望廉耻意识相互影响相互传染。没有弱者的特权,就没有强者的特权;没有强者的特权,就没有弱者的特权。
谁的特权都是对社会权益的侵犯。在看到下跪的人时,不要以同情心,轻易地去帮助他破坏宝贵的规则。